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文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优选678句

忄青深⌒缘淺 发表于:2024-06-09 点击:60

1、(149)微:深奥,稍微,卑贱,如果不是。

2、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例如:故患有所不避也。

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5、(209)殒:。

6、(2)望:农历的每月十五。

7、(150)状:描绘、陈述。

8、(28)寻:不久。

9、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前出师表》)————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灭亡的原因。

10、第一步:分析标题

11、(12):偏袒,伙同,包庇。

12、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很多字有多种意义,比如“之”可以表示“往、到”,也可以作为代词表示“他、她、它”,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该字的具体含义。

13、驩:同“欢”,欢聚。动词。“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

14、(68)绌:不足。

1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秦国不敢出兵侵犯赵国的缘故,仅仅是因为有我们两个在呀。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7、次北固山下

18、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19、(62)薄:靠近,轻视、看不起。

20、识:通“志”,标志、记号。名词“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21、(49)或:有人,或许、或者。

22、②徒:一般的调动官职。

23、景:同“影”,影子。名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4、(7)表辞官

25、⑧万钟:代高官厚禄。

26、(13)庸……乎,译为“难道……吗”。例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7、(76)过:经过,错误,探望。

28、(1)朔:农历的每月第一天。

29、(19)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例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30、常用固定句式。

31、(47)濯:洗。

32、(1)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3、(153)蹊:小路。

34、(154)悉:全、尽。

35、(130)匹:力量相等。

36、(5)被动句

37、“换”是替换词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观”用“景象”替换;

38、⑥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39、(83)耽:沉溺。

40、在分辨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准确翻译。

41、(96)诟:骂。

42、夜上受降城闻笛

43、(4)少间、少时:稍过片刻,过了一会儿。

44、(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45、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

46、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47、常用词语与固定结构

48、(23)旦日:第二天。

49、(173)诩:夸耀。

50、(128)朋:结。

51、②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52、(52)会:恰逢。

53、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5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55、(202)尤:罪过,特别。

56、(223)表示交友、交往的:善、友、交接、交、与、知、游、结、故(旧交)。

57、(187)逸:逃跑,隐逸,放纵。

58、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59、(101)怙:依仗、凭借。

60、(165)嫌:疑惑,仇怨。

61、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62、②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63、(211)愠:生气。

64、小结: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

65、(177)涯:边际。

66、(31)尤:罪过,过错。

67、③注意侧面描写,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定位主人公性格起着重要作用;

68、(196)渝:改变。

69、(33)亭午:正午。

70、(33)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71、(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72、(18)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例如:

73、(207)狱:案件,官司。

7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5、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词类活用、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实词,都要准确把握。

76、(58)报:断狱,给……回信、答复。

77、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78、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79、(162)下:攻克,交给……去处理。

80、羞:同“馐”,食物名词。“玉盘珍羞直万钱。”

81、(40)祚:福;帝王。践祚:即登上帝位。

82、“留、换、调、增、删”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83、从正面和侧面描写入手,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表情)、语言、心理、行为、动作等方面入手,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两文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整体对比分析,再得出两篇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异同点。

84、(20)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例如: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85、指:同“旨”,旨趣。名词。“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86、小桥流水人家,

87、(127)牧:封建统治阶级称统治人民为“牧”。

88、(24)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89、(98)曷:什么,岂、难道。

90、此世所以不传也。

91、(86)当:面对,判罪,应当。

92、(182)翌:明(天,年)。

93、孰:同“熟”,煮熟了的。形容词。“宰夫胹ér(煮)熊蹯(熊掌)不孰,杀之。”《晋灵公不君》/仔细,周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94、(10)害:嫉妒。

95、(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96、(87)恶:哪里,讨厌。

97、(17)坐:①因……犯罪或犯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③因为。

98、(39)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

99、作者:岑参【唐代】

100、(115)堪:忍受,能够。

101、⑦缙绅:代官员。

102、牢记翻译基本方法

103、(232)表示全、都的:毕、威、皆、率、具、俱、举、尽、胜、一、悉、全、阖、合、并、胜、既、佥。

104、(95)躬:亲自,身体。

105、(26)赡:富足,充足;供给。

106、(155)息:生长,繁殖,停止。

10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08、①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

109、(4)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110、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穷而匕首见。”

111、(4)固定句式

112、还:同“环”,环绕。动词。“秦王还柱而走。”

