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惊失色的惊是什么意思
1、“大惊失色”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思是因为害怕、惊讶或震惊而脸色发白或失去了平常的颜色。这个词语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恐惧或惊异时的表现。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感到非常惊讶或害怕,失去了平常的冷静。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特别是在描述某些惊人的事情发生时的反应。
2、释义:形容十分慌张,吓得脸色都变了。
3、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回: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又自称举人,不觉大惊失色。
4、常用释义
5、大惊失色是指因为突然被吓到、惊讶到而变得脸色苍白、慌张,甚至失去镇定。
6、“大惊失色”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因为突发的事情而感到十分惊恐和失态,甚至面色发白。这个成语出现在《李渊行临神都》一文中,讲述了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临朝称帝时,大臣们看到他的雄姿英发,不由得心生崇敬,面有惊色。
7、“大惊失色”常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某种突发情况时,受到惊吓或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而导致脸色变得苍白,表情惊恐。例如:听到自己的孩子出了事故,她顿时大惊失色。
8、大惊失色-释义
9、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10、《战国策·赵策一》
11、这是个病句因为大惊就是吓的意思
12、大惊失色是指因为某种情况或消息而感到非常惊讶和恐慌。
13、在日常生活中,大惊失色的情况也很多,比如听到不好的消息、看到惊险的场面、遇到突发的危险等等,都可能使人产生大惊失色的情绪反应。
14、目瞪口呆
15、舌挢不下
16、惊吓惊涛骇浪一鸣惊人惊奇惊呆惊魂未定惊世骇俗惊讶震惊大惊失色惊心动魄惊弓之鸟大吃一惊惊喜惊羡惊异惊扰惊惶貌不惊人触目惊心惊奔惊心悼胆
17、当人们被强烈的情感所击中时,他们可能会失去面部肌肉的控制力,导致他们面色苍白。当然,这也可能是人们表达强烈情感的方式之一。因此,“大惊失色”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短语,通常用来描述人们在面临激烈的情感和情况时的表现和感受。
18、提心吊胆
19、“大惊失色”是一种形容词性短语,通常用来描述人们在遭遇到突然的惊吓、震惊或紧急情况时,面色惊讶地变得苍白无色的状态。
20、【成语】:惊猿脱兔
21、《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22、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词中,比如唐代杜甫的《登高》中就有“高山峨峨出翠微,竟日飞阁峰相对。
23、大惊失色是指因为惊奇或惊恐而变得脸色苍白或者惊慌失措。
24、jīngtànbùyǐ
25、花容失色
26、大惊小怪,2.惊天动地,3.惊涛骇浪,
27、【拼音】:jīngyuántuōtù
28、《金瓶梅》第三三回:这韩道国听了,大惊失色,口中只咂嘴,下边顿足,就要翅趫走。
29、不是病句,吓得大惊失色中的大惊失色,是一种补充说明吓的程度和样子,这样可以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不能算是病句。
30、[dàjīngshīsè]
大惊失色的惊是什么意思
31、怛然失色、瞠目而视、胆战心惊、心惊胆战、面如土色……
32、驚,马骇也。
33、如果在某些讨论或谈话中发现他人出现了“大惊失色”的情绪,可能意味着这个问题比他们想象的更为严重,需要特别的注意。
34、《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1]
35、因此,当出现“大惊失色”的情绪反应时,需要冷静思考,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以便更好地应对当前的情况和问题。
36、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突发情况时,保持冷静和理智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37、动惊动;震惊。
38、大惊失色是表示惊恐或惊讶到一种程度,脸色发白的状态。
39、在日常生活中,“大惊失色”也经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感到非常震惊或意外的反应,如听到极其不好的消息或突然遭遇意外事件等等。
40、因此,当人们非常惊讶或者害怕时,他们的脸会变得苍白,这就是大惊失色。
