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中有充分反映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教育要注重因材施教,擅于启发引导。
2、孔子的教育思想用八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作为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育上,孔子倡导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倡导根据每个人特点的不同因材施教,同时也提倡严谨的治学态度。
3、作为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教育理念至今让后人受益无穷。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管是对为人师者来说,还是对于孜孜不倦的求学者来说,都是值得去学习的一种态度。孔子认为,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待教育和学习都应该有严谨的态度,不能够松懈。
4、再次,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提供了教育内容与专门传授知识、技能的社会需要。文字的创造是一个民族文化发达的主要标志之一。文字产生以后,为了了解文字记载的往事贤行,必须专门学习文字,这对学校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5、孔子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6、在孔子看来,教育内容应广而全,不能约束在一个方面,要让学生广泛而全面地学习各种内容。孔子说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学而》)即“孔子用四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学生:知识和德行。”既要重视知识的学习,又要塑造高尚的品德。对于知识的学习,孔子教授学生礼、乐、射、御、书、数,此六者谓之“六艺”。而对于品德的塑造,则孔子更是极为看重,他说“志于道,据于德。”即做人要立志于求道,要立足于德行。因此孔子的教育内容是包罗万象,无所不包。如果将孔子的这一教育理念拿到当今来看,即为现在实施的“素质教育”。“六艺”即是现在素质教育的内容。
7、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教育思想至今仍有重大意义。
8、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9、三,温故而知新。注重学习要由浅入深,注意知识的系统性。
10、最后,国家的出现,对专门教育机构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提出了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创建学校,输送人才。所以,随着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教育制度便也随之逐步产生了。
11、三、全面教育。
12、孔子在教育门下弟子时,注重启发学生善于思考,要将老师传授的知识先自己思考,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篇》)即“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至此,孔子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将“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即让其获得知识,又让其有所感悟。另外,孔子还很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正如其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与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即“教导学生,不到他自己百思不解时,不要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启发他。举出一个问题他不能因此而推举出其它三个问题,那就不要再教他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几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顺序出现的两种矛盾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孔子的启发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自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于指导促进。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有着非常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说明孔子注意到知识的积累和认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须一定的火候,须恰到好处的点拨。孔子对弟子是持一种民主平等,鼓励欣赏的态度。
13、由此可以看出,正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到奴隶制国家建立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教育制度经历了从萌芽到产生的过程。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几乎人人都知道孔子这句话,这是孔子做学问的态度----治学严谨、求实。他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之;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意思是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明;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明。这是杞国、宋国资料和熟悉历史的贤人不够的原故。如果资料充足,那么我就可以用来作证明了。这足以说明孔子治学严谨、扎实的态度。
15、中国最早的教育思想是由孔子提出的。
16、孔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注意到了人的智商的差别,人有一定的可塑性,可后天用知识熏陶感化。教育者不能漠视人天资禀赋的客观区别而任意行事,否则事倍功半。孔子能充分细致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引导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顺其自然使之体现个性化成长。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篇》)即为“天赋在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天赋在中等以下的人,不可以可他谈论高深的学问。”在实际教学中,孔子便遵循这一教育理念,对每一名弟子施加不同的教育方法。
17、而且孔子本身在教育他的弟子的时候,也会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身体力行在实践之中。毕竟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性格不同,也间接影响了他们在学习上的成就跟进度也各不相同,所以孔子会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去教授给他们知识。
18、《论语》中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乐趣,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对怠惰者给予批评。
19、一、孔子教育思想之一:德育----素质教育的重点。
20、(二)学习方法----获知之桥梁。
21、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他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2、重视学习方法,是每个学生应有的学习态度。孔子为此曾多次表扬颜回。他主张“温故而知新。”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并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时应当独立思考,但思考必须以认真读书为基础,他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3、孔子办学是面向全社会的,属于开放办学。在面对如何选择学生这一问题上,孔子采用“有教无类”的仁爱教育理念。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行束脩以上,无未尝无悔焉”。(《论语*学而》)。即“自己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没有不教他的”。也就是说,孔子选择弟子不分贫富,不论门第高低,只要你好好学习,我便教授与你。同时无论你品德优劣与否,只要拜在我的门下,我便以“仁”、“爱’启发引导你。因此,在孔子的弟子中,有的小于他几十岁,有的如子路仅小于他九岁。
24、即现在的“素质教育”。孔子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全方位的来塑造一个人的才能和品行,而不是让其单方面发展。也不能只学习一技之长。
25、五、学思并重。
26、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在向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生产手段日益更新,生产工具日益进步,生活方式也不断变革。为了延续整个群体的存在,使在长期生产劳动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不致中断,就要将这些经验及时地传授给下一代,达就产生了最早的教育。承担这一教育任务的一般是群体中的长者。不过,由于原始社会时期文字尚未产生,所以教育还不可能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当然也不可能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相应的制度,那时的教育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是一种口耳相传的白发活动。
27、其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具有推动文化教育与社会进步的作用,并且是学校产生的必要条件。
28、即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他们的智力水平和个性差异,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29、一,提倡庶民教育,教育大众化,开创了教育的先河。
30、首先,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其物质产生水平已足以供养一批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中有充分反映
31、在孔子看来,“学”与“教”是一个长期熏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和老师,不能有任何的松懈。正如他所言“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即“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的怎么样呢?”这是孔子在进行自我反思。作为教育者而言,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提高。在学习方面:第一,孔子每天都在反省自己,学到的知识今天都掌握了吗?第二,孔子拥有勤奋学习的意念。即“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即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欢古代典籍,并且勤奋敏捷地去探求的人。”在教学方面,孔子也是身体力行,一丝不苟地去教授学生知识。
32、中国的教育制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的原始社会后期就已有教育的萌芽,经夏商周形成比较定型的学校,并建立了初步的学校教育制度,至秦汉时期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制度
33、四,提倡学而不思则罔。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思考,学会知一反三。
34、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5、四、因材施教。
36、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教育。不应按照贫富贵贱、门第高低来区分对待,应一律平等。同时,不管品行善恶,习性优劣,对所有人都平等地施加教育。
37、孔子的教育思想1有教无类2因材施教3三人行,必有吾师焉4勤于思考5温故而知新6不耻下问7知之为知之,不知不为不知.主要的是因材施教。
38、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的反应。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君子”。孔子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39、当社会由原始时代逐步过渡到奴隶制时代的时候,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逐渐从社会生产与其他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这种分化的直接结果,便是学校的产生。据文献记载,在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代就已有了正式的学校,这是教育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不过,学校作为一种专门教育,还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
40、二,教育在于明德。首先要学会做人,再学习做事。
41、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所体现:
42、二、孔子教育思想之二:勤奋好学、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43、(一)勤奋好学----治学的重要条件。
44、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很多解读角度和理解,不一一赘述了。我认为,遇到问题最好从根本上找门径。纵观两千五百年对孔子的研究,归纳起来就一点,孔子教人们怎么做人!这一点,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他的《论六家旨要》中就有涉及。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就容易理解孔子的绝大多数言行啦!
45、一、有教无类。
46、三、孔子教育思想之三:治学严谨,抓住规律。
47、同时,孔子还提倡,不管一个人是何等的身份地位,不管这个人是贫穷还是富贵,不管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他都可以跟大家一样,平等的接受教育。这就是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48、即对于教育者而言,一要永不满足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二要教育他人不知疲倦,认真教诲,使受教育者能顺利地接受知识。
49、即孔子注重启发学生先自我思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与“思”结合起来。
50、五,提倡学习而时习之。学习不仅要温故而知新,而且要学会践行。这个习字有练习的意思。后来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