论语 中的教育理念
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庶:充足的劳动力;富:发展生产力,改善生活;教:使人民受到政治伦理教育
3、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他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除此之外,孔子还有寓教于乐、教学相长、言传身教等教育思想。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一)勤奋好学----治学的重要条件。
7、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9、(1)人性假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要打破了奴隶主阶级比平民、奴隶就要高贵、优越的思想,成为人人都可接受教育的理论依据。)
10、有教无类,指受教育的范围,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可以接受教育,通过教育来感化他。
1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12、①社会功能-庶富教(经济作用)
13、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很多解读角度和理解,不一一赘述了。我认为,遇到问题最好从根本上找门径。纵观两千五百年对孔子的研究,归纳起来就一点,孔子教人们怎么做人!这一点,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他的《论六家旨要》中就有涉及。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就容易理解孔子的绝大多数言行啦!
1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5、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1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18、在孔子看来,教育内容应广而全,不能约束在一个方面,要让学生广泛而全面地学习各种内容。孔子说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学而》)即“孔子用四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学生:知识和德行。”既要重视知识的学习,又要塑造高尚的品德。对于知识的学习,孔子教授学生礼、乐、射、御、书、数,此六者谓之“六艺”。而对于品德的塑造,则孔子更是极为看重,他说“志于道,据于德。”即做人要立志于求道,要立足于德行。因此孔子的教育内容是包罗万象,无所不包。如果将孔子的这一教育理念拿到当今来看,即为现在实施的“素质教育”。“六艺”即是现在素质教育的内容。
1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20、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23、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
24、即对于教育者而言,一要永不满足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二要教育他人不知疲倦,认真教诲,使受教育者能顺利地接受知识。
25、(7)教育目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26、十六个字: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耻下问。
27、②个体功能-性相近,习相远(环境作用)
28、孔子的教育对象是“有教无类”;
29、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30、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论语 中的教育理念
31、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
3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3、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34、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对于整个中国教育发展起着难以磨灭的深远影响。其学说认为“仁”、“爱”是道德的最高标准,而“仁”是什么,孔子这样解释道“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他及弟子的主要学说和思想都收录于《论语》之中。其主要内容包括:
35、不耻下问,是学习的方法。孔子特别强学相长——“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36、孔子的教育理念”是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代表的思想集合。
37、二、孔子教育思想之二:勤奋好学、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38、三、全面教育。
39、一、孔子教育思想之一:德育----素质教育的重点。
40、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教育。不应按照贫富贵贱、门第高低来区分对待,应一律平等。同时,不管品行善恶,习性优劣,对所有人都平等地施加教育。
41、(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42、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43、《论语》中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乐趣,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对怠惰者给予批评。
44、(5)教学科目:《诗》、《书》、《礼》、《易》、《乐》、《春秋》
45、(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启发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心求通而未得其意;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开其意;发,达其辞。)
4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47、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48、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教育思想至今仍有重大意义。
49、四,提倡学而不思则罔。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思考,学会知一反三。
50、孔子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5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53、即孔子注重启发学生先自我思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与“思”结合起来。
54、一、有教无类。
55、他又将人分为三类:上智(生而知之者)、中性(学而知之者)、下愚(困而不学者)。又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强育主要影响的是资质不高不低的“中性”,又回到了先天决定论的错误之中,所以孔子既有内发论的观点,又有外铄论的思想。
56、即现在的“素质教育”。孔子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全方位的来塑造一个人的才能和品行,而不是让其单方面发展。也不能只学习一技之长。
5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5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59、即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他们的智力水平和个性差异,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60、克己复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克制自己的愿望,恢复周礼中所体现的三观。后人总结为“仁义礼智信忠恕”。
论语 中的教育理念
61、《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其中主要包括孔子的仁政思想,强调以仁爱和德行治理国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孔子对于教育的重视,强调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另外,论语中还包含了孔子对于礼仪、慎言、中庸、忠诚、孝道等方面的思想。总体来说,论语强调了个人修养和德行的重要性,提倡仁爱和谦逊的处世哲学,并强调了教育和治理的重要性。
62、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3、孔子办学是面向全社会的,属于开放办学。在面对如何选择学生这一问题上,孔子采用“有教无类”的仁爱教育理念。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行束脩以上,无未尝无悔焉”。(《论语*学而》)。即“自己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没有不教他的”。也就是说,孔子选择弟子不分贫富,不论门第高低,只要你好好学习,我便教授与你。同时无论你品德优劣与否,只要拜在我的门下,我便以“仁”、“爱’启发引导你。因此,在孔子的弟子中,有的小于他几十岁,有的如子路仅小于他九岁。