41、大惊失色是形容人突然受到惊吓、惊讶或恐惧等强烈情绪刺激时,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惊恐,失去了镇定和自我控制的状态。这个词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遇到紧急、危险的情况下表现出的惊恐、慌张的状态,也可以用于形容人在听到不好的消息或遭遇突发事件时表现出的惊讶和慌乱。
42、现在使用比较广泛,可以形容各种场合下的惊讶或惊恐情绪。
43、惊慌失措
44、当一个人面临不利的状况时,如遭遇意外事故、面临险情、收到坏消息、发现不良情况时,便会感到大惊失色。这个词组有点负面,意味着这个人失去了自己的冷静和理智,似乎无法应对当前的状况。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冷静、镇定,尽量避免大惊失色的情况发生。
45、大惊失色是形容人在面对突然的惊吓或意外情况时,表现出极度的惊恐和慌张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人们的面色会变得苍白、瞳孔放大、身体发抖等,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惊恐反应。大惊失色通常是由于突如其来的惊吓或者不幸事件引起的,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46、这个成语也可以用于形容对某种不可思议的事情或惊人的消息产生的强烈反应,表示惊讶到了极点,以至于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例如:当他听到他的好友从死里逃脱的消息时,他大惊失色。
47、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个词组的使用,用于描述某个人对某个事情的激烈反应。
48、动骡、马因受到突然的刺激而狂奔。
49、这个短语的意思可从字面上理解,大是指极大或者强烈的程度,惊失意味着惊讶或惊恐,色是指脸色。
50、除了表情外,大惊失色也可以表现在言语和行为上,比如说出声叫,手脚乱动等等。
51、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老李大惊失色,口吐白沫,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52、大惊失色是指因为出乎意料或者突发情况而感到非常震惊和惊恐的表情和状态。
53、伤弓之鸟漏网之鱼草木惊心心有余悸
54、拼音dàjīngshīsè
55、瞠目结舌
56、大惊失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十分慌张,吓得脸色都变了。
57、爷爷示意我安静,又指指水中。我一看,竿下的鱼漂不见了,立刻紧张得一提,一条鱼上钩了。这鱼的劲好大,一下把我拉的向前栽了一下,我失去重心,大惊失色地叫了起来。
58、触目惊心,11.惊世骇俗,12.惊心动魄。
59、动使受惊;惊动。
60、惊魂不定
大惊失色的惊是什么意思
61、“大惊失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因突然的惊吓或恐惧而脸色瞬间变得非常苍白。
62、动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63、出自《汉书·霍光传》。
64、例如,在听到突然传来的炸弹声后,人们都大惊失色,纷纷逃离现场。
65、襄子至桥而马惊。
66、大惊失色
67、何老头正在挖笋,突然看到竹丛中藏着一条毒蛇,瞬间大惊失色。
68、出自《汉书·霍光传》
69、瞠目结舌惊耳骇木提心吊胆惊愕失色
70、【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71、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72、这个词通常用于描述某个人遇到了意外、危险或者惊险刺激的情况。
73、音序是J
74、近义词:
75、大惊失色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感到非常惊讶、害怕或者震惊,面部表情非常明显地显示出来。这个词组通常用在不良消息、惊险事件、罕见的现象或者一些突发状况的情况下。
76、扩展资料:
77、拼音为dàjīngshīsè,
78、《说文》
79、色:脸色。形容非常惊恐,脸色都变了。
80、详细解释:
81、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扩展到对于其他场合中的惊讶和震惊的描述上。“大惊失色”通常用于描述人的情感反应,显现出一种强烈的情绪波动,使人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而表现出明显的惊恐、惊愕等负面情绪。
82、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四回: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容,帝大惊失色。
83、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也作“伤弓之鸟。”
84、胆战心惊,8.惊弓之鸟,9.惊疑不定,
85、动同本义。
86、这种表情通常会让人感到深刻的印象,因为它传递了一种令人不安的情感。
