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论文3000字
1、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2、中(zhòng)伤遁(dùn)词
3、在文章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
4、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5、他的哲学思想与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代人。胡适、陶行知、蒋梦麟、蔡元培等近代中国新教育运动的推动者,都奉他为思想导师。
6、约翰·杜威,JohnDewey。
7、文章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8、张宗麟,乳名德保,以学名行,绍兴袍谷人,生于江苏宿迁县(现称宿迁市),2岁时随父母回绍兴原籍。
9、五、课文小结
10、学习运用事例及道理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11、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12、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13、导师约翰.杜威。陶行知1915年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约翰.杜威,攻读教育学博士。
14、二、作者简介
15、他是功能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他关于“反射弧”概念的论文对功能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16、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17、作者在批驳了五种错误观点后,直接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鼓励人们进行创造。
18、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现代著名教育家。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事业,提出“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的口号,并且真正做到身体力行,同贫苦学生同劳动、同甘苦。鉴于陶行知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创造性的工作业绩,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尊称他为“万世师表”。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19、第四部分(16):发出创造宣言,表达献身创造的强烈愿望。
20、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
21、主要著作有《幼稚教育概论》、《给小朋友的信》、《乡村教育经验谈》、《幼稚教育论文集》(与陶行知、陈鹤琴合著)、《乡村小学教材研究》、《幼稚园的演变史》等。
22、一、学习目标
23、第三部分(12~15):以东山樵夫为例,指出创造要从点滴做起,要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
24、三、字词积累
25、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26、懦(nuò)夫豢(huàn)养灌溉(gài)
27、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28、他是无神论者、社会主义者、人文主义者、民主的主要倡导者。他常常参与在为有色人种与妇女争取平权的第一线。
29、第一部分(1~4):引出论题:人类离不开创造。
30、四、整体感知
陶行知论文3000字
31、这五种借口是①环境太平凡②生活太单调;③年纪太小;④太无能;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32、陶行知教育小故事本身不属于论文属于叙事类的文章。
33、山穷水尽: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34、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35、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分析。
36、第二部分(5~11):作者驳斥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
37、他是实用主义哲学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一部堪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比肩的巨著。
38、文章提出了作者自己怎样的观点?
39、他是20世纪前期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倡导学术自由,积极捍卫教师的独立性,开办实验性学校以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在美国,有六所学校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40、语言特点:本文叙议结合,运用大量的排比,层层深入地剖析了缺乏自信的危害,鼓励我们树立自信,勇于创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鼓动性。
41、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即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
42、鲁钝:愚笨,不敏锐。
43、作者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展开了有力的批驳,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最后发出了只要有一丝热情,一滴血汗,都应该创造,都能够创造的创造宣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