113、(75)猝:突然。

114、(126)莫:没有人,不要。

115、(26)已而:不久。

116、第四步:综合分析,理清因果

117、(117)匡:纠正,辅助。

118、作者:李益【唐代】

11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20、(144)数:规律,屡次,天命。

121、(199)营:经营,谋求。

122、禽:通“擒”,捕捉。动词。“阴知奸名姓,一时收禽。”

123、(94)夺:强行改变。

124、(11)少顷:一会儿,一刻工夫。

125、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26、属:同“嘱”,嘱托、托付。动词。“属予作文以记之。”

127、(24)旦旦:天天。

12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29、作者:李白【唐代】

130、(90)牒:文书。

131、(112)就:接近。

132、(192)殷:盛、众多。

133、《列子》

134、固定搭配:在文言文中,有些字的用法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改。比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与“忧患”,“死”与“安乐”的搭配都是固定的。

135、(4)无所,译为“没……(人,物,事)”。例如:几无所逃死。

136、(8)有关官职的复音词

137、(103)期:满一年(一月)。

138、阳:同“佯”,假装、表面。“皆阳应曰:‘诺。’”。

139、(210)陨:从高处掉下。

140、(9)翼日、翌日:次日,第二天。

141、(35)劾:揭发罪状。

142、(7)奈……何,译为“把……怎么办”。例如: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143、以:通“已”。副词。“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困苦、受辱)乎?”以:同“已”;止。动词。“无以(言),则王(王道)乎?”

144、②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145、(36)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146、(180)赝:假的。

147、(89)吊:慰问。

148、(61)弼:辅佐。

149、内:同“纳”,接纳、接受。动词。“然后命使内之,则又再拜”

150、(18)夕:傍晚,日落的时候。

151、质:通“贽”,见面礼。名词。“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152、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153、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154、(185)懿:美好。

155、①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

156、(136)抢:碰、撞。

157、①“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158、(17)良久:很久。

159、⑤省略介词。如: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16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61、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162、(233)表示慰问的:存、吊、向、慰、省、循。

163、畔:通“叛”,背叛。动词。“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64、(159)狎:轻侮。

165、(119)靡:没有,倒下,浪费。

166、陈太丘与友期行

167、⑤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168、(31)无何:不多久。

169、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170、⑥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171、(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例如: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172、作者:马致远【元代】

173、女:同“汝”,人称代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174、(134)讫:完毕。

175、②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其性格特点;

176、(120)令:使,美好,时令。

17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78、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79、“增”是增补词语或句子的成分,“夫大国,难测也”翻译为“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

180、(85)惮:畏惧。

181、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182、技巧二:代入检验法

183、(9)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例如:

184、第三步:抓重点,准确翻译

185、断肠人在天涯。

186、如某地中考题要求“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有何作用。”那么在文段中筛选提取有关两人的事迹信息,然后再“同中求异”。

187、(12)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88、解答此类题时,要把握正确的方向,不能违背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考生在做答时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简要地阐述。

189、④出:京官外调。

190、(77)固:本来,坚持,坚固。

191、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192、①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193、(156)袭:因循,沿袭,侵袭。

194、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195、(140)速:快,招致,邀请。

196、向:通“响”,响声。名词。砉xū(皮骨相离声)然向然,奏刀騞huō(以刀裂物声)然。”

197、三,理解。

198、(57)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199、(64)曹:辈(类、属、侪、徒等)。

200、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201、(72)殂:。

202、③夺:削除。

203、(146)爽:差错。

204、(16)向:从前,先前,往昔。

205、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6、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07、(197)膺:胸。

208、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09、(17)……之谓也、其……之谓也。其……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或“大概就是……吧”。例如: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210、作者:杜甫【唐代】

211、(15)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例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12、各地中考虚词意义或用法辨析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同学们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21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14、(168)骁:勇猛,矫健。

215、(53)间:参与;中间或间隔。

216、①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位置,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17、飨(乡):同“享”,受。动词。“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218、(236)表示统率的:率、领、将、帅、引、以、带、勒、制。

219、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220、(164)先:祖先,死去的。

221、⑥摄:暂代官职。

222、离:通“罹”,遭受。“进不入以离尤兮。”

223、吾与徐公孰美?

