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之,古文的停顿划分需要综合考虑句子的结构、意义和语气等因素。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先从简单的句子开始练习,逐渐+掌握停顿的规律和技巧。
2、问号(?):表示句子末尾有疑问。
3、例如:佳木/秀而繁阴;问/今是何世;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句号(。):表示句子的结束。
5、高扬明媚法
6、②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
7、依据古文字的含义:有些古文字有多重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意义,并在其前后进行停顿。
8、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9、例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庄子》)
10、三、对话标志断句法。
11、从特殊文言语句切入
12、例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3、间隔号(・):表示长句中的停顿,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分号。
14、例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15、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6、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17、例句: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食帛。
18、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一些句式整齐、结构鲜明的修辞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顶真句及骈文常见的四六句等,断句时可以根据修辞句在结构与句式上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按句子特点来断句。
19、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0、语序句式断句法.
21、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22、正音法:按照标准的音调和语音发音,保持稳定的节奏。如:“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卫灵公》
23、(3)句尾标志词
24、例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荀子》)
25、感叹号(!):表示句子末尾有感叹或强调。
26、七、语气词句尾断句。
27、固定结构:“如„„何”“何其„„也”“况„„乎”等。这些句式和固定结构都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可以帮助断句。
28、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
29、顿号(、):表示句子中的短暂停顿,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逗号。
30、顿音符号(、):表示音乐中的停顿,用于诗歌等文体。
3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
32、三年级下册古文的停顿划分,首先可以参照教材中提供的停顿标记。
33、关于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可以参考如下内容:
34、修辞方法断句法
35、(1)明句式,助断句
36、掌握文言文的词语特点(例如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音节词,需要分开读),读对单词;
37、①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焉、与(欤)、耶(邪)等。
38、四丶谦辞领句断句。
39、一、名词断句法。
40、(1)句首标志词
41、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42、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43、第三是声调法,即使用声调来表明意思的大小、重要性或者情感上的差别等信息。例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44、根据注解标点弄懂文意,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45、依据语气的表达:有些句子中会有表示感叹、疑问等语气的词语,在这些词语之后需要进行停顿。
46、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
47、③谦词:下官、窃、寡人、妾、愚,等等。
48、文言文划分节奏的方法:
49、(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
50、五、修辞方法断句法。
51、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52、偏正短语: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
53、文言文朗读节奏有六种方法,分别为顿顿、扬抑、上下、长短、点滴和悠扬。顿顿是指每个字都按顿号停顿,如“人之初性本善”。扬抑是指按照字音的高低来抑扬顿挫,如“风萧萧兮易水寒”。上下是指按照句子的上下文意进行调节,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师水平地”。长短是指按照字数的长短来调节,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点滴是指在句子中特别突出某一个字,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悠扬则是指按照一定的韵律进行调节,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4、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55、④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女(汝)、彼、此,等等。
56、(3)审关系,明结构
57、例句: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
58、(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
59、例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60、如果教材中没有提供,那么需要依据古文的句式和意思进行判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停顿划分方法:
61、以上六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突出文言文的语感和节奏感,让朗读更加优美动听。
62、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63、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64、(2)修辞句,找特点
65、不能停顿的情况:
66、文言文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其朗读需要注意节奏和韵律。以下是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六个方法及例句:
67、a、主谓间需稍停顿,
68、例句:“昔者先王之制,有犬戎、商、周之策。”(《尚书》)
69、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以读对停顿,
70、例如,《司马光》中“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可以这样停顿:
71、五丶“故”,“然”领句断句。
72、例如:虞山//叔远甫/刻。
73、(一)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
74、例句: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75、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76、例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
77、例如:夫/环而攻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故/有所览辄省记。
78、例句: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79、六、总分关系断句法。依据总分关系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断句。
80、⑤疑问词:何、孰、安、胡、焉、奚,等等。
81、八丶叹词断句。
82、虚词断句法
83、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六大方法包括:首先,停顿法,即在句中重要分隔点处停顿一下;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84、有些要求断句的文段在结构上存在较明显的结构关系:或并列关系,语句间无明显的主次之分;或总分关系,语句间会有中心句与支撑句,在支撑句的展开上一般也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或转折关系,语句间的转折会从语意上体现出来,有时也会有鲜明的词语提示(如“而”“然”“然则”等);或因果关系,语句间会有隐含的因果联系,在表因与果的语句间,一般是要停顿的。把握了语段内容后,参考语段的结构与逻辑关系,可以断开句读。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断句方法——利用对称(偶)句式断句法。古人写作,常常喜欢“对举成文”,即两个句子成对称(偶)形式,这给断句提供了重要依据,应高度重视。
85、文言文划停顿有以下六个大方面:
86、耳目一新法
87、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88、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89、②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等。
90、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91、①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嘻、且夫、今夫,等等。
92、抑扬顿挫法
93、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来说,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需要停顿。
94、平铺直叙法
95、六、方位句领句断句。
96、借助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帮助断句。如判断句:“„„者,„„也”等。反问句:“不亦„„乎”“安„„哉”等。
97、文言文停顿划分方法:
98、其次,加强法,即在句中重要的字词上加重语气来表示强调效果;例句:“风雷霆动而不惊。”
99、回答如下:在文言文中,停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表现:
100、例句: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101、从特殊标志词切入
102、⑥复音虚词:然则、是故、何以、得无、大抵、何其等。
103、对话标志断句法。
104、折中法:在快速朗读和缓慢朗读之间折中,调整节奏,使其更加自然。如:“为人臣者,当反身思短,顺情遂欲,以成大患。——《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105、介宾短语: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生/于忧患;其/如土石何。
106、你好,把我家孩子的笔记分享与你。
107、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108、二、时间词语领句断句。
109、一、发语词语领句断句。
110、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111、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2、二、虚词断句法。
113、四、语序句式断句法.
114、三丶复音虚词领句断句。
115、例如:山肴/野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16、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117、被动句:“为„„所„„”“见„„于„„”等。
118、总分关系断句法。依据总分关系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断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