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司马迁名言
1、在《平原君、虞卿列传》中,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毛逐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自己去与六国谈判,最终说服了楚王,订立了“合纵”盟约,这就是“毛遂自荐”这个成语的由来。平原君对毛逐说:“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2、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史记·滑稽列传》
6、释义:一个人,为了国家、民族的事业,可以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
7、在《信陵君列传》中,主要部分讲了信陵君救赵的故事。其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叫候生、名赢,年龄己有七十岁了,是大梁城东门的守门人。这个人虽不是信陵君的门客,信陵君却经常拜访他,对此人特别尊重。信陵君集结部队打算同赵国共存亡,准备向秦军开战拼命的时候,路过夷门见到候生,候生在向信陵君献策❴窃符救赵❵的时候说了一句流传后世的名言:“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
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9、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
10、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
11、歃血为盟《史记,平原君列传》
12、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1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4、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约公元前86年)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史记》是中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史书,被誉为史学宝库和史学经典。他的名言有很多,以下列举一些比较著名的:
1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6、指鹿为马《史记,秦始皇本纪》
1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汉司马迁《刺客列传》
18、沐猴而冠《史记,顶羽本纪》
1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0、这是司马迁对历史使命的总结和概括,表达了他对于史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的高度追求和信仰。
21、释义:如果不了解某个人,只要看看他所结交的朋友便可知一二,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朋友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交友者的思想品德以及为人处世准则。
22、释义:有些朋友虽然彼此交结多年,但是纵然双方头发都已斑白,交情却仍然淡薄有如新交一般。有些朋友则不然,彼此可能初次在路上相遇,隔着车窗互相倾谈时,就亲密得仿佛已经相知许久似的。
2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5、司马迁的名言:
26、因为这句话反映了司马迁在《史记》中所阐述的兵法思想,即战争中诈术的重要性。
27、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8、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29、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30、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史记司马迁名言
31、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忍辱负重,完成长篇巨著《史记》。我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有的意义重大,有的毫无价值。它的意思是每个人都会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32、其志不在小。
33、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汉司马迁《邹阳列传》
34、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35、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36、这句话具体是什么意思,我想大家都能懂得。我就说这句话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对自己的帮助很大,让我明白如何用自身条件强弱互补、灵活转换;在时日常业务上更是要会合理的排兵布阵、计算得失;为人处事要懂得用己所长、补己之短和避其锋芒、以弱胜强。
37、网开一面《史记,殷本纪》
38、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司马迁《齐悼惠王世家》
39、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40、史记的经典数不胜数,是我国当之无愧的文学瑰宝,以上举例权当抛砖引玉,大家可进一步补充或讨论,谢谢大家。
41、下面是出自史记且我们现在仍经常使用的一些经典成语和/或词语和/或典故供参考:
42、《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经典的名言警句以及成语不胜枚举,这里列举一些主要的名言供题主参考并附上出处:
43、从史学的角度来看,《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历史著作的一种体制,是我国称为“正史”的第一部巨著。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史记》更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典范。那么,《史记》中的名言,可以说是多不胜数。今天寒柏给大家试着说一说我能记着的,也认为对自己过去和现在有意义有帮助的几句,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44、焚书坑儒《史记,秦始皇本纪》
45、——司马迁
46、破釜沉舟《史记,顶羽本纪》
47、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8、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49、刎颈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0、他认为,兵法中的重点并不在于武力的强大,而是在于智慧和计谋的运用。
5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2、先发制人《史记,顶羽本纪》
53、四面楚歌《史记,顶羽本纪》
5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55、最能体现司马迁人生价值的一句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56、不学礼,无以立。
5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类别:志向
58、吾读书多于行,是以知人而不自信。
59、这是司马迁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所说的名言,表达了他谦虚谨慎的品质和自我反思的态度。
60、鸿鹄之志《史记,陈埗世家》
史记司马迁名言
61、这是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所说的名言,意为国家兴亡、民族危亡,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挽救。
62、运筹帷幄《史记,高祖本纪》
63、负荆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4、拔山扛鼎《史记,顶羽本纪》
6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66、司马迁从父亲的言谈话语之中看出参加封禅泰山的大典对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司马迁没有辜负父亲的愿望,即使在受了宫刑之后,仍矢志不移,决心忍辱完成父亲未竞之业。他
67、意思: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死);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而死)。原文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报任少卿书》素所自树立使然。
68、这句话告诉我们,战争中需要善于运用谋略和诡计,才能取得胜利。
69、无颜见江东父老《史记,顶羽本纪》
70、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1、怒发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7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74、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75、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76、囊血射天《史记,殷本纪》
7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78、不知其人,视其友。——汉司马迁《张释之冯唐列传》
79、招摇过市《史记,孔子世家》
8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81、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82、《史记》的内容共有一百三十篇,五十多万字。其内记事从黄帝开始,到汉武帝后期为止,跨距长达三千多年,对过去的历史传说和历史事实作了比较全面的记录及叙述。
8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8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5、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
86、这是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所说的名言,表达了他对言行自由和言行责任的看法,提醒人们应该谨言慎行。
