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精选

道德经感悟人生的句子-推荐102句

累世情深 发表于:2024-06-09 点击:66

1、庄子讲了一段孝道的经典:“(以养孝易,以敬孝难。)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2、此段真是令人荡气回肠的孝道真谛,孝道第一的曾子也自愧不如。庄子这段话可以看作老子的上课笔记。说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对孝道很排斥,那是不理解老子是真正弘扬孝道的。

3、(相比而言)以儿女忘记双亲是容易的,让双亲忘记儿女是极难的。

4、一、上善若水。

5、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多听少说,顺其自然。狂风不会刮一早上,暴雨不会下一早上。

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7、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8、自从学了《道德经》,我的感悟是,要从根本上调整自己的心态。每天早上醒来,照着镜子,扪心自问,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为别人做些什么,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我就会慢慢地变得更好,不再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而是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自己的心胸,让自己变得更加平静。

9、价值影响

10、我觉得《道德经》潜藏的一个主题是,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含义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理解。事实上,宇宙万物之运行,是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需要我们有联系的、全面的来认识,来理解。

11、(相比而言)以怀有敬意奉养双亲是很容易的,以充满爱意奉养双亲则很难。

12、中华的大地上几千年前就有了这么深奥的智慧。道德经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它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是一部治国、治家、治学、修身的秘籍宝典。

13、(相比而言)让双亲忘记儿女是容易的,让双亲把儿女和天下同时忘记是极难的。

14、圣贤之人不积累财物,会一心想着人民,这样自己反而会变得富有。给与人民,奉贤大众,这样自己得到的反而越多。

1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7、《道德经》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人生之初是自然纯朴的,但随着年长而身强,由于情欲的滋生和外物的牵缠,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渐渐离纯朴真道愈来愈远,以至身命不保。因此,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教导人们应追求素朴纯真的生命方式,感知乐道安贫的精神生活。

18、何为六亲:父母、兄弟、妻子,这是世人最亲近的家人,一旦没有了家人,我们能够孤独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吗?我们应该高举孝道的大旗,今天的孝道已经面临极大的危机,父慈子孝的华人文化日趋衰微,华人痛心不已。

19、有智慧的不会多言,那些多言的人,一定是没有智慧的。

20、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1、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兮若无所归。不⾃见,故明;不⾃是,故彰;不⾃伐,故有功;不⾃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虽然天地万物都根源于“道”,但“道”对万物却是“生而不有”,丝毫不干涉万物的自然发展过程,这就叫“道法自然”。老子希望人们以满足维护生命健康的自然需求为度,不要过分追求感官享受,否则“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反而伤生。

23、《道德经》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老子告诉我们,要像道一样虚无清静,无所不容,犹如海纳百川,不拘细流。在现实世界来说,不同人群和种族、不同宗教和文化,构成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只要我们能虚怀包容,就能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24、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25、孝道危机在前,慈道危机在后。这个后果是因为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这句经文,还是老子的警告没有被重视呢?孔子把父父子子作为心中的崇高理想,但很多男性已经没有父亲的天性了,剩下的只有母亲不离不弃。如果最后这道人伦防线也失守了,这个孩子就成为孤儿了。母亲依然伟大,部分父亲已经不再伟大。作为一位华人的文化使者,孔子该作何感想?

26、慧智出,有大伪。

27、第六,保持和发展知止不殆的生命活力

28、老子想表达天地是公平公正的。即天地对待万物是一样的,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差,一切顺其自然发展!

29、《道德经》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者当知有福不能享尽,有势不能用尽,有力不能使尽。知止者当知当止则止,适可而止,树立起正确的成就感,才不会遭到亡身之灾。这就要求人类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界生态环境的承受限度,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30、(相比而言)使双亲同时忘记儿女和天地是容易的,但使天地忘记我极难极难。

31、《道德经》的无为感悟及体会:

32、道德经通篇潜藏的一个主题意识是,反对技巧,反对知识、反对乱为,主张静待事务自身的发展,自然成。

3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道家强调乱用知识、乱用技巧、乱用智力,是很危险的事情。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在道家眼里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

