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精选

伶官传序中心论点句子-通用45句

★再见deの单纯 发表于:2024-06-09 点击:59

伶官传序中心论点句子

1、第一部分(第一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提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这一立论的根据。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伶官传序》中,作者以感叹词起笔,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4、《伶官传序》中,作者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其中先“扬”的句子是“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从而表现他意气的壮大。

5、第二部分(第二、三段),论证中心论点。

6、《伶官传序》共四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7、《伶官传序》中,写庄宗上战场时,请箭的方式是“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然后背箭去奋勇杀敌。

8、第三部分(第四段)进一步议论,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9、第二段承上叙事,详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例。

10、知识点:作者于开篇之首即开宗明义,用一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可谓立论鲜明,催人警醒,又具有论战性,一反当时流行的宿命论的历史观。

1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此处以点睛之笔,阐明了作者写作《伶官传》,“善善恶恶”的目的并非就史论史,而是具有广泛而现实的醒世意义。

12、《伶官传序》中,庄宗之父以三箭与其子来明其志的句子是: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3、其通过对五代时期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

14、《伶官传序》中,晋王将终时提及三个仇人的情况是: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15、伶官传序中心论点是忧劳可以兴国,抑郁可以亡身。

16、《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7、《伶官传序》中,作者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句子是: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8、中心论点: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9、论证: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20、使此文的中心论点更加鲜明突出。文章写至此处,作者胸臆仍未尽抒,又进一步推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样一个论点,令读者的认识随着作者的笔触进一步深化,以历史的教训中受到更加深刻的启迪。

21、第三段作者由叙事转入论理,论证步步深入,立意层层递进。从“《书》曰:‘满招损,谦得益’”自然引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的论点。为增强这一论点的说服力,作者又将庄宗得失天下之事浓缩为一段简洁对偶的文字,反证此论,再次通过一盛一衰的强烈对比,与篇首的立论形成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之势,

22、第三段转而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阐明中心论点。

23、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论证方法:例证法、对比论证(庄宗昔盛今衰的对比)、引证法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4、《伶官传序》中,描写庄宗发誓流泪的衰微之态的句子是: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5、《伶官传序》中,由“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教训,得出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结论。

26、《伶官传序》中,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的句子是:满招损,谦得益。

27、表明作者将列举庄宗得失天下的史例作为论据,对上述论点加以论证。

28、《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9、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30、《伶官传序》中,庄宗出兵打仗及凯旋之时,用“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来表示对父亲的敬重及对其遗愿的重视。

伶官传序中心论点句子

31、《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2、《伶官传序》中,描写庄宗打败敌人意气之盛的句子是: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33、“忧劳”、“逸豫”、“忽微”、“所溺”皆为人事,因此,上述两个论点,既是中心论点的深化,又是其具体化。作者于全文论证的高潮处蓦然收笔,可谓言已尽而意未绝,令读者有余音绕梁之感。

34、《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

35、《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答案

36、前人曾评此句是“起势横空而来,神气甚远”。

37、《伶官传序》中,当发现有作乱的情况时,庄宗及臣子们的反应是: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38、《伶官传序》中,从“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道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39、宋代欧阳修的《五代伶官传序》的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中心论点,立论的历史根据是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事实。

40、《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论点是:国家的盛衰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

41、文章接着写道:“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42、《伶官传序》中,作者指出应注重生活的小事,不要过于沉迷于所钟爱之事的句子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43、《伶官传序》中,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句“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来说明得失天下皆因人事。

44、表达了国家的兴盛与衰亡在于人事的道理,作者引用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事实,客观分析了唐庄宗的成败得失,强调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励精图治。

45、这一过渡句的运用,使论点与论据间衔接紧密自然,论点有总领全篇之功,而下面文字的出现又不致突兀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以下同类内容推荐阅读:

1. 高级感生日文案,给自己的生日祝福语

2. 早安精美短句心语,清晨发朋友圈高质量的句子

3. 恭贺朋友喜结良缘祝福语,好友结婚祝福文案

4. 销售朋友圈日常文案,激励业务员的心灵鸡汤

5. 暖心的友情句子简短,高质量友谊文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阅读更多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