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存在主义的现实意义
1、年,萨特创办了《现代》杂志,传播存在主义思想。
2、人怎么可能“存在先于本质”?萨特说:“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人之初,是空无所有;只是后来,人需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就他自身”。
3、萨特的思想,在二战期间就发生第一次重大的改变,几乎完全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影响下走了出来。这很可能与他经历的二战有关,纳粹的残暴罪行和普罗大众的痛苦促使他发生了这一改变。
4、最主要的一点,是在西方,普遍接受从柏拉图开始的决定论思想——“人”是什么,从人类诞生就已经被确定了。所以,历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都忙于对“人的本质”进行解读。但解读的结果,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背后的各种“神”决定了人的本质。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则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是人,而不是被规定好了的东西。萨特始终宣称,他是一个无神论者。而这样的观点,是很难被不少思想受决定论浸淫两千年的人们所接受的。
5、二次大战中,萨特从军,1940年被德军俘虏。第二年逃出集中营,与庞蒂、波伏瓦等左派知识分子积极参加抵抗运动。
6、萨特1980年去世。
7、年代,萨特积极参加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由此和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成为挚友。1953年,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8、个人理解,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自我的本质,是指本性、本我,就是作为一个人这种生物,自己所特有的思维、行为方式的综合能力或者性质,但这个能力或者性质,是一种混沌、模糊的,或者说是未知究竟的,仅是一种趋势和方向,打个比方说,就是一块含有宝藏的矿石,明明知道与其他岩石有不同,但不一定表示这个石头就真的是个什么宝石。
9、萨特,1905年生于巴黎一个海军军官家庭。他幼年丧父,寄居于外祖父家。中学时期,萨特开始阅读哲学著作,这对其后来的哲学生涯有重要影响。他同时对文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10、萨特一生拒绝领取任何奖项。1964年,瑞典文学院授予其诺贝尔和平奖,被他谢绝。
11、那为什么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呢?他在此书的第二部分作了解答。
12、他说:“人是靠追求超越的目的才得以存在”,“必须始终在自身之外寻求一个解放的或者体现某种特殊的目标。”
13、他后来还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写了众多的评论,就不多说了
14、他后来还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写了众多的评论,就不多说了萨特是个值得钦佩的传奇式人物。
15、年,萨特出版了《存在与虚无》一书。《不列颠百科全书》说,此书充分展示了其才华。这部著作里,“将人的意识(即虚无)与存在(即物性)对立起来,意识是非物质的,并由于这个特征而摆脱决定论。”
16、萨特所说的自由,就是人的存在本身,“人即自由”;只有在自由选择的行动中,人才能变成自己所要成为的,才能够显示出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本质。人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他是自由的。
17、萨特说,“自在”与“自为”的联系,依赖于“自身”;没有“自为”,“自在”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他说:“存在先于本质。”
18、年,萨特出版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这标志着他思想的第二次转变。这个期间,他读了不少马克思的著作,感觉深受启发,于是试图把个人的存在与社会历史及实践联系在一起考察。后来,一是忙于社会活动,二是身体状况逐渐不佳,这部著作的第二卷就未及写成。
19、到这里,萨特的存在主义已经显示出与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区别。
20、但实际上,概括为两种应该就可以了。
21、年,萨特发表了《存在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
22、萨特讲了一句名言:“人命定是自由的”。里面包含有两层含义——第一,人是被无缘无故抛到世界上来的,是空无所有的;第二,人一旦进入尘世,他就享有绝对的自由,就要对所做的一切负责,就是自己行动的主人。
23、存在先于本质。人要想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人不是别的东西,而仅仅是他自己行动的结果。
24、和1940年,发表哲学著作《情绪理论大纲》和《想象力的现象心理学》。
25、萨特的出发点,是要为个人自由和人类尊严而辩护。在此基础上,他充分论述了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几乎所有萨特研究者赞成,在他身上,“一直表现出对穷人的关心以及对各种被剥夺权力者的同情”。
