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德治是我国法家思想的核心
1、施行仁政是孟子的思想主张。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他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为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主张施行“仁政”,内容主要有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犯农时,宽刑薄赋等。
2、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3、孟子的思想主张是:1.民本;2.仁政;3.教育;4.性善论。
4、孟子的主要思想有“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5、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6、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7、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8、强调了农本商末的固国思想。
9、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10、突出了义与情在管理中的价值。
11、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12、唐王李世民曾说,君者,舟也,闵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间,不过分压榨农民,轻徭薄赋,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实质体现了儒家的“仁政德治”,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就是这样
13、贞观元年至三年,关中、关东地区发生水旱,蝗、霜之灾,唐太宗当即下诏“所在赈恤,无出今年租赋”。对那些生活极度困难,“卖子以接食”的(当时买卖儿女是合法的),唐太宗下诏“出御府金帛为赎之,归其父母”。就这样用国库的钱把那些卖掉的孩子全部买回来,还给了他们的父母。使那些破碎的家庭又重新圆满起来。
14、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包括如下思想:
15、道家的管理思想也就是无为而治论。指出要实现的管理目标是至德之世。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和军事等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16、爱民如亲的典故出自唐太宗李世民。
17、扩展资料:
18、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19、民本思想: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著名论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0、核心思想: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1、孟子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22、出自汉文帝的诏书,很能说明问题的:
23、养老诏(元年三月)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吏禀当受鬻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具为令。
24、孟子以“仁政”为根本的出发点,创立了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经济方案。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要求封建国家在征收赋税的同时,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这种思想,是应该肯定的。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25、把中庸作为管理行为的基准。
26、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27、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京畿地区发生蝗虫,唐太宗前去查看灾情,看见蝗虫,他顺手捉了一只放进自己的嘴里,并咒骂道:“老百姓靠庄稼养活生命,而你们却吃庄稼,我宁愿让你们吃我的内脏。”侍从见此劝说道:“蝗虫是污秽之物,吃下去会生病的。”唐太宗说:“为了不让老百姓受苦,我不怕生病。”于是,他把蝗虫吞咽了下去。此后,蝗虫再没有造成大的灾害。
28、法家的管理思想也就是法制刑治论。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29、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30、把人作为管理的重心。
仁政德治是我国法家思想的核心
31、孟子的仁政政治学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32、孟子仁政与孔子德治的区别在于孟日取义,孔日成仁。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任何政治思想的基础是它对人性的理解和界定,不同的人性观必然导致不同的政治观点和政策主张.孟子的性善论为仁政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孔子的仁主要是伦理学范畴,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仁是怎么来的"这一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孟子主张人先天性善,"人皆可以为尧舜",要求努力培养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即"养浩然之气".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天生都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为"四端",此"四端","非由外铄我也,我固之有也",而它们正是仁-义-理-智"四德"的基础.这就是孟子的"性善"论。
33、赞赏用计谋实现管理目标。
34、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
35、振贷诏(元年三月)方春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而吾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或阽於死亡,而莫之省忧,为民父母将何如其议所以振贷之。(《汉书·文纪》)
36、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
37、把组织与分工作为管理的基础。
38、儒家的管理思想也就是仁政德治论。等到最后提出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目标。儒学是一种以人为文明核心为主体的思想。
39、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40、孟子。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