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以这些句子一直备受关注和关注。
2、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劫:胁迫、挟持。这句翻译为“有像这样不需贿赂秦国就能战胜秦国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聚的威势所挟制”。作者在这里抨击了六国治国方略,揭示其“破灭”的根源。
3、因为《六国论》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政治著作,其中的一些句子常常被选作考试中的试题。
4、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5、词类活用
6、义不赂秦。(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义:坚持正义。
7、(2)名词作动词
8、译文: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邯郸成为(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使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9、译文: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国,他们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不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
10、以上为论史评古,以下则是刺时砭今了。针对现实发抒感慨,指出北宋“以天下之大”而重复六国赂秦破灭之“弊”的不当。这是中心论点的引申,亦是写作的本意所在。
1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1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式被动句)如此之势:泛指“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和“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的大好形势。
1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4、译文: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或李牧接连使秦国的进攻败退)。
1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待 天下的奇才)礼:礼待
16、译文: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
17、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18、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9、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20、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21、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2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3、始速祸焉。(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速:招致
24、六国论常考重点句子
25、在学习《六国论》时,了解和记忆这些常考句子对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精髓具有重要作用,也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得到更好的成绩。
26、以地事秦。(用土地侍奉秦国)事:侍奉
2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也”式判断句)。与:亲附、亲近。嬴:秦王的姓。单独看,这句翻译为“是因为齐国结交秦国却不帮助其他五国”。它提示了齐国灭亡的原因。
28、日削月割。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29、赵尝五战于秦。(倒装句,介宾结构的状语后置)尝:曾经,过去,时间副词。于:同、跟,和“秦”一起构成介宾结构,作“战”的补语。这个句子理解时要把后置的状语提前,翻译为“赵国曾经五次同秦国作战”,语意就顺了。
30、译文: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31、译文:想一想(或念及)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32、洎牧以谗诛。(被动句)洎:及,等到。以:因为,由于。单独看,这句翻译为“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诛杀”。其实,句中主语“牧”是“诛”的被动者,而不是“诛”的施动者,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被动。因此这句最好还是翻译为“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诛杀”。
33、六国:指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几个诸侯国。兵:武器,单独看,这个句子翻译为“六个诸侯国家破国亡,不是他们的兵器不锋利,也不是打仗不得法”。它同下文“弊在赂秦”一起,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简捷明快。
34、“洎”是介词,及,等到。“洎牧以谗诛”是介宾短语作状语。“洎”的宾语“牧以谗诛”是个主谓短语。
35、一些经典的句子如"合纵连横"、"兵贵神速"、"以逸待劳"等在《六国论》中都有提及,并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学术价值,因此经常被引用和考察。
36、(3)形容词作动词
37、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3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9、是的,"六国论常考句子"是常见的问题。
40、译文: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4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落到灭亡的地步,按理本来应当这样。)理:按理来说
42、我啊是高一的、刚学了这篇,考试刚考过、应该就这些吧...
43、重点句及翻译
4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5、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46、重点句子: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47、译文: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弊端)在于(用土地)贿赂秦国。(用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48、针对历史发抒感慨,惋惜六国的失策,主要是“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讽劝“为国者”应以此为训,对敌要敢于斗争。
49、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用“非”表示的否定判断句)
50、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5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2、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那么,恐怕秦国人饭也不能咽下去)下:吞下
5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54、(1)名词作状语
55、《六国论》中的意动用法是指通过语言的表达方式,来达到影响读者、引起共鸣的目的。这种表达方式通常包括反复强调、反问、比喻等手法,以此来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在《六国论》中,作者韩非采用了大量的意动用法,比如反复强调“兵贵精不贵多”、“奉法者昌,逆法者亡”等等,这些语言的重复和强调,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韩非的思想,同时也为文章的说服力增色不少。
56、名词作动词,如义不赂秦。(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义:坚持正义。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待 天下的奇才)礼:礼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