36、知⼈者智,⾃知者明。胜⼈者有⼒,⾃胜者强。

37、《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这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想要认识世界、了解他人,就必须先从认识自己开始。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更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自己不懂的,就不要装懂,自己无法掌控的,就不要强行干涉。

38、二、为无为,则无不治。

39、经文:六亲不和,有孝慈。

40、第七,保持和发展有容乃大的生命境界

41、【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42、【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43、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44、一位高学历父亲的儿子已经长到10岁了,这位外表光鲜的父亲从来没有为儿子花过一分钱,根本没有父亲的责任感和亲情,慈道尽失。因为他心中只是希望为前途成功而奋斗,原来指望妻子家资助他,妻子发现丈夫根本没有亲情爱意,心中只有前途金钱,没有满足他的愿望。于是这位高材生对亲生儿子视为路人。这不是个案,华人不愿意宣扬家丑而已。

45、天之道,利⽽不害。圣⼈之道,为⽽不争。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6、即使你忘恩负义,对天地之德毫不领情,甚至骂天骂地,天地依然无怨无悔,供养你阳光、空气、水,还让你脚踩在大地上。

47、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48、天地自然尚且不会让狂风暴雨长久,何况是人呢?

4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50、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拎不清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容易被别人客套的称赞所迷惑,别人夸得越多,他就越膨胀。俗话说得好:“听话听音,锣鼓听声。”人都有自私护短的一面,喜听甘言、爱闻美语。如若只听顺耳之声、阿谀之言,很容易昏昏然、飘飘然,甚至上当受骗。

51、这场人伦危机的根源何在呢?老子宣说是:“六亲不和”,亲情爱意的天性丧失是这场人伦危机的根源。庄子说和有“人之和”和“天之和”二种,只达到“人之和”而未达到“天之和”,则不是全德之人。

52、出自春秋·老聃《道德经》。善良的人会人为我很善良。善良是一种美德,也是人类对于人性的美好向往。善良的人是值得大家尊敬的,必然也是美丽的、互爱的。

53、第五,保持和发展上善若水的生命情怀

5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55、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之。

56、第三,保持和发展柔弱不争的生命精神

57、《道德经》既是道教最重要的经典,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宝藏。从如何更好地保持好、发展好、实现好生命之和、生活之和、生态之和来看,《道德经》给了我们这样的智慧启示:

58、(相比而言)以食物奉养双亲是很容易的,以怀有敬意奉养双亲则很难。

59、第二,保持和发展见素抱朴的生命方式

60、天之道,利而不害。

6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62、——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63、第四,保持和发展清静无为的生命状态

64、荀子曰:“自知者不怨人,怨人者穷。”有自知之明的人,遇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就去责怪别人。做错的人明明是自己,反过来却去责怪别人,容易使自己失去人心、陷入困境。这样的人在行动中能扬长避短,无往不胜。

65、强盛的大国不要总想着兼并那些小的国家,小国也不要过分的顺从大国。这两者都能够实现自身的愿望,强大的一方更应当谦下!第五章》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66、三、善者,吾善之。

67、第二句话:“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意思是:能正确认识别人的人是智慧的,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是聪明的。就是说:做一个明智的人,既要察人,更要察己。知人更要知己方可收获智慧人生。

68、《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水具有处下不争、无形无色、能方能圆、洗涤浊垢、应期而动、清明空虚、利济群生的上善情怀,它普济天下万物而不求索取,它无形无色却又能坚持自己的品质,它真而无伪,朴而无华,清而无杂,静而流居,是道的品性的体现。

69、祸莫⼤于不知⾜,咎莫⼤于欲得。故知⾜之⾜,常⾜矣。

7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71、世人的福祸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们的生活只有符合自然的规律,符合因果的规律才能有所收获。

72、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众所周知,“道”是老子极致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意思是:人世间能口述的道理不是永恒的真理”。就是说:不要拘泥于对一事一物一时的看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事物的内在运动规律。譬如生活中,一个家庭的道是什么,就是家和万事兴。一个公职人员的道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3、《道德经》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74、(相比而言)以充满爱意奉养双亲是很容易的,以心中彻底忘记双亲是极难的。

