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理学家程颐-集合29句

孝之 发表于:2024-06-09 点击:63

理学家程颐

1、程颢(1032~1085)

2、公元1033年,程颐出生在河南府一个世代官宦家庭,祖辈上原本是世代居住在中山府的,不过后来因为祖先调任,程家随迁居。

3、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4、程颐(1033~1107),理学家和教育家。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北宋洛阳人。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幼承家学熏陶,其政治思想颇受父亲的影响,推举其父反对王安石新法乃“独公一人”,又说其兄程颢对荆公(王安石)之说,“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极加称许。与其兄程颢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合称“二程”。

5、程颐(1033~1107),字正叔,称伊川先生。宋代理学家。程颐来自官宦世家,先辈多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且为官清廉,素有好评,家风颇正。

6、程颢(1032-1085年),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嘉祐年间中进士后,任鄠县及上元县主簿、晋城令,官至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曾参与王安石变法,后因反对新法,被贬至洛阳任京西路提点刑狱。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执政,荐程颢为宗正寺丞,未及行即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病逝,赐谥纯公。

7、程颐(1033~1107)

8、岁时曾在京师(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授徒讲学。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偕兄于嵩阳讲学。元丰元年(1078)知扶沟县,“设庠序,聚邑人子以教之”。元丰五年,文彦博将其鸣皋镇(今河南洛阳伊川县境)之庄园赠给程氏,乃自建伊皋书院,讲学其中几达20年。同程颢一样,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圣人,“圣人之志,只欲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圣人以天地为心,“一切涵容复载,但处之有道”,因此,教育必须以培养圣人为职志。在教育内容上,主张以伦理道德为其根本,“学者须先识仁。仁者蔼然与物同体,义、智、信,皆仁也。”《宋史》称他“学本于诚,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指南,而达于‘六经’”。

9、程颐(1033年—1107年10月5日),汉族,字正叔,世居中山,后徙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1033年出生于湖北黄陂(今红安县二程镇),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程颢(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号明道,学者称其“明道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10、《春日偶成》作者为程颢。其古诗全文如下:

11、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嘉祐年间举进士后,任鄠县及上元县主簿、晋城令。有治绩,官至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曾参与王安石变法,后因反对新法,被贬至洛阳任京西路提点刑狱。与先后被贬至洛阳的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等相互联系,继续反对新法。哲宗即位,司马光执政,荐程颢为宗正寺丞,未及行即病逝。嘉定十三年(1220),赐谥纯公。淳祐元年(1241)封河南伯,从祀孔子庙庭。程颢早年受父程珦之命,与弟程颐和周敦颐问学,由此立志于孔孟之道,又泛览诸家。由于他和程颐长期在洛阳讲学,故他们的学说亦被称为洛学。程颢提出“天者理也”的命题。他把理作为宇宙的本原。就天道的内容来说,程颢形容它是“生”,谓世界生生不已,充满生意,提出“天只是以生为道”,故“天地之大德曰生”。他认为生是天道,是天地之心,于是称天道为仁。按程颢的说法,在生生不已的天道之下,通过阴阳二气的絪缊化生,产生天地万物,人只不过是得天地中正之气。故“人与天地一物也”。因此对于人来说,要学道,首先要认识天地万物本来就与我一体的这个道理。人能明白这个道理,达到这种精神境界,即为“仁者”。故说“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他并不重视观察外物,认为人心自有“明觉”,具有良知良能,故自己可以凭直觉体会真理。程颢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的学说。他追求所谓浑然一体的精神境界,在方法上是通过直觉冥会,达到所谓物我合一。程颢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学(见陆王学派)的发轫者,他的“识仁”、“定性”,对后来的理学,尤其对陆王心学,影响很大。程颢的哲学专门著作不多,主要哲学代表作有他的学生吕大临所记关于“识仁”的一段语录。后人称《识仁篇》;他与张载讨论“定性”问题的《答横渠先生书》,后人称《定性书》。他的哲学思想多散见于语录、诗文中。明末徐必达将他与程颐的著作汇编为《二程全书》。今中华书局编为《二程集》出版。

12、是河南洛阳人。程颢、程颐兄弟,河南洛阳人,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洛学”代表人物,世称“二程”,其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13、程颐(1033-1107年),程颢胞弟,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曾与其兄同学于周敦颐门下,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

14、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是杨时青年时期在求学时发生的故事,现如今程门立雪也演变成为了一个四字成语,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指代尊敬师长与求学心切的态度,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

15、”明代《黄陂县志.二程志》亦云:“二(程)夫子之生,有双凤投怀之兆,殆与元鸟之降,履武之祥,尼山之祈祷……”二程祖孙三代在黄陂生活了六十多个春秋;二程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也达十四五载。黄陂为“二程第一故里”勿庸置疑。