224、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225、(195)不虞:没料到。

226、(97)沽:买、卖。

227、(111)靖:安定。

228、技巧五: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229、(189)艺:种植。

230、第二步:锁定区域,准确筛选

231、(15)须臾:不久。

232、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33、【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234、作者:刘义庆【宋代】

235、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236、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37、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

238、(179)厌:满足。

239、(122)伦:类。

240、(124)名:名称,命名,有名,大。

241、(37)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242、(145)率:遵循,率领,大致,一概。

24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44、技巧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245、其人曰:“奈地坏何?”

246、得:通“德”,恩惠;感激。名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47、翻译是真的非常非常的重要,翻译有的可能会难一点,因为有的是虚词,它不用反,有的是一个词有很多意思,你得一个一个代

248、①告老:官员年老,辞去官职。

249、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50、(217)秩:官吏的俸禄,次序。

251、(73)徂:往。

252、(188)抑:选择。

253、(51)顾:拜访。

25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55、(91)洞:深人、透彻。

256、④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257、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258、敝:通“弊”,弱点。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59、理解文章的意思之后可以根据时代背景来思考一下这篇文言文。

260、(21)鲠:直爽,正直。

261、(201)用:使用,任用,因为,以,财用。

262、(66)褫:夺。

263、传记文常用词

264、责:同“债”,欠别人的钱财。名词。“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265、(67)冲:交通要道,冲击、撞击。

266、③省略宾语。如:人不知(之)而不愠。(《论语》)

267、(229)表示告别的:辞、别、谢。

268、(125)秣:喂马。

269、一、划分句子节奏

270、(100)恨:遗憾。

271、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272、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273、此类题目的解答,要求考生既要发掘出文章所蕴含的意义,又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来谈。答题要求:①紧扣问题,寻找依据;尊重原文,深入发掘。②依据原文,了解情感;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解剖分析。③注意答题层次。启示感悟类题目,往往问题时都有“你得到什么启示”“你是如何看的”“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因此在解答时,先回答“我得到什么启示”“我认为……”等,再按顺序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

274、技巧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

275、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276、②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77、②绌、黜:废掉官职。

27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79、(14)质:做人质,抵押。

280、(10)不亦……乎,译为“不是……吗”。例如:以此为政,不亦惑乎?

281、文言句子翻译要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译,不漏译,不错译;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282、(3)晦: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

28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84、⑨三尺:代法律。

285、知:通“智”,聪明、智慧。形容词。“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浅近平常)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弘扬)也。”

286、(70)垂:临近、靠近,(敬辞)表对方高于自己。

287、江南逢李龟年

288、(176)旋:随即。

289、盖:通“盍”,何不;为什么。疑问代词。“技盖至此乎?”

290、(204)鬻:卖。

291、(157)蒽:畏怯。

292、(215)谮:诬陷。

29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我知道怎样抵御你的办法了,我不说。

294、(82)殚:竭尽。

295、译文: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296、(152)奚:什么,哪里。

297、【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298、(135)戕:杀。

299、综上所述,初中文言文常见字的一般解释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包括词汇意义、词性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固定搭配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300、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儒家肯定生命和道德都是有价值的。

301、【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302、(34)夜分:半夜。

303、(7)劾:举报,检举,揭发。

304、(171)凶:收成不好。

305、(203)宥:宽容。

306、(63)陈:陈列,通“阵”。

307、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同学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此时就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某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308、(110)诘:责问。

309、③助词,不译;

310、县:同“悬”,挂着。动词。“胡瞻尔庭有县廛兮?”

3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12、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313、(183)怿:喜悦。

314、(147)是:这,正确。

315、(158)黠:狡猾。

316、畜:通“蓄”,积聚、储藏。动词。“故其畜积足恃。”

31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18、三、虚词辨析

319、(220)倜傥:①卓越;②不拘于俗。

320、(21)有……者,译为“有个……人”。例如: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321、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322、(114)绝:断绝,非常,超越,横渡。

323、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324、(194)隅:角落。

325、“留”是保留原文中的词语;

326、(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例如: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327、阙:通“缺”,缺少;缺点。名词。“必能裨补阙漏。”

328、(3)议论评价型。

329、这类题目要求说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读懂两篇文章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之处。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着重从文章本身出发去思考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30、③“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如: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塞翁失马》)

331、(141)私:偏袒。

332、有的地方需要,有的地方不需要断,这是凭你的语感。人名呀,地点呀,这些地方不需要断。

333、五、内容理解与概况

334、④“何以……”:相当于“凭借什么……”。如:何以战?(《曹刿论战》)