87、动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88、意思是形容因为惊奇敬佩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感受至深。
89、俯看白沙明镜湖,蹙脚大惊失色。
90、惊耳骇木
大惊失色的惊是什么意思
91、音序:J
92、它是典型的表示恐惧、惊愕和惊异的词语,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场合,如生活、工作和娱乐等。如果你遇到了惊险的事情,你的反应可能就是“大惊失色”。
93、这个词语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在遇到非常令人惊讶或者令人害怕的事情时,面部表情会非常明显地反映出来,包括脸色发白或者面部表情僵硬等。
94、动由于受到突然的刺激而精神紧张或恐惧不安。
95、惊本来就是受到惊吓的意思,改成他大惊失色就行。
96、发音:jīnggōngzhīniǎo
97、这个词来源于古代小说或戏剧中形容人物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时脸色的描写。
98、大吃一惊、惊讶万分、惊慌失措、目瞪口呆、呆若木鸡、惊恐万状、花容失色舌挢不下目瞪口呆瞠目结舌大吃一惊大惊失色惊愕失色惊慌失措惊耳骇木惊魂不定惊悸不安提心吊胆舌挢不下目瞪口呆瞠目结舌大吃一惊大惊失色惊愕失色惊慌失措惊耳骇木惊魂不定惊悸不安
99、反义词:不动声色、若无其事、从容不迫。
100、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今听他如此一番言语,不觉大惊失色。
101、吓得的大惊失色不是病句,而是很符合规律的一句话
102、【解释】: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103、大吃一惊
104、是病句。大惊失色形容被吓得脸色都变了,十分慌张的样子。前面再加上“吓得”,就重复了。
105、“大惊失色”是一个成语,表示因突然遇到的事情而极度惊慌失措、脸色苍白。这个成语中的“大惊”表示非常惊讶、震惊,而“失色”则是形容面色失去血色,变得惨白。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特别紧急、严重或意外的情况下,无法保持镇静和冷静的状态。
106、近义词:胆战心惊、心惊肉跳、面如土色。
107、答:惊叹不已。
108、”描述的就是因为登高所见到的美景而感到惊讶和激动。
109、“大惊失色”是一种情感反应,指的是因为突发事件或消息而感到非常震惊、害怕、瑟缩而脸色发白、失去平静。
110、类似这种补充说明的词语有很多,比如说累得像狗一样,热得像掉进开水里似的,都是一种补充说明,我们平时在写作时可以灵活掌握。
111、这种情绪反应往往由于信息刺激所带来的强烈压力和心理震荡所导致,通常表示出人的内心惊恐和不安。
112、答:带惊字的成语有:
113、惊愕失色
114、它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些令人惊讶、震惊的场景,例如灾难、事故、悲剧等等。总之,“大惊失色”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成语,可以形象地描述出人们在特定情境下表现的情感。
115、惊弓之鸟详细解释
116、大惊失色,5.大吃一惊,6.心惊肉跳,
117、一鸣惊人、惊涛骇浪、惊弓之鸟、大惊失色、大吃一惊、惊魂未定、惊世骇俗、惊心动魄、貌不惊人、石破天惊、触目惊心、大惊小怪
118、意思就是非常震惊,吓得变了脸色。形容十分恐慌害怕的样子。
119、大惊失色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思是形容人在面对惊险、惊异、惊愕等不可思议的情境时,脸色变得苍白,惊恐万分,丧失了平常的镇定和自信心。这个成语源于《后汉书》中的“疑而大惊,失色掩口而呼”的描述,意思是形容人在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时,由于过于惊讶而丧失了自控力,表现出来的表情面相当的惊恐惊慌。大惊失色的情况多出现在突发情况,譬如严重事故、岌岌可危的状况,或听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或面对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等情况下。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不自觉地用这个词汇来形容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惊险、惊异或者惊愕的事情。
120、那些工头们,个个如惊弓之鸟,巴不得赶快飞出车间。
大惊失色的惊是什么意思
121、形容十分慌张,吓得脸色都变了。
122、详细释义
123、引证解释
124、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也会使用这个词语来强调人物的心理状态。
125、大惊失色是一个汉语成语,
126、惊悸不安
127、惊天动地惊扰惊吓
128、胆战心惊惊慌吃惊
129、“惊”,最初来源于《说文》中的说文小篆,形声字,从馬,表示马受惊;敬声。简体字从忄,表示心受惊;京声。楷体字和现代版的“惊”皆从说文小篆中演化而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