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精选

端午节的传说135句

来得及说分手″ 发表于:2024-06-09 点击:71

端午节的传说

1、相传屈原在楚国郢都被攻破后,为政治的失败,楚王的昏庸,新君继位;楚国灭亡、心灰意冷无以报这爱国之心自沉于汨罗江。楚国百姓哀悼异常,到汨罗江去凭吊屈原,有位渔夫准备饭团丢进江里,说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咬屈大夫的身体。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想出用楠树叶包饭,发展成粽子,故而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风俗纪念屈原,端午节也由此而来。

2、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3、关于五色线,各个地方的风俗大同小异,有的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4、但是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在这些说法中,纪念屈原的说是影响最广最深的。

5、端午节传说有很多,但最流行的一个是“屈原投汨罗江”的传说,以及“让苍蝇不敢咬吃的粽子”的传说。

6、第二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民族英雄吴起的牺牲和忠勇精神。

7、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因此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期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8、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9、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

10、中国的端午节最先是屈原出现之前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节日。因为在长江一带至今有“端午水”一说,也就是在端午节前后会有大暴雨导致的洪水。古人认为洪水是河神发怒的结果,为防止端午大水把秧苗什么的冲走,举行的一列祭祀活动,希望河神高兴,五谷丰登。加上这时候一般是农耕的犁田、插秧季节(古代长江流域是单季稻,一般端午前后插秧),经常要在水里泡着,喝黄酒能有效去除风湿,相传黄酒是神仙赐予的酒,慢慢的也就形成了这段时间和黄酒的习惯。这些并不是纪念屈原才形成的,也就是在屈原投江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端午节这一说法,只是屈原投江更加让人们记住了这一天,也增加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庆祝方式。

11、有关端午节的故事(二):

12、有关端午节的故事(七):

13、由来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习俗是划龙舟、吃粽子、带五彩线绳、北方挂艾叶菖蒲、吃鸡蛋喝雄黄酒等。

14、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其由来有多种说法。最为广泛接受的说法是纪念屈原1。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忠臣,因为忧国忧民,遭到了贪官污吏的陷害和流放。最终,他在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等,以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

15、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四):

16、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民间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每年五月,正是艾蒿成熟,药性最好的时候,所以在端午节人们都要到野外去采摘艾蒿。并在门前和房檐挂菖蒲插艾叶防瘟避灾,悬挂在门上和床头,具有避邪作用。

17、端午节孩子们一觉醒来,手腕、脚踝上已系上用五彩丝线编的“五色绳”,大人们说系上就百病不侵。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再把五色绳剪下来,让雨水冲走,灾病也就随着被带走了。

18、纪念孝女曹娥说

19、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粽籺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端午食粽的风俗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20、七、喝雄黄酒

21、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22、(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23、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百姓们在江边放龙舟,敲鼓吹箫,以驱赶鱼虾,后来这一传统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节。

24、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25、此外,还有其他的说法,如纪念伍子胥、恶月恶日驱避等。

26、赛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27、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八):

28、端午节历史悠久,大家都知道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的屈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大部分人会有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还有赛龙舟,有些地方还有缝制香囊和佩戴香囊,炸糖糕的习俗。端午节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屈原的精神。

29、端午节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时代就有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习俗。

30、习俗主要是吃粽子,挂香包等等。

端午节的传说

31、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全国各地在端午节这天都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端午节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习俗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划龙船、食粽子是普遍习俗。端午节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32、有关端午节的故事(三):

33、最后,楚国被秦国攻占,屈原不甘心看到楚国沦亡,投江而死。

34、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35、一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二是祭祀龙舟水神。据说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大臣和爱国诗人,因为对政治腐败感到失望,于公元前278年投江自杀,以抗议当时的社会黑暗和民族危机。

36、端午节,又称“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相传是为了追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据说,屈原痛心于国家的腐败而投江,人们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划龙舟、吃粽子,以示缅怀。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括:吃粽子、饮雄黄酒、赛龙舟、挂艾草、穿香囊、戴香包等,这些风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增加了节日的热闹气氛。如今,端午节已成为世界性的民俗文化盛会,处处充满了欢乐和祥和的氛围。

37、四、系五彩绳

38、主要的风俗习惯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放纸鸢、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打马球、跳钟馗、斗草等。