335、(219)衷:内心。

336、补充:概括分析人物言行类题,其解题方法与分析人物形象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概括分析人物言行,是以人物的某一品行品质为切入点,围绕着这一切入点在原文中找出体现人物此品行的具体事例,最后对事例进行概括即可。答题时,要看清楚题干是要求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37、(116)克:能够,战胜。

338、(34)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339、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340、作者:王湾【唐代】

341、厌:通“餍”,满足。形容词。“暴秦之欲无厌。”

34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43、(205)寓:寄寓。

344、初中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有:

345、拓展延伸:

346、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47、(27)暝:日落,天黑。

348、(7)既而:一会儿。

349、③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句中“花之隐逸”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350、弄通文意断句

351、(4)启示感悟型。

352、(18)多:赞扬,欣赏,若带宾语,就是意动。

353、(1)判断句

354、(10)食顷:一顿饭工夫。

355、(200)颖:聪明。

356、(56)害:嫉妒。

35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教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358、(235)表示等到的:逮、迫、比、及、比及、比至。

359、(105)假:借,如果。

360、《吕氏春秋》

361、技巧四:古今对照法

362、③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363、吾知所以拒子矣。

364、④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找出人物性格特点。

365、(48)将:请;将要;率领,带领。

36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367、古汉语中,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368、(11)何……焉为,译为“有什么……呢”。例如:夫子何命焉为?

369、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

37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71、(69)舛:违背,错乱。

372、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73、(118)罹:遭遇。

374、(16)无乃……乎,译为“恐怕……吧”。例如: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375、常见的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376、④用事:掌权,主管。

37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78、(234)表示美好的:令、修、嘉、懿、盛、雅、善、好、巧。

379、(148)适:到……去,恰好,刚才,适合。

380、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

381、(2)倒装句

382、(16)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383、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384、四、句子翻译

385、⑧仕宦:做官,任官职。

386、【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387、④陟:进用。

388、(107)将:带领,将要。

389、(27)给:足,丰足。

390、(208)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391、(23)敏:①聪明、机智;②努力,奋勉。

392、(30)让:责备,责怪。

393、⑤乞归:辞官。

394、(6)未几:不久。

395、(109)斫:砍。

396、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

397、对文意的分析必须综合全文,要结合主旨,注意是否倒置或混淆了因果关系。

398、(167)向:从前,假使。

399、(5)建议献策型。

400、(8)俄、俄而:一会儿,不多久,片刻。

401、(3)省略句

402、翻译特殊文言句式

403、①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40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05、(65)驰:车马疾行。

406、⑨仕进:晋升为官。

407、(224)表示一类的:伦、徒、辈、众、、流、类、属、族、俦。

408、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0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410、(193)荫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上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411、(129)裨:副的。

412、(214)造:到……去。

413、(99)和:应和。

414、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

41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16、题型答题技巧

417、(25)夙、旦:早晨。

418、技巧三:交换理解法

419、词性活用:文言文中有时会使用同一个字来表示不同的词性,比如“使”既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派遣”,也可以作为名词表示“使者”。这就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该字的词性。

420、(228)表示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存、候。

421、(142)司:主管,官署。

422、(29)馑:连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42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24、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425、技巧五:成语印证法

426、(3)风、化:教育感化。

427、(166)相:容貌,辅助。

428、(74)蹴:踩。

429、(38)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43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31、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432、(104)贾:买,做买卖的人,价格。

43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434、(81)迨:等到。

435、《论语》十二章

436、【译文】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帆儿高悬。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寄出去的家信不知该怎样寄回家乡,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437、:通“倘”,倘若、偶然。副词。“风雨之不时,怪星之见。”

438、(11)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439、(178)雅:很,高雅,平素,向来。

440、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等特点。

441、表时间的词语

442、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443、翻译时切忌断章取义,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并要对文言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固定短语、修辞和语法,都准确把握。

444、(1)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445、技巧四: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446、(93)干:盾牌,冒犯,冲,干预,求取。

447、在全面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对应的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从而找准有效信息。

448、速记口诀:

449、涂:同“途”,道路。名词。“失迷涂知返,往哲(先哲)是与(赞赏)。”

450、(14)其……乎,译为“难道……吗”。例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451、①省略主语。如: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452、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53、“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

