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饮食的名言
1、“饮食约而精,衣服卑而洁。”意思是说,饮食要简单而精致,衣服要朴素而清洁。
2、总的来说,孔子的饮食观念体现了他的中庸之道思想,既强调饮食的节制,又强调饮食的精细和礼仪。这些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3、“席不正不坐。”意思是说,如果宴席的摆设不合乎礼仪,就不应该入座。
4、孔子提出了许多饮食卫生的原则和鉴别食物的卫生标准,而且阐述精辟,见解独到。这集中载于《论语·乡》中。如:食物陈旧变味了,鱼和肉腐烂变质了,不吃;食物的颜色变坏了,不吃;食物色味不好,不吃;如果不是进餐时间,不吃,因为吃饭不应时会扰乱肠胃的消化功能。
5、在节制方面,孔子提出了“君子要食无求饱”的理念,主张人们应该有所节制,不要过度追求饮食。同时,他又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观点,强调食物的挑选和加工应该精心细致。
6、孔子曾经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7、“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说,食物越精致越好,肉类切得越细越好。
8、渔者将欲弃之鱼拿来献给夫子,夫子却用来祭祀,令人不解。而且,夫子还以很恭敬的心来接受这鱼,致使学生产生疑惑,向夫子请教。夫子这才向学生解释道:“一个珍爱食物、不愿随意浪费之人,与仁人君子是同一类的啊,他们所献来的食物,焉能不用来祭祀呢?”
9、论语·乡》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0、“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意思是说,虽然肉很多,但不能让吃肉的气味胜过吃主食的气味。
11、孔子曾经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见他并不追求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生活。恰恰相反,他追求的是饮食简朴而平凡,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因此,他对于那些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吃穿不好为耻辱的人,采取了不理睬、不交谈的态度,即所谓“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而对于家境贫寒,箪食瓢饮、居住陋巷、以苦为乐、好学不倦的弟子颜回,则大加称赞,他说:“贤哉回也!”意即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呀
12、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3、夫子将这鱼用来祭祀,也是对仁爱之人的尊重。
14、孔子强调“礼”,对于食物的放置、取食的先后顺序、食物的色香味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他主张“食事求饱”,认为饮食是求得生存的基本条件,食礼是社会生活中最起码的伦理要求。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既有等级观念,也有和谐共处的意蕴。
15、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
16、一般看来,贵重的物品或是优厚的饮食才会让人感到珍贵。却不知,当一吃到好吃的食物便会想到别人,这颗关爱之心,要比送与厚礼更让人感动。
17、此中,孔夫子看到的是送食人的心境,而非馈赠食物的厚薄,可见夫子的一颗仁者存心。
18、天地化育万物,何其易!一粥一饭,半丝半缕,是多少人的血汗,若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食物就更显得珍贵。一个懂得爱惜粮食物品的人,知道体恤他人的付出,也有一颗知恩感恩之心,不忍随意践踏、浪费。这样的人,心存仁爱,是与仁人君子同样的啊!
19、二:要求饮食卫生,健康饮食
20、其意思实说人有两个最基本的欲望,一个是饮食,另一个是男女关系。《礼记》记载孔子的话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对饮食的欲望可以引申为对物质的追求,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贫而无怨难”(《论语·宪问》);对男女的欲望可以引申为对性的需求。显然,孔子肯定了合理满足人性的两大基本欲望——物欲与的必要性。因此他主张统治者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民众的物质欲求,使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孔子还主张先富而后教:“既富之”,再“教之”(《论语·子路》),这表明他看到了民众基本物质利益的满足对教化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他承认对人欲的合理满足是“求仁”的前提。
21、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对饭食的意识深深地体现在《论语》中。他的饮食观念包括了饮食的卫生、礼仪和节制。孔子注重饮食卫生,他认为如果食物因湿伤变味、鱼烂了、肉腐了,都不应该食用。此外,他还强调饮食的礼仪,认为吃饭时应该有适当的举止和规矩。
22、一:主张饮食简朴
23、于此,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虽然家人出远门带回来的只是小小的一件礼品,却包含着对我们的关怀之情。礼轻情义重,情义爱意的深厚,并非用物品的贵重就能表达,我们又怎能不好好珍惜?而每日所用,是多少人的辛勤劳动,更应该爱惜,这同样也是在长养我们的一颗仁爱之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