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感悟人生
1、太陽公轉一圈比月亮公轉一圈要多出五日,陽氣之有佘,陽氣有佘才有生機,因此,一切皆有定數,是指大自然規律是不可能逾越,即天機不可悖逆,這是說要順天應人,才能獲取自然的能量,但是不能什麼也不去做,听天有命,你若是多行善積德,也是能夠獲得大自然的能量的光芒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在做,天在看,善恶終有布之說。
2、此经被誉为“万经之王”,为道家主要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管理学、阴阳学等诸多学科,曾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宇宙人生实相的阐述圆明,惟道不从,无德不久,道德相合,合道而圣。体现了老子的一种究竟世界观和解脱人生观。万化定基,出道无明。合道而行,大道天下,超脱轮回,回归无极本源,大罗自在。积德行方,身国同治,处事有明,万事可办。至道可期,仙阶有程!
3、“德”的含义是本性,本心,是直视自己心念所行之路的方向。本性,本心,心念所行的方向,应该是善的,仁慈的,是正义的和符合人们良知的。
4、开篇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名万物之始,无名万物之母。
5、出自春秋·老聃《道德经·第三章》。为无为:以无为的方式去作为。以无为的方法治世,天下就没有不能够治理的。
6、二千年前的老子阐释了“道”,孔孟和他们的学生倡导“德”并身体力行“仁义”,这道德二字便流传下来,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孔孟儒家思想“仁义道德”,这种思想,成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7、演化阳阳宙宇相,宗派源流从其出。
8、《道德经》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所谓柔弱不争,并不是懦弱无能,而是一种既能坚韧不屈又不争强好胜的精神与品格。老子说:“柔弱胜刚强。”又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他告诫我们,要像婴儿一样专气致柔,柔弱不争的生命精神亦将促进宇宙万物的繁荣生息。
9、荀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便是对“德”的最早注解。
10、第三句话:“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这里,宠辱若惊的“宠辱”,大家都知道,荣耀和耻辱。就是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荣辱得失观,要时刻自查自省,慎独慎微,尽力做到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
11、可见《道德经》这本书对全世界全人类的影响是广泛。
12、道,最早出自于老子《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天地万物的道理,都是可以说出来的。反过来有说,天地万物的规律,都不是轻易能说出来的。
13、能够读道德经,读到此处,一定会让你感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
14、整个一本书,所描述的就是道,大谈道的道理,可谓头头是道。告诉我们道的真正含义,一直到今天,所有的学者还都在不断的讨论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可见这本书的高深之处,它蕴含了宇宙的本体,万物的玄妙都处于道。
15、《道德经》为老子(即李耳)的著作,自古以来便有极高的学习价值,从中我们可以学习修身、齐家、治国的方法。
16、道德经主要讲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包括做人的道理等等,都可以在从中学到。道德经由春秋时期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李耳)所著。贯穿全书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辩证,想要人们用辩证的思维去想事情思考问题,培养独立的精神。《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17、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下,故几于道。做人要像水一样,对社会和别人有好处,而没有相争夺之心,这就是最大的善,同时又把自己看做最低下平常的人,这就离道不远了。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孝是做人最根本的美德和良知。
18、道德经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待:
19、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老子的道德经,学到很多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的道理。老子的道德经当中有些思想包含了古代的朴素辩证法。
20、如此看,定數也是由道所生,從虛無中來。《易經》講象數,象在數前,有象才有數,數在于后,象是無窮變化的,數只是變化的規則,有生于無。:又曰:萬物負陰抱陽,衝氣以為和:
21、揭示的都是事物自身的矛盾性问题,既对立又统一。这种辩证法似乎可以运用到我们生活当中的各个角落。是一种万能的方法论。
22、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众所周知,“道”是老子极致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意思是:人世间能口述的道理不是永恒的真理”。就是说:不要拘泥于对一事一物一时的看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事物的内在运动规律。譬如生活中,一个家庭的道是什么,就是家和万事兴。一个公职人员的道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3、据说当在国外翻译成版本的就大概有150多种,道德经的版本。
24、第二句话:“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意思是:能正确认识别人的人是智慧的,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是聪明的。就是说:做一个明智的人,既要察人,更要察己。知人更要知己方可收获智慧人生。
25、第五,保持和发展上善若水的生命情怀
26、《道德经》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人生之初是自然纯朴的,但随着年长而身强,由于情欲的滋生和外物的牵缠,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渐渐离纯朴真道愈来愈远,以至身命不保。因此,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教导人们应追求素朴纯真的生命方式,感知乐道安贫的精神生活。
27、《道德经》说:“清静以为天下正。”清静能使人心身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清静可以使人心胸明朗、智慧增长,清静还可以助人正确地立身处世,实践宏愿。保持清静的生命状态,要在无为而任自然,亦即寡欲而不妄为,身处尘世而不染不著,心以应物而不滞不留,处于万物之中,与天地浑然一体,顺物而自然,和光同尘。
28、第一,保持和发展道法自然的生命智慧
29、老子的道德经就是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追求幸福的宝典.中医说,道德经就是一本中医养生宝典.管理学家说,道德经就是一本管理学经典.心理学家说,道德经就是一本心理学全书.