454、②“是”作动词,表肯定判断。

455、(213)再:第二次,两次。

456、(55)俾:使。

457、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所寄,废寝食者。

458、厝:同“措”,放置。动词。“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459、(13)矫:假托,假传。

460、①“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461、乡:同“向”,对着、朝着;方向;从前,过去。“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462、③迁:一般指提升。

463、(191)因:依靠,沿袭,由于,通过。

464、二、实词解释

465、第二步:通读原文

466、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不用判断动词“是”。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467、(226)表示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适、之、造、至、徂。

468、有些文章,标题就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469、(106)鉴;镜子,引以为鉴。

470、①兼:兼任。

471、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472、(43)去:离开、距离。

473、(59)北:打了败仗往回跑。

474、(143)俟:等待。

475、技巧二:从微观上把握句中每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476、(225)表示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477、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478、二“以”字当“拿”、“用”或“凭借”讲,“所以”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

479、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词句意思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如果文章有出处和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480、标题开头须关注,具体事件显性格,语言动作析特点,侧面描写起烘托。

481、道:同“导’,引导。动词。“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482、(184)益:更加,渐渐地,利益。

483、作者:曹操【魏晋】

48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485、作者:刘义庆

486、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

487、①罢、蠲:免去,解除官职。

488、(21)不日:往后没几天。

489、(169)衅:罪过,灾祸。

490、田:同“畋”,打猎。动词。“今王田猎于此。”

491、而:通“尔””,你的。代词。“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492、(28)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493、(79)贷:借出,宽恕。

49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前出师表》)——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495、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496、(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497、(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例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498、第三步:分析原文

499、(2)鉴赏分析类。

500、卒:通“猝”,仓猝。形容词。“五万兵难卒合。”

501、【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502、(160)遐:远。

503、(32)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504、【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505、(60)悖:违背。

506、古道西风瘦马。

507、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508、②结构助词,译作“的”;

509、(174)勖:勉励。

510、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511、(6)形象分析型。

512、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513、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这就是世上不能流传(石钟山命名)的缘故。

514、(6)趣、趋:①趋向、奔赴,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515、峨眉山月歌

516、①擢:在原官上提拔。

517、②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518、(186)易:改变,交换,轻视。

519、②“以……为……”:相当于“把……当作……”。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童趣》)

520、趣:通“促”,催促;赶快,急促。“趣为我语。”

521、通假字:在文言文中,有时会出现通假字,即一个字与另一个字音同或音近,可以互相代替。比如“莫”通“暮”,“具”通“俱”等。

52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523、(113)竟:完毕、终了,从头到尾。

524、注意从表象入手,要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剖析材料,理清各自表达的深层意义,揭示个性特征。

525、枯藤老树昏鸦,

526、(161)暇:空闲。

527、(5)游:①游玩,浏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52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529、吾孰与徐公美?

530、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531、(12)逾时:过了一会儿。

532、③窜:放逐,贬官。

533、(181)已:停止。

534、(45)危:高;正、端正。

535、⑥听事:办公的地方。

536、(9)短:进谗言,说坏话。

537、(25)稔:庄稼成熟。

538、②省略谓语。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539、(19)曩:以往,过去,从前。

540、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541、(222)表示攻下、夺取的:下、拔、取、破、夺、举、掠、路。

542、①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543、(175)恤:担忧,体恤。

544、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545、③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546、错:同“措”,放。动词。“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547、(221)表示假装的:阳、佯、诈、伪。

548、(138)宿:素来,星宿,夜。(宿将:有经验的老将)

549、(80)逮:达到。

550、(22)夜阑;深夜。

551、(15)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552、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553、⑤假:临时的,的。

554、(29)间:一会儿。

555、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古今不同,需要特别注意其不同之处。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汉语中可能是两个词。如“地方”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地”是“土地”之意,“方”是“方圆”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地方”是一个词,表“处所”等。

556、(227)表示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557、(131)期:期望,约定。

558、(133)迄:到。

559、(14)顷刻:一会儿,不多久。

560、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

561、二是没有被动词,但意思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562、(30)久之:时间过了很久。

563、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申子有怨色”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理解为“脸色”。

564、②下车:刚上任,刚到任。

565、对文章内容有了全局性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梳理结构,准确筛选信息要点,进而全面把握文章的框架与主旨。对结构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566、(78)第:但、只管。