87、毛遂自荐《史记,平原君列传》
8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89、兵不厌诈。
90、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史记司马迁名言
9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92、鸿门宴《史记,顶羽本纪》
93、约法三章《史记,高祖本纪》
94、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有着重要价值。
95、霸王别姬《史记‘顶羽本纪》
96、左支右绌《史记,周本纪》
97、在《史记》中,有一篇讲孙膑的故事,孙膑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学家,是孙子的后代子孙。这个故事讲他教齐国的王公贵族田忌在赛马的时候,如何取胜的方法。他对田忌说:“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就这样田忌采纳了孙膑的方法,等到三场比赛结束,田忌输了一次,赢了两次,赢得了齐王的许多钱财。
9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司马迁的名言,表达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认为人生短暂,不可避免,但留下真诚的心灵和对历史的照耀,才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永恒的价值。
99、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
100、这是司马迁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表达了他对于学习和写作的追求和态度。
101、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102、一败涂地《史记,高祖本纪》
103、脱颖而出《史记,平原君列传》
104、积毀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105、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10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07、鸟尽弓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08、释义: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种鸟,三年不鸣不飞,但一飞便可冲天,一鸣便能惊人。后世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华,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
109、释义:大丈夫会为了了解自己,赏识自己才华的人,而不惜牺牲生命。女子则为了喜欢自己,爱恋自己的人,而修饰容貌。
1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11、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汉司马迁《史记·郑世家》
112、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113、因人成事《史记,平原君列传》
114、此外,这句话也可以引申为人生哲理,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也应当运用策略和智慧,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
11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16、酒池肉林《史记,殷本纪》
11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118、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119、高屋建瓴《史记,高祖本纪》
120、一狐之腋《史记,赵世家》
史记司马迁名言
12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122、拓展资料
123、释义:因为权势和货财结交的人,一旦权势货财消失,交情就疏远了。指建立在私利基础上的关系最不可靠。
124、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
125、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
12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12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128、这句话鼓励人们要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真理和正义,为后人树立榜样,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引领者。
129、《史记》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到公元前90年左右在世),字子长,出生在龙门(今陕西省韩城县)。司马迁生活在大汉帝国最为强盛的时代,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13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1、太史公不朽铭言如:文王枸写周易。孔子受困作春秋。屈原放逐离骚。左丘失明有国语。孙子膑足著兵法。呂不韦迁蜀作吕氏春秋。韩非被囚有说难孤愤。永远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发奋前行。
132、在《刺客列传》里,讲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荆轲是卫国人,喜欢读书击剑,后来到了燕国。当时秦国侵略燕国,燕国的太子丹经隐士田光的推荐,将荆轲介绍给了他。太子丹对荆轲非常尊重优待,希望他能出使去秦国。与秦天订立盟约,归还被侵占的土地,否则就刺死秦王。当荆轲准备出发时,太子丹和得到消息的门客们,都穿戴着白衣白帽给荆送行。到了易水河边上,喝过践行酒就要上路时,高渐离击起筑,荆轲应声唱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句唱词也成为名言,在之后的项羽也曾讲过。
133、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34、释义:应当果断做决定的时候,却踌躇不决,必然会招致灾祸,而受其困扰。
135、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13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7、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138、一言九鼎《史记,平原君列传》
13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40、胶柱鼓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41、溪壑可盈,志欲无满。
142、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143、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有意义的事情充实人生,为自己和社会创造价值,留下不朽的印记。
14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4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46、释义:得到人们的拥护和支持就兴旺,失去人们的拥护和支持就败亡。
147、在给好友任安的《报任安书》中,表达了他受刑之后的痛苦心情,并提到写作《史记》的意和完成的决心。就在这篇著名的书信之中,司马迁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见,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泰山是庄重、威严、雄伟可亲的象征。
148、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149、司马迁在给任安(字少卿)的回信中,写出了个人的遭遇,同时也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遇到的灾祸。或大或小,或轻或重。明智者避重就轻,昏庸者因此丧命。在回信中写道:祸莫惨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丑莫耻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这也是千古名言,虽然不在•史记•书内,却和•史记•密不可分。只有读过这篇回信,才能更深理解•史记•一书)在回信中司马迁回忆了自己遭遇灾祸的经过,是因为替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李陵,汉代名将李广之孙,司马迁与李陵"素非相善,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个人关系并不密切。只不过在同一地点办公,"然仆观其人,事亲孝,临财廉,与士信,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赴国家之难"是一位具有仁孝礼义信特点的正人君子。有国士之风。李陵率领五千步卒,深入匈奴二千余里,步卒对阵骑兵,本就处于下风劣势,然而李陵用独创的阵法,"所杀过当"是指杀敌的数量己超过了五千步卒所能做到的战绩。匈奴单于被震惊了,征调左右贤王援军,"一国共攻而围之"。李陵所部路尽矢穷(弹尽路绝),寡不敌众,救兵不至。战败而降。而不派救兵的将军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是汉武帝李夫人的兄长,用现在的话说是大舅哥。司马迁鉴于客观现实情况,向汉武帝进言,李陵虽然战败,彼观其意,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致此,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布于天下。言外之意,李陵并非贪生怕死之人,按其人性格是寻找时机刺杀单于而报恩于汉朝,(李陵当初诈降时也确实这么想的)如今事情己到这种地步了。李陵初期的战绩还是可以公布于众的。司马迁本人想法是说句公道话,"以广主上之德""塞睚眦之言"汉公卿大臣皆以李陵没有战死沙场,贪生怕死,变节降敌,有辱汉廷。为名,大肆声讨,实则为贰师将军开脱罪责,掩盖错误。汉武帝顺水推舟,不顾实际情况,司马迁被定为"沮逆贰师,为李陵游说"关进大牢。并捕杀李陵一家老小,废其家族名誉。李陵在绝望之中,才彻底投降。而司马迁因李陵的彻底投降,又被处以宫刑。
15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