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精选

120个实词18个虚词精选222句

-又是一年的睡觉期 发表于:2024-06-09 点击:61

1、⑵、表根据、依靠或凭借,译作“……的根据”“……的方法“靠他来”“用来”等。如:

2、(6)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有时译作“地”。如:

3、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涕。(《触龙说赵太后》)

4、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5、(3)、表承接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作“就”“才”“接着”。如:

6、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独立承担句子成分的词,包括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和数词。与实词相对,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不能独立承担句子成分,包括冠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

7、(8)表示目的关系,一般译作“来”,或不译。如:

8、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猜度,译作“大概”)

9、实词:老师、学生、秋天、周末

10、何以哉?(《曹刿论战》)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11、语气助词

12、(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如:

13、(2)表接近某个时间或数字。译成“快要”“将近”。如:

14、有一点要注意,现代汉语中实词类的代词,在文言文中属于文言虚词。

15、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16、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1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18、介词:用法相当于“于”。如:

19、八、【所】

20、十三、因十四、于十五、与十六、则十七、者十八、之

21、(5)指示代词。译作“其中的”,后面多是数词。如:

22、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23、通“如”:好像,如同。如: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24、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25、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2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可省去不译)

27、(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作“就”“这才”“于是”等。如:

28、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九章•涉江》)生乎吾前……(《师说》)

29、(2)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呢”。如:

30、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

31、[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庖丁解牛》)

32、(2)作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作“他”。如:

33、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作定语或主语,译作“你的”“你”,不作宾语。如:

3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35、名词:表处所,地方。如:

3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7、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韩非子•说林》)

38、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39、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通“尔”,一般作定语,译作“你的”,也可作主语,译作“你”。如: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若欲死而父,即前斗。《书博鸡者事》③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④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40、文言文中虚词共有十八个:

41、(5)表假设关系,可译作“如果”、“假如”。如:

42、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43、文言虚词共18个,分别是:

4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庄子•秋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

45、(2)、表选择:可译作“或”“或者”。如:

46、为其贫也,使之有屋庐而多禄廪。(王安石《上执政书》)

47、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48、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49、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50、其然乎,其不然乎?(韩愈《祭十二郎文》)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51、(4)表目的。译作“为着”“为了”。如:

52、(7)表示因果关系,译作“因而”“所以”如:

5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5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55、七、若八、所九、为十、焉十一、也十二、以

5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57、作形容词词尾。如:

58、一、而二、何三、乎四、乃五、其六、且

59、(1)表选择,两个“其”连用。译作“是……还是……”。如:

60、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

61、(1)、作第二人称。做主语或定语。译作“你”“你的”。如:

62、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63、“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如:

64、五、【其】

65、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6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67、(2)表替给。译作“替”“给”等。如:

68、(9)为下文提出更甚的事情作衬托,译作“还”“尚且”常与“何况”“而况”相呼应,表递进。如:

69、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墨子•尚同》)

70、(3)“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译作“怎么办”“为什么”。如:

71、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72、(2)疑问代词。作状语,译作“怎样”“哪里”等。如:

7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74、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汉书•翟义传》)(发:发兵)

75、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孟子•告子上》)

7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77、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察今》)吾知所以拒之矣,吾不言。(《公输》)

78、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可分为四类: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79、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80、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如:

8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8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3、(2)表假设,译作“如果”。如:

84、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85、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86、人称代词

87、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8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89、若毒之乎?(《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90、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淮南子•人间》)

91、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联只因一虚词之差,便谬之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可使联句增色,情趣斐然。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没有意思。

92、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93、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94、以万人若一军降者,皆万户。(《汉书•高帝记》)时有军役若水旱……(《汉书•食货志》)

9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96、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97、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98、(1)表疑问语气。译作“吗”“呢”。如:

99、(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译作“才”“仅”等。如:

100、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主谓短语作主语)

101、疑问代词

102、“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

103、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104、“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古代文阅读中每年必考的两个考点。“常见”,这是规定的考查范围,实词规定为120个,虚词规定为18个;“在文中”,强调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其含义或用法

10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106、(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译作“却”“竟然”“反而”等。如:

107、(3)表时间。译作“当……的时候”如:

108、三、【乎】

109、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问,译作“难道”)

110、答:词就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除此之外再无别的词。

111、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112、(1)表动作或情况就要发生。译作“将”“将要”。如:

113、⒊“所以”连用

11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115、(4)表感叹语气。译作“啊”“呀”。如:

116、河水清且涟漪。(《伐檀》)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117、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118、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119、高考文言虚词18

120、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21、四、【乃】

122、(1)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哉”“也”。译作“为什么”

123、(1)表对象。译作“向”“对”等。如:

124、一、【而】

125、兼词。一种兼“于+何”,作状语,译作“在哪里”。一种兼“于+是”或“于+之”,用在句末作补语,译作“在那里”,如:

126、⑴、表原因,译作“……的原因”。如:

127、[而已]罢了。复音虚词,表示“限止”,语气助词。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128、介词:表被动时读二声,其它读四声。

1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礼记•檀弓下》)

130、(1)相当于“之”,作宾语。如:

131、(3)用作定语。译作“什么”“哪”。如:

132、(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作领属性定语。译作“他(们)的”“它(们)的”。

133、(1)表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尚且”“再说”,如:

13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135、(2)“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译作“拿什么”“凭什么”。如:

136、七、【若】

137、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138、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的词,实词大都能作句子的主谓宾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虚词是指无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作句子的主宾语,只能起修饰限制补充等作用。如副词介词连词叹词象声词。

139、[而后]才,方才。例:①三月而后成。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

140、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141、实词和虚词是根据词性来划分的种类。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虚词是指无实在意义的词。现代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叹词,助词,拟声词。

142、九、【为】

14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144、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145、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14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147、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襄公三十年》)

148、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149、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150、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常和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表语气。相应译作“大概”

151、六、【且】

152、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53、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154、动词,像,好像。如: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155、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156、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陈述或反问语气,用在句中,表提顿,相当于“也”。一般译作“嘛”“呢”“呀”等。也可不译。如:

157、助词:读二声,放在疑问句末,表反问,译作“呢”。如:

158、(2)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如:

159、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

160、(2)、表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161、扩展资料:

162、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163、连词主要有: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

164、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宪问》)

165、(5)表原因。译作“因为”“由于”。如:

166、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167、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168、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169、美哉乎,山河之固!(《史记•吴起列传》)

170、(4)表转折关系。可译作“但是”“却”。如:

17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172、(1)、表假设。译作“如果”“假如”。如:

173、连词:可连结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74、介词主要有:从、自从、到、在、当、于、朝、按、按照、经过、以、根据、因、由于、为、为了、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叫、让、被、把、将、比、除了;

175、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璧”主谓短语作宾语)

17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77、(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译作“是”“就是”。如:

178、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等。虚词指的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在句中起语法结构,表示语法意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

179、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180、集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18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182、(2)表并列关系。一般连接两个动词或形容词。译作“一边”“又”,如:

183、“什么原因”。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84、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高中只需要掌握18个虚词而已吧!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即: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185、作词尾。译作“……的样子”。如:

186、夫禽兽之愚,而不可妄致也,而况于火食之民乎?(尸子《明堂》)

187、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率其党且万人降匈奴。(《汉书•匈奴传》)

188、主要的语气词有:的、了、吗、呢、吧、啊。

189、除了实词虚词还有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冠词,介词,数词,感叹词等等。

190、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19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92、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中山狼传》)

193、另外,有一些虚词是兼类,比如“同”既可以是介词,也可以是连词;“的”既可以做助词,也可以做语气词。兼类词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词的归类。

194、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其一人专心致志。(《弈秋》)

195、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196、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97、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表祈使,译作“还是”)

198、汉语言文字依照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从语法功能角度看,实词可直接组成短语,可充当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也可带上语调构成句子,回答问题,从词汇意义来看,实词表示事物的实在意义,现代汉语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从语法功能上来看,现代汉语虚词是现代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汉语虚词》将带你精心领会阅读文的有关要领,从准确遣词用句人手,增加鉴赏能力,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了解现代汉语虚词的某些性质、特点、功能和用法,是不无裨益的。

199、盘盘焉,困困焉……(《阿房宫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200、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201、(6)表被动。译作“被”,“为”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施动者,有时也可不出现施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被动式。如:

202、虚词的详细解释

203、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204、主要的助词有:的、地、得、着、了、过、似的、一样、所、给、连;

205、副词: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词前。译作“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如:

206、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论》)

207、虚词:而、乎、何、乃、其

208、(1)“何如”即“如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译作“怎么样”“什么样”。如:

209、(4)用作状语,常表示反问。译作“为什么”“怎么”。如:

210、十、【焉】

21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212、(3)表猜度语气。译作“吧”。如:

213、二、【何】

214、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

215、(3)表短暂时间。译作“暂且”“姑且”。如:

216、(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作“和”或“及”或“又”。如:

21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218、构成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219、(4)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译作“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220、(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如:

221、而君幸于赵王……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222、空话;假话。《商君书·慎法》:“彼言说之势,愚智同学之;士学於言说之人,……民释实事而诵虚词,则力少而非多。”唐蒋防《霍小玉传》:“玉自生逾期,数访音信。虚词诡说,日日不同。”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以下同类内容推荐阅读:

1. 高级感生日文案,给自己的生日祝福语

2. 早安精美短句心语,清晨发朋友圈高质量的句子

3. 恭贺朋友喜结良缘祝福语,好友结婚祝福文案

4. 销售朋友圈日常文案,激励业务员的心灵鸡汤

5. 暖心的友情句子简短,高质量友谊文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阅读更多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