567、(88)典:法则、制度,主管,主持。

568、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569、六、人物形象分析

570、⑦仕:做官。

571、(8)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572、(206)谕:告诉,知道,了解。

573、④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能谤讥于市朝。”为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将介宾结构“于市朝”后置。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将介词短语后置做状语,原句应是“愿陛下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

574、(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575、(71)擢;提拔。

576、技巧六:利用对称句式断句

577、作者:诸葛亮

578、④权:暂代官职。

579、⑤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580、(22)耿:正直。

581、表官职变化的常用词

582、二,翻译

583、(5)斯须:一会儿,一刻工夫。

584、④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58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586、④拜:授予官职。

587、紧抓关键词

588、(198)英:花。

589、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吕氏春秋·察今》)————先王制定法律的根据,是老百姓。

590、③行:官职。

591、(2)课:考核、督促,征收。

592、⑦守:官职。

593、(41)穷:①困厄、不得志;②偏僻;③走投无路;④穷尽。

59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95、【译文】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596、(230)表示暗中的:阴、间、密。

597、要:同“邀”,约。动词。“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598、(42)比:并列,接连地,勾结,比较,等到。

599、技巧一:句意分析法

600、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601、(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如:

602、②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603、文言文“所以”的用法

604、③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60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06、以下是我的回答,初中文言文常见字的一般解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607、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08、(20)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609、“调”是调整语序,如“何陋之有”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

610、(163)鲜:少。

611、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12、词汇意义:文言文中有很多常用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比如“走”在文言文中表示“跑”,“去”表示“离开”等。因此,在理解文言文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字的词汇意义是否与现代汉语相同。

613、(92)伐:夸耀,讨伐,功劳。

614、还:同“旋”,回转、掉转。动词“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615、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616、翼:通“翌”,明(天)。名词。“翼日进宰。”

617、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618、(13)有顷:过了一会儿。

619、(108)矫:纠正,假传皇帝的命令。

620、杞人忧天

621、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622、④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如: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623、(121)略:掠夺,夺取,大概,谋略。

624、①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625、(32)是日:这一天。

626、第一步:梳理结构,全面把握

627、⑤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628、(231)表示难道的:顾、岂、独、庸、其。

629、(19)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630、(46)诛:杀,责问。

631、穿井得一人

632、【译文】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633、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四种:

634、(216)乍:突然,刚。

635、(172)修:长,整理。

636、(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例如:如太行、王屋何?

637、③转、调:调动官职。

638、夕阳西下,

639、【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640、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如中考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641、(84)但:只、仅仅,徒然。

642、“删”是删去不译的,如“陈胜者,阳城人也”中的“……者……也”不译。

643、信:通“伸”,伸展,伸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644、陵:通“凌”,凌侮。动词。“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645、(190)诣:到。

646、【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647、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648、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为:他们自己说他们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译出大意计1分,“妻子”“绝境”解释各0.5分)

649、(6)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650、(123)弥:满,更加,弥补。

651、(139)素:向来。

652、(44)阳:①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或南坡;②通假于“佯”。

653、(50)伐:功业、夸耀。

654、(170)兴:发动。

655、被:通“披”,穿戴。动词。“被明月兮佩宝璐。”

656、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657、“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解释一般规律。

658、此类题目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文段内容,从文段内容出发,再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659、(218)踬:跌倒。

660、具体答题技巧:

661、(137)虽:虽然,即使。

662、技巧一:从宏观上整体理解、把握句式特点

663、(212)宰:主宰。

664、(20)他日:往后的某一天。

665、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666、(132)戚:斧头,忧愁,亲属。

667、【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668、燕:通“宴”,安逸、安闲。形容词。“燕坐于华堂之上。”

669、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我”(吾、予、余、我),“你”(尔、汝、女、公、卿、若、君、而、乃、子),“他”(之、彼、其、此)。

670、(54)鄙:边疆,庸俗,谦词(指自己)。

671、(102)稽:考证、考核,稽首(礼节)。

672、郄:同“隙”,隔阂、嫌怨。名词。“令将军与臣有郄。”

673、【译文】

674、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675、天净沙·秋思

676、一,断句

677、(151)为:做,作为,认为,是,因为。

678、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翻译    语文  
>>以下同类内容推荐阅读:

1. 2025高质量的朋友圈神仙文案

2. 适合年后上班发的开工大吉朋友圈文案

3. 今日文案:时间里的答案,我们慢慢走,慢慢看

4. 2025最治愈的一段话

5. 快乐法则:不期待,不假设,不强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