26、《不列颠百科全书》在“萨特”条目下的第一句话是:“法国哲学家、剧作家、小说家,当代文化生活中的国际知名人物,法国存在主义的首倡者。”
27、从1943年开始,萨特又出版了一些列的哲学著作,其中包括《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28、年,萨特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1929年获中学哲学教师学衔,并到勒阿弗尔一所高级中学任教。
29、-1935年,他进柏林法兰西学院进修哲学,师从现象学派创始人胡塞尔。此间,他研读了可称存在主义首创人海德格尔的学说,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
30、社会上为什么会对存在主义哲学有疑问或“责难”呢?萨特在此书中,列出了四种疑问。
萨特存在主义的现实意义
31、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部书中,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来解答人们的疑问。其实,这部书一共就三部分。
32、自由选择。人在这个世界上是自由的,人的行动选择是自由的。人是自己行动的惟一指令者,但是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3、年起,萨特发表了哲学著作《想象力》。
34、其次,海德格尔在胡塞尔的影响下,创立了存在主义哲学。然而有两个问题,第一,海德格尔过于强调自我,这很容易被外界看作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哲学;第二,海德格尔曾经很有影响,当上了大学校长,可是在希特勒纳粹掌权以后,他很快臣服于纳粹政权的淫威下,还率领一些大学教授向希特勒宣誓效忠。这不仅令人们对海德格尔侧目,也对存在主义哲学颇有微词。
35、世界是荒诞的。人偶然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面对着瞬息万变、没有秩序、纯粹偶然的、混乱的、不合理的客观外界,人感到处处受到限制阻碍。
36、在书中,萨特论述说,必须真正关注人的生存问题,人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这是人的真正存在价值,是对个体的最大尊重和包容。
37、以上三本哲学论著,主要阐述他受胡塞尔影响的现象学观点。
38、年,出版日记体小说《恶心》。
39、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萨特从纯粹主观性和纯粹意识活动出发,引出了两个根本不同的存在领域——“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他说,我以外的世界是“自在的存在”,而“自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这个观点,是多少受了海德格尔影响的。
40、此书,回答了社会上对存在主义哲学的疑问或叫“责难”;解释了为什么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自由成为人类斗争的工具,它意味着社会责任心”。
41、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先天决定的,而完全是由自己的行动造成的,是自己设计选择的结果。
42、他说,人要在自我创造中展现自己的价值,选择可以完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承担责任。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怎样使自己的生活更幸福需要自己的选择,也需要自己承担责任的勇气,只有注重行动,对创造属于自己的“本质”怀有绝对的信心,才可能创造想要的人生。
43、萨特是个值得钦佩的传奇式人物。
44、自我的存在,是指自我的发展、创造、更新,不完全是单单指一种能力,更多的是指这个能力的自我实现,也就是说更看重的是实现和实践的过程。就比如,将一个含有宝石的矿石进行打碎、分拣、磨砺,而后才呈现出宝石的相状,又比如将含有贵重金属成分的原矿石进行粉碎、熔炼、提纯,最后得到金银或者其他什么实质的东西。这个过程就是自我实现、自我存在,目的就是证明自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也可以这样说:以完成自我的存在来证明自我的本质。因此,从行为过程去说,成就,是本质的提升和超越。这些概念与自我意识又有区别,自我意识相当于对自我的承认和正确认识,存在是种客观现实,所以有句话叫做“存在先于本质”,但这里并不是说谁的存在或者什么的存在,仅仅是指实际的描述。当加上一个特定的词“自我”的时候,“自我的存在”这个意思就成为“自我”证明“存在”的一种行为过程。或者说,是自我实践、寻找自我本质的过程。存在主义这些概念本身是从自我的社会行为和社会认识的角度去说的,说的是自我与社会活动的关系问题,不涉及关于思维方向和思维外部世界的问题。说到思维问题,就是所谓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世界观问题。存在主义并不一定或者必须要挂上什么唯心和唯物的标签。但是从思维或者心的能力去说,心,指的是意识的判断,是动作过程,也就是说由于心的意识思维过程而认识和理解了世界万物。由于认识是种人的主观心理认知,自然就有人的主观意愿在影响认识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切认知行为其实都是自我意识的反映,谈不上真和伪,一切见解都不是真实的对外界的反映,只是在反映我们自己对外界的认识程度而已,所以说唯心虚妄。自己的意识能力之外、意识活动之外,外物的存在与否与我们的自身没有任何认知结果。也就是说,外物的存在也好,不存在也罢,无所谓真实或者不真实,只有被认知或者不被认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