39、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40、一、端午节的来历

41、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以下是我认为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42、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3、六、吃鸭蛋

44、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主要有屈原抱石投江自尽、伍子胥被陷害而死、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这三个。

45、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就是要避五毒,这五毒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这五毒的血,吃着这些菜的时候,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所以端午节吃鸭蛋有着一定的辟邪色彩,从科学的角度看,吃鸭蛋是为了养生祛暑。

46、一、赛龙舟

47、端午节源于古代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的图腾祭祀,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在战国时期的时候,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的时候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48、这个习俗后来演变成了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传统

49、端午节来源的说法很多,比如纪念屈原等等。

50、有关端午节的故事(五):

51、端午节有三个传说,分别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跳入汨罗江自尽;还有的说是纪念伍子胥,伍子胥被陷害冤枉而自杀而死,吴王在五月初五将伍子胥扔入江中以及纪念曹娥,曹娥的父亲因为溺死在江中,在五月初五这天跳江寻父亲的尸体。

52、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天中节、龙舟节等等。端午节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亦有起源于恶月恶日、夏季时令、蓄兰沐浴以及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起源于南方百越,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端午节文化相沿迄今。

53、第三种说法是在中国农业文明时期,在农民祭祀龙神时加入的节日,源远流长。

54、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其由来有三种说法。

55、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六):

56、端午节的由来是在古代的时候,比较崇拜龙图腾的人们,会举行龙图腾祭祀,也是先民们用来祭拜龙祖以及祈福辟邪的。

57、这是为了驱赶江中的水鬼的迷信,也是对屈原忠诚的象征。

58、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五月初五就划龙舟比赛和吃粽子等活动。

59、粽子神话则是关于屈原自杀后,当地百姓为了避免鱼虾等水生灵感染屈原遗体,就用粽叶包裹米和肉等食材,丢进江中,希望水生灵会吃粽子而不碰屈原的遗体。

60、另一个传说是关于祭祀龙舟水神的,据说龙舟竞渡是为了祈求安全和丰收,因为水神可以掌管天气和洪涝灾害,人们希望通过祭祀水神来保佑家园平安和生产丰收。端午节也成为了一种文化活动,体现了民族团结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端午节的传说

61、后来,楚国被外敌入侵,屈原又无法回到自己的祖国,只好在汨罗江畔自杀,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心。

62、传说屈原投江死后,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此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63、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64、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据说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的缅怀日。相传屈原为反对当时楚国统治者对外扩张,力主国内改革,但是未被当时的政治斗争支持,神情忧郁于今湖北省江陵县的汨罗江中投身而死。然而,人民为了怀念他,打破了传统的习俗,将船划到他的坟墓前,撒下雄黄酒和五色丝线,传说可以逐邪驱瘟。端午节有扫罗、赛龙舟、吃粽子等多种各地习俗,也成为表彰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节日之一。

65、端午节就是古人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屈原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在劝说国王无效之后,感觉自己一腔抱负无处施展于是投江自杀了。

66、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龙舟比赛。

67、(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联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68、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69、喝雄黄酒据说可以驱避五毒,饮蒲酒、雄黄酒的习俗流传已久,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从卫生角度来看,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酒也颇有益。

70、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当地百姓闻讯后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71、总之,这些传说都流传很久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端午节时重要的纪念活动

72、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73、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74、如今赛龙舟已成为了中国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划龙舟历史悠久,自古流传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75、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76、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77、有关端午节的故事(一):

78、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其由来,说法不一,其中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最大。正是由于屈原的缘故,端午节也因此被称为“诗人节”。

79、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80、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81、屈原是中国古代楚国的大臣和诗人,由于其忠于国家、侠士精神和文学成绩被称为“儒林三杰”。

82、2.关于端午节有很多传说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屈原投河。

83、无论哪种说法,端午节都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

84、五、悬挂艾叶

85、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伍子胥的纪念。伍子胥是吴国大夫,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吴王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86、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广泛的一种说法是纪念楚国贤士屈原。屈原倡导举贤授能,而被官场排挤,流放在外,最后抱石投江自尽。

87、曹娥寻父尸

88、。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89、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享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寒。

90、初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对龙图腾的崇拜与信仰。

端午节的传说

91、端午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有两个主要传说:

92、龙的节日说

93、越民族图腾祭说

94、屈原投江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春秋时期,楚国政治腐败,屈原作为楚国大臣对此深感不满,但国王不听劝告,屈原只好离开楚国。

95、端午节的由来

96、人们打击鼓声,以及划桨声,声势浩大。

97、关于屈原投汨罗江的传说,大多数人认为,古代诗人、思想家屈原被贬为南国楚郡太守,因不满周王征召他参加狭义的朝堂华宴,投汨罗江而牺牲。追念屈原,汨罗江畔乃是端午节的最主要庆祝地点。

98、第一种说法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他在荆江边投身而亡,为了不让他的尸体被鱼虾蚕食,百姓们纷纷下船打鸣钟敲鼓驱赶水中的鱼虾蚕,并投米入水,以表哀思。

99、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是,端午节为纪念抱石投江自尽的爱国诗人——屈原。当秦国军队攻破楚国都城的时候,无力救国的屈原痛心不已,在写下绝笔《怀沙》之后选择抱石投了汨罗江。

100、有很多,最有名的是屈原的故事。

101、因为屈原被楚王冷淡,再加上当时秦国白起攻下楚国大片的领土,导致了楚国的版图日益缩减,并且使楚国上市南方霸主的地位,从而导致楚国国都从颖迁到了陈,当被流放的屈原听到此消息,悲痛欲绝,跳河自尽,以死明志,老百姓们为了纪念屈原,所以给这年命名为端午节

102、“端午节源于古代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的图腾祭祀,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于是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103、由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的由来也与人物传记有关,例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纪念介子推等。

104、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日祭水神说等等。

105、(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106、而后他因为政治迫害被流放并离奇死亡,人们为了怀念他逐渐发展成为了端午节的传统。

107、1.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最主要的还是和屈原有关。

108、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屈原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怒沉汨罗江而亡。人们为防止鱼类呑食屈原遗体,向江中投食粽子和划龙舟。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109、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文学家,他为了拯救楚国,力排众议,建议国君采纳对抗强国秦国的策略,但遭到贵族的妒忌和陷害。

110、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好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111、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112、伍子胥的忌日

113、端午节的传说故事有屈原投江、粽子神话等。

114、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诗人及政治家,因主张政治改革,触犯到贵族大臣们的利益,遭到排挤和流放,最后楚国被秦国打败,屈原悲愤难耐,跳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为端午节。

115、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之后子胥投奔吴国,带吴伐楚,五战五胜,攻破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推荐,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都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116、三、挂香包

117、端午节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内装用中草药以及香料,它的制作工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118、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民间,主要是为了纪念中国诗人屈原。

119、从此,每年端午节,人们就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120、相传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大臣,因为忠于国家,反对外交妥协,被贵族排挤,最终投江自尽。

端午节的传说

121、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流传最广的一种是纪念屈原

122、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123、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感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124、屈原芈姓,屈氏,字原、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曾写出《离骚》、《九歌》、《九章》、《天问》主要成就有内政上主张举贤修法,外交上力主联齐抗秦,文学上创作离骚新体

125、后源于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

126、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每年五月初五为此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27、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128、另外关于让苍蝇不敢咬吃的粽子故事,大多数讲述称大禹治水时把苍蝇都吓跑,但有一只入侵窝窝头,被大禹用竹叶包住窝窝头,以至于苍蝇吃不着而自行离去;所以许多人会造粽子“芦荟和麻花”,就是拿竹叶包馅料,以形象化驱赶苍蝇。

129、端午节习俗

130、风俗:划龙舟、端午食粽、放纸鸢、拴五色丝线、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佩豆娘、拜神祭祖、画额、挑端午担、采药、制凉茶、端午雨、跳钟馗、斗草、打马球等。

131、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132、人们立即划船捞救,并往江中投入米团,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尸体。

133、二、吃粽子

134、屈原投江

135、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端午节  
>>以下同类内容推荐阅读:

1. 表达感谢朋友的句子,感谢的话语简短精辟

2. 发朋友圈秒赞的句子,高情商文案经典语录

3. 简短祈祷的句子经典,寺庙祈福文案短句

4. 被美食治愈的文案,走心又走胃的美食短句

5. 形容春运的句子,过年回家路上的心情文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阅读更多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