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词是一首游玩纪实之作,寥寥数笔把作者与朋友或家人在溪亭畅游、饮酒后日暮晚归的情景跃然纸上,通篇没有什么华丽辞藻,文字朴实,毫无雕饰之痕。但“日暮”、“沉醉”、“尽兴”、“不知归路”、“误入”几语,相互照应,尽显玩乐的愉悦心情。“争渡”的重叠使用,又把作者玩乐尽兴后急于回家的心情直描出来,娓娓自然。
2、宋李清照
3、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到出路的焦灼心情和急切的心情!
4、在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的时候,我们先了解一下李清照的家庭背景,我们就会很清楚她为什么能够写出这样一首词。
5、●●⊙○○,●●●○○▲。
6、●●●⊙○▲,○●⊙○○▲。
7、时常记起游溪亭的那天傍晚,太过沉醉而忘记回家的路。玩到尽兴天却黑了,划小舟回去,却不小心进入藕花塘的深处。怎么出去,怎么出去,却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8、《如梦令》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通体以六言句为主。第三句为仄起平收之五言句,不用韵。第五、六为两字迭句,叶韵。以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押韵字分别为“暮”“路”“处”“渡”“渡”“鹭”。
9、《如梦令》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韵)。平仄(韵),〖平仄〗(叠句),中仄仄平平仄(韵)。(注仄韵,除第三句不押外,其于一韵到底。)
10、○▲,○▲,⊙●●○○▲。
11、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12、我们平日里出去游玩的时候,也时常会有这种流连忘返的情致。风和日丽的日子,和三俩知心好友出去郊游,沐浴着阳光,微风拂过脸庞,互相说着有趣的事情,不知不觉就会忘掉生活中工作中的烦恼,玩的尽兴时,忽觉时光飞快,一转眼天黑了。
13、然而李清照与别人家的大家闺秀却是很不一样的。
14、作者时常说起到溪亭游玩到黄昏,沉醉在其中忘记归路,尽了兴致天都暗了才坐船,往回走,不小心错入了荷花深处,自己着急怎么出去,把鸥鹭都惊飞了。
15、中仄中平仄仄(韵),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韵)。平仄,平仄(韵)(叠句),中仄中平平仄(韵)
16、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17、白话译文
18、我们要珍惜眼前活在当下,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19、读李清照的这首词,使读者仿佛看到一幅水墨丹青,构思简单精巧,看那荷花深处,一叶扁舟,载着数人,饮酒作乐,身边碧波荡漾,天上鸥鹭群飞,好一幅自然、写实的优美画卷!
2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格律
2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23、李清照出生于山东济南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进士,还是大文豪苏轼的弟子,混的是顶级文化圈,他的母亲是当朝状元的亲孙女,文化造诣也是很高的。在这样优秀的家庭背景下,李清照是名副其实的“文二代”,她自小博览群书,接受系统的儒家教育。
2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是李清照早年写的一首词,在她还是一个少女的时候写的一首词。
25、(○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26、“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作为宋代娇养深闺的大家闺秀,易安居士李清照的少女时期,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多么活泼可爱……千古之后的今日,捧读隽美的词章,依然可以感觉到千百年前那日的欢声笑语,那时的清香荷风与翩翩飞起的鸥鹭……
27、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28、“黄昏”“荷花”“鸥鹭”少年才女“争渡争渡”,一幅人在画中游的美景呈现在眼前。“沉醉”“兴尽”“误入”这三个词都体现了作者游玩得很忘情,然而却不得不乘船而归时依依不舍之情。
29、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0、《如梦令》中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