30、马云感悟读出了他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读出了他自己的哲学思维和行为方式,读出智慧,读出明理等,悟出了真正的完美。
读道德经感悟人生
31、道德经赞
32、二、为无为,则无不治。
33、这本书通篇告诉了我们人生的大智慧大道理。
34、道祖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35、三、善者,吾善之。
36、《道德经》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老子告诉我们,要像道一样虚无清静,无所不容,犹如海纳百川,不拘细流。在现实世界来说,不同人群和种族、不同宗教和文化,构成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只要我们能虚怀包容,就能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37、这便是新世纪“道德”的新的内涵。
38、一、道,在老子看来道从宏观来讲乃万物之始也,是无形无象万物产生的根源,这里的万物不仅指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只有理解了道,才能接下来理解德。
39、社会主义24字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源自“道德”,从人们质朴的原始思想中寻求真理,寻求对社会的,自然的,人类的一切美好的东西的追求。
40、它真的是一部智慧宝典。
41、《道德经》是一本详度,细读,深读的哲学书籍,每个人从中会有不同的感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42、(三一道人)
43、《道德经》既是道教最重要的经典,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宝藏。从如何更好地保持好、发展好、实现好生命之和、生活之和、生态之和来看,《道德经》给了我们这样的智慧启示:
44、这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思想理论,主张阴阳互补,物极必反的道理。实际上这和我们今天所读到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45、后人把道和德联合起来,做一词“道德”。是说人们心性和心念的规律,就是要符合天下万物初始的状态,这个状态,便是要遵循人们的内心,弃恶向善,弃黑向明,弃邪恶而追求正义,弃谬论而寻求真理。
46、对我们的人生影响很大。
47、第七,保持和发展有容乃大的生命境界
48、二、德,是一种方法,一种观念,一种用来修道的方法,只有掌握了德才能修的了道,二者相辅相成。
49、而在最后告诉我们,天之道,利而无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0、他们的生活年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周朝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战乱纷争,北方戎狄的侵扰和南方楚吴诸国的勃兴,加上周王朝内部各诸侯国的互相侵伐,国家旦夕可亡,社会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普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战争的厌恶和恐惧、以及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日俱增。
51、第二,保持和发展见素抱朴的生命方式
52、纵观中国的哲学史,其起源大都在公元前5-4世纪左右,从老子到孔子、杨朱、墨子、庄子、荀子等各家学说,莫不如是。
53、《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虽然天地万物都根源于“道”,但“道”对万物却是“生而不有”,丝毫不干涉万物的自然发展过程,这就叫“道法自然”。老子希望人们以满足维护生命健康的自然需求为度,不要过分追求感官享受,否则“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反而伤生。
54、道教的思想来源于老子及其《道德经》。道教教祖老子把“道”作为宇宙本体、万物规律,是超越时空的神秘存在,以“道”为基点建立道教的神学理论体系;老庄的神秘主义和养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为道教的核心信仰。注重修炼养生,老子、庄子提出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教徒所继承发扬。
55、第六,保持和发展知止不殆的生命活力
56、第四,保持和发展清静无为的生命状态
57、《道德经》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者当知有福不能享尽,有势不能用尽,有力不能使尽。知止者当知当止则止,适可而止,树立起正确的成就感,才不会遭到亡身之灾。这就要求人类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界生态环境的承受限度,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58、出自春秋·老聃《道德经》。老子说“上善若水”后,一连发出七个“善”的感叹:“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里的“七善”,都是依据水的特性来说明的。
59、这是一部中国乃至世界的宝典巨著。
60、第三,保持和发展柔弱不争的生命精神
读道德经感悟人生
61、一、上善若水。
62、《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水具有处下不争、无形无色、能方能圆、洗涤浊垢、应期而动、清明空虚、利济群生的上善情怀,它普济天下万物而不求索取,它无形无色却又能坚持自己的品质,它真而无伪,朴而无华,清而无杂,静而流居,是道的品性的体现。
63、老子五千忽悠文,无从下手真下手。
64、出自春秋·老聃《道德经》。善良的人会人为我很善良。善良是一种美德,也是人类对于人性的美好向往。善良的人是值得大家尊敬的,必然也是美丽的、互爱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