75、千万人中或有一个绝情父母,心中没有儿女,但他们还不能心中同时没有天地。他们还有最后丁点对天地的良知,还具有最后丁点天地良心,因此也可以被称为良知未泯(善根未断,还有拯救的希望)。

76、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找出规律,逐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掌握未来世界的运行规律。

77、华人将承载什么样的文化呢?一旦丢弃了华人固有的父慈子孝的文化传统,我们必将两手空空。孝道在衰落,父母很悲哀,后人岂不悲哀?后人哀之而不警醒,复使后人哀之也。

78、《道德经》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所谓柔弱不争,并不是懦弱无能,而是一种既能坚韧不屈又不争强好胜的精神与品格。老子说:“柔弱胜刚强。”又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他告诫我们,要像婴儿一样专气致柔,柔弱不争的生命精神亦将促进宇宙万物的繁荣生息。

79、最好的一篇是道德经第五章里所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8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81、但人类限于时间和空间,能全面系统地认识宇宙万物,看来是虚渺而不可能的。

82、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83、出自春秋·老聃《道德经·第三章》。为无为:以无为的方式去作为。以无为的方法治世,天下就没有不能够治理的。

84、不仅孝道在衰落,父母的慈道也在衰落,至少父亲的慈道在衰落。

8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86、出自春秋·老聃《道德经》。老子说“上善若水”后,一连发出七个“善”的感叹:“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里的“七善”,都是依据水的特性来说明的。

87、第一,保持和发展道法自然的生命智慧

88、华人文化精英应该弘扬孝道和慈道,恢复华人父慈子孝的伟大传统。

89、六亲不和,有孝慈。

90、学习道德经是人生中能够走得安心Ⅰ懂得人性的调理和转变。能够有感恩。善德良言。对人或事,有一定的凉解和善意。为绕着人生的顺其自然的态度。不会给人们在生活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懂得感恩之心,接受不同的人生观。走出困境,从中找到美好生活。我最初学习也没什仏才知,是不够撑握的理解。还是在感恩头条给于我无限的好机会,努力学习多的知识,走好人生道路!

91、《史记》有言:“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意思是,对别人的话能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叫作聪明;能够能自我反省,才叫做明智。聪明的人,不仅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能从不同的意见中反躬自省,达到兼听则明的效果。

92、道德经主要讲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包括做人的道理等等,都可以在从中学到。道德经由春秋时期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李耳)所著。贯穿全书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辩证,想要人们用辩证的思维去想事情思考问题,培养独立的精神。《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93、生活里我们总是以各种理由为自己的不去尽孝而开脱,可正如先有道后有德,人生也只有越孝越顺。

94、释德清注:“上古虽无孝慈之名,而父子之情自足。及乎衰世之道,为父不慈者众,故立慈以规天下之父。为子不孝者众,故立孝以规天下之子。是则孝慈之名,因六亲不和而后有也。”说得甚为透彻。

9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96、国家混乱,有忠臣。

97、他的许多内容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具有指导和教育意义的。例如功成身退宠辱不惊等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更是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基础。

98、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3.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99、所以对待老子的思想,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00、《道德经》说:“清静以为天下正。”清静能使人心身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清静可以使人心胸明朗、智慧增长,清静还可以助人正确地立身处世,实践宏愿。保持清静的生命状态,要在无为而任自然,亦即寡欲而不妄为,身处尘世而不染不著,心以应物而不滞不留,处于万物之中,与天地浑然一体,顺物而自然,和光同尘。

101、大道废,有仁义。

102、第三句话:“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这里,宠辱若惊的“宠辱”,大家都知道,荣耀和耻辱。就是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荣辱得失观,要时刻自查自省,慎独慎微,尽力做到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以下同类内容推荐阅读:

1. 夸赞摄影师朋友圈文案,赞美别人照片拍得好句子

2. 表达感谢朋友的句子,感谢的话语简短精辟

3. 发朋友圈秒赞的句子,高情商文案经典语录

4. 简短祈祷的句子经典,寺庙祈福文案短句

5. 被美食治愈的文案,走心又走胃的美食短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阅读更多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