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诸葛亮写下这边文章的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和险躁,让他的儿子懂得恬淡寡欲,要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
2、因此,这句话传达出一个强调人应该从内在和外在双重方面努力追求德行美德的理念。
3、厚德:高尚的品德,高尚的情操。
4、励:鼓励、激励。志:志向,理想
5、《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静以修身:静,表示安静、平静,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修身,是指通过修身养性,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品德。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保持内心的平静,通过修养身心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含义是:通过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修炼自身的品德和道德,而俭朴的生活方式可以培养个人的节俭和贤德。
8、俭以养德则是要过简朴的生活,不浪费物质资源,意味着物质追求的放弃和心灵追求的寻找,更注重内在的强大和生存态度的深化,从而培育出个人的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
9、博:广博得,广泛的。学:学习
10、这可以作为一个学校的教育文化。
1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意思是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2、俭以养德:俭,即节俭,意味着珍惜资源,不浪费。养德,指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提高个人的品德。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以节俭的生活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保持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
13、励志笃学厚德济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句名言,意指鼓励人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好学,修身齐家,助人为乐,以造福社会。励志即是激励自己不断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笃学即是努力学习知识、修养自己的品德,厚德即是知行合一、宽厚待人,济生即是利益他人、奉献社会。这句话强调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提醒人们修身齐家、立己达人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道德规范。总而言之,这句话概括了做人的准则和生活的态度,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
14、我们不要空谈道德,要致力于照道德行事。如鲁迅先生所说,养成他们有耐力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15、其次,“俭以养德”则强调了节约勤俭的价值,因为节约勤俭不仅可以节省资源和金钱,还能锻炼人的毅力和自律能力,从而更好地锻炼出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
16、含义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17、这句话的含义可以分为两部分:
18、笃:应该是诚实的,恭敬的等等行:行走。
19、这种生活方式确保了个人的和谐发展,同时也保护了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0、《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21、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内心要保持安静,要集中精神精力来修养身心,以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正直做人,为国效力。
22、励志:树立远大志向。
23、首先,“静以修身”强调了内省反省的重要性,人们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反思自身的言行举止,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2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含义是指通过沉静内省来提高个人修养,并在生活中节俭勤俭,以此达到养德之目的。
25、这句话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26、讲的是儒家增进学业,修养人格的功夫。
27、自励,拥有大志,坚定的学习,拥有积累深厚的品德德行来去积极的影响帮助人生,苍生。
28、这句无论是哪个大学的校训,都是从书上来的。
29、俭以养德:俭,指的是节俭、节约,不浪费、不奢侈。养德,指通过各种行为和思想习惯,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因此,俭以养德的含义是要通过精打细算,节约用钱用物的行为习惯,培养出吝啬、宽容、感恩等优秀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这样的行为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养,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意思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以:用来。
31、《中庸·第二十章》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2、综上所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强调了个人在精神和道德层面的自我修养和完善的重要性,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3、在现代汉语中,“修”字多用作动词,如:修文、修名。
34、"厚德"应该是取自“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讲的是儒家的仁、德,虽然这是出自《易经》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3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一句古代经典的名言,其含义是:
36、笃行:是行为的一个标准,说不大清楚,有点恭敬的意味,就是在待人接物方面要不可张狂无理等等。看看后边的解释吧。
37、修,普通话读音为xiū。“修”字基本含义为装饰,使完美,如:修饰、修辞;引申含义为整治,恢复完美,如:修复、修治。
38、古代的解释
39、静以修身:静,指的是去掉心中的喧嚣杂念,远离浮躁的世俗,让自己的心境静谧、平和。修身,指通过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让内心更加健康、成熟、稳定。因此,静以修身的含义是为了达到精神上的健康和平衡,需要保持内心的安宁和平和。
40、厚:厚的,这里应该是深厚的、高尚的。德:即品德、道德。
4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于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指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诸葛亮因为蜀国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教育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写下《诫子书》给八岁的儿子,教育他要正直做人,今后要为国效力,做一个有用的人。传至今,对年轻人依然有很大的影响。
4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出于诸葛亮诫子书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3、该句出自《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44、静以修身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思想的清晰与冷静,不被琐事、忧虑和贪婪所干扰,使自己心境淡定、谦虚、宽容。
45、博学:广泛的学习,涉猎。
46、“励志”就很好理解了就是树立志向,让人奋发向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