64、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6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66、学而不厌: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教诲学生从不倦怠。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语出《论语·述而》,孔子自谓也。造句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中国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67、孔子的教育内容是“内仁外礼”;
6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69、(二)学习方法----获知之桥梁。
70、《论语》
71、因材施教,是教学的方法。
72、(4)教学态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7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75、《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76、孔子的教育特点是“循循善诱”。
7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7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几乎人人都知道孔子这句话,这是孔子做学问的态度----治学严谨、求实。他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之;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意思是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明;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明。这是杞国、宋国资料和熟悉历史的贤人不够的原故。如果资料充足,那么我就可以用来作证明了。这足以说明孔子治学严谨、扎实的态度。
79、孔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注意到了人的智商的差别,人有一定的可塑性,可后天用知识熏陶感化。教育者不能漠视人天资禀赋的客观区别而任意行事,否则事倍功半。孔子能充分细致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引导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顺其自然使之体现个性化成长。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篇》)即为“天赋在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天赋在中等以下的人,不可以可他谈论高深的学问。”在实际教学中,孔子便遵循这一教育理念,对每一名弟子施加不同的教育方法。
8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8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82、重视学习方法,是每个学生应有的学习态度。孔子为此曾多次表扬颜回。他主张“温故而知新。”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并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时应当独立思考,但思考必须以认真读书为基础,他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3、三,温故而知新。注重学习要由浅入深,注意知识的系统性。
8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85、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86、(6)教育作用:
8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88、二,教育在于明德。首先要学会做人,再学习做事。
89、四、因材施教。
90、在孔子看来,“学”与“教”是一个长期熏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和老师,不能有任何的松懈。正如他所言“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即“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的怎么样呢?”这是孔子在进行自我反思。作为教育者而言,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提高。在学习方面:第一,孔子每天都在反省自己,学到的知识今天都掌握了吗?第二,孔子拥有勤奋学习的意念。即“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即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欢古代典籍,并且勤奋敏捷地去探求的人。”在教学方面,孔子也是身体力行,一丝不苟地去教授学生知识。
论语 中的教育理念
9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9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9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94、孔子在教育门下弟子时,注重启发学生善于思考,要将老师传授的知识先自己思考,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篇》)即“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至此,孔子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将“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即让其获得知识,又让其有所感悟。另外,孔子还很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正如其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与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即“教导学生,不到他自己百思不解时,不要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启发他。举出一个问题他不能因此而推举出其它三个问题,那就不要再教他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几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顺序出现的两种矛盾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孔子的启发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自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于指导促进。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有着非常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说明孔子注意到知识的积累和认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须一定的火候,须恰到好处的点拨。孔子对弟子是持一种民主平等,鼓励欣赏的态度。
9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9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9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98、三、孔子教育思想之三:治学严谨,抓住规律。
99、一,提倡庶民教育,教育大众化,开创了教育的先河。
10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01、孔子的教育理念是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102、(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人里面有的人智、有的人愚、有的人贤、有的人不贤都可以通过教育来消除区别。
103、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对于整个中国教育发展起着难以磨灭的深远影响。其学说认为“仁”、“爱”是道德的最高标准,而“仁”是什么,孔子这样解释道“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他及弟子的主要学说和思想都收录于《论语》之中。
10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05、五、学思并重。
106、五,提倡学习而时习之。学习不仅要温故而知新,而且要学会践行。这个习字有练习的意思。后来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