16、二程的四传弟子、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为湖北黄陂二程祠所作《二程祠记》,清楚地写道:“二程夫子,则亦生于是邦。

17、程颢程颢(1032—1085.7.9)字伯淳,号明道,学者称其“明道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

18、周敦颐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19、不一会儿,外边儿下起了飘飘洒洒的大学,雪势颇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但是杨时依旧安静、耐心的等候在老师的房门外面。终于等到老师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大雪已经积了一尺多深了。此后这个故事便成为了尊师重道的学界佳话。

20、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21、宋仁宗嘉佑元年,二十四岁的程颐跟随父亲来到京都,进入太学受教。后来因为所写的文章,受到主管太学的教育家胡瑗的欣赏,而得胡瑗授以“处士”的身份。不久之后,开始在京师授徒讲学。

22、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

23、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字正叔。河南洛阳人。学者称伊川先生。十四五岁时,与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在游太学时,作《颜子所好何学论》,主管太学的胡瑗惊异其才。王安石当政时,未被起用,与兄程颢在洛阳讲学。司马光执政时,被荐为崇政殿说书,与修国子监条规。在为哲宗侍讲期间,敢以天下为己任,议论褒贬,无所顾忌,声名日高,从游者日众。其后,程颐因反对司马光的新党执政而被贬,任西京国子监守。不久削职,被遣送至四川涪州,交地方管制。程颐在被贬期间,完成著作《周易程氏传》。徽宗即位,得以赦免,但不久又受排斥,遂隐居龙门,遣散门徒,不久病死于家。至南宋,追谥正公。在哲学上,程颐与程颢以“理”为最高范畴,以“理”为世界本原。程颐认为,理是创造万事万物的根源,它在事物之中,又在事物之上。他认为,道即理,是形而上的,阴阳之气则是形而下的。离开阴阳就无道,但道不等于是阴阳,而是阴阳之所以然,“所以阴阳者,是道也”。他明确区分了形而上与形而下,以形而上之理为形而下之器存在的根据。他又从体用关系论证了理和事物的关系,认为理是“体”,而事物是“用”。程颐承认事事物物都有其规律,天之所以高,地之所以深,万事万物之所以然,都有其理。他进一步认为,“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天地间只有一个理,这理是永恒长存的。这样,他就把事物的规律抽象化、绝对化,使之成为了独立的实体。程颐承认每一事物发展到一定限度,即向反面转化。他说:“物极必反,其理须如此。”他还提出物皆有对的思想,说:“天地之间皆有对,有阴则有阳,有善则有恶。”这反映了他的辩证法观点。关于人性问题,程颐以为人的本性,即是人所禀受的理,于是提出“性即理也”的命题。他认为,性无不善,人所以有善与不善,是由于才的不同。才是由气而来的,气有清浊不同,故才也有善与不善之分。只讲本然的善性,不能说明人何以有恶;只讲气禀之性,则不能说明人性本善。程颐论述为学的方法时提出自己的格物致知说。认为格物即是穷理,即穷究事物之理;最终达到所谓豁然贯通,就可以直接体悟天理。他所讲的穷理方法主要是读书、论古今人物、应事接物等。关于知、行关系问题,程颐主张以知为本,先知后行,能知即能行,行是知的结果。程颐的哲学,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命题,对宋明哲学发生了很大影响。虽然二程都以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但程颢是以心解理,开了以后陆王心学一派。程颐一般是把理与气相对来论述的,开了以后朱学一派。程颐主要哲学著作有《周易程氏传》,还有《遗书》、《文集》、《经说》等。他与程颢的著作,明代后期合编为《二程全书》。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

24、程颢(公元1032年——1085年),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公元1033年——1107年),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被世人称为“二程”,是北宋著名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25、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青年时期的杨时,去拜见他的老师程颐的时候,路过老师床前的时候,发现老师坐在屋子里睡着了。因为不想打扰到老师休息,而且想等到老师醒了之后,能够及时地向老师请教问题,便安静、耐心地等在了屋子的门外。

26、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程颐自幼受到家风熏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十四岁的时候,开始跟随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学习,开启了他个人的理学探究道路。十八岁的时候,少年壮志,以布衣身份上书宋仁宗。

27、程颐的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的时候,迁居到开封府,等到程颐的祖父程遹迁居到河南府,顺便一提他的祖父是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程颐的父亲程响历知龚、凤、磁、汉诸州,后官至太中大夫。

28、河南洛阳人,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洛学”代表人物,世称“二程”,其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二程”的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现均收入《二程集》。

29、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杨时和游酢,程是指著名理学家程颐,此则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以下同类内容推荐阅读:

1. 很短又很惊艳的文案

2. 人间清醒的生活感悟小句子

3. 最好的生活:身体无病,心里无事

4. 送给一路颠簸成长的我们

5. 人间清醒的句子:一念放下,万般自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阅读更多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