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郑的名人有些谁
1、百家姓中有很多名人,几乎每个姓都能找到很多。郑姓中也有很多名人,这些名人可谓是行行有作为,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他们的故事让后人传诵……
2、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谥号为桓公。
3、郑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
4、郑板桥:清朝书画家,善画兰竹,秀丽苍劲,亦工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号称"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5、"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
6、郑氏图腾郑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它的来源据《
7、有,白面郎君郑天寿
8、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9、郑板桥,郑之侨.郑振铎.郑智化
10、家乘谱牒
11、》说,郑桓公的儿子武公,曾经跟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到洛阳,郑姓建立了东周,郑武公自己也跟着搬了家,新郑由此而诞生,郑姓更继续繁荣滋长。这个由周朝王室所分支出来的郑国,虽然在战国时被韩所灭,子孙流离分散于河南境内各地。但是,到了汉唐之后,却大放光芒,为中华文化平添不少光彩。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专治经学的学者中,有十分著名的“二郑”,指的是郑众和郑玄,而以郑玄所享的名气为盛。郑玄是东汉人,一生沉浸诸经,所注之经书有易、诗、书、礼、礼仪、论语、孝经、尚书大传等,是一位名实相符的大学者,不但在兵荒马乱的东汉末年享有盛名,就是在现在,也备受后人的敬仰。 郑姓始祖世系如下: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父→公季→西伯姬昌(周文王)→姬发(周武王)→姬诵(周成王)→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郑桓公)於郑。
12、郑姓在台湾是一个满缀着荣耀的姓氏,在台湾是第十二大姓,说到台湾的郑氏,人们自然会想起明代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是他率领数万将士驱走荷兰殖民者,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13、聚集地(迁徙分布)
14、唐书·宰相世系表
15、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郑姓源出姬姓,得姓始祖是郑国第一代君主郑桓公友。郑国被韩国灭亡后,国人改姓为郑。自三国始设荥阳郡之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郑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所以,郑姓的主要发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带。
16、郑庄公郑震郑谷郑克塽郑觐文郑信郑子瑜郑鸿标郑芷荪郑珍郑少坚郑有英郑周敏郑忠华郑作民郑绍忠郑道实郑景康郑彼岸郑思肖郑国鸿郑侠郑虔郑之珍郑袖郑凤荣郑文焯郑板桥
17、郑兴、郑众:河南省,开封人,系父子。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子郑众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
18、》记载:周宣王把他的弟弟友封于槿林(今陕西华县东),建郑国,友即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任司徒,见幽王无道,便向当时的智者太史伯询问自保之计。太史伯说,在洛水以东,黄河、济水以南的虢、郐两诸侯之间有一大片土地,交通便利,物产富饶,可以在那里安置家室和财产。桓公依计而行,可惜还没来得及安顿好,就在“犬戎之难“中被杀害了。此后,桓公的儿子郑武公帮助周平王巩固了东周,因功被赏了虢、郐之间的土地,在那里建立了新的郑国。由此,郑氏子孙便在这里发展繁衍起来,世袭郑公称号。公元前375年,郑被韩所灭。郑国遗族从此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为郑姓。郑国的最后一位国王郑幽公生公子鲁,鲁7世孙郑当时在汉代任大司农。郑当时之5世孙郑稚汉末自陈迁至河南开封,从此定居在那里。晋时置荥阳郡,逐成为荥阳开封人。
19、福建:南湖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石井本宗族谱、郑氏世代谱、桃源郑氏族谱二卷、桃源郑氏族谱、四城郑氏家谱、荥阳堂郑氏家谱
20、郑和.郑谯.郑旦.郑国.郑会.郑光祖.郑廷玉.郑公智
21、郑天寿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白面郎君,苏州人氏,银匠出身,原为清风山三寨主。他因救助宋江,大闹青州,而到梁山入伙。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七十四位,上应地异星,担任步军将校。征讨方腊时,郑天寿随卢俊义打宣州,被城头飞下的磨扇打死。后追封义节郎。
22、郑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
23、郑和:明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宝,回族。明入宫为宦官,后从燕王起兵,有功,赐姓郑,曾奉命率舰队七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圣地麦加。
24、出自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记臷,周宣王静分封其母弟于郑国(在今陕西华县以东)是为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于新郑,为春秋时的?国。后为韩国所灭。其遗族散居于淮阳,商丘一带,以原国名「郑」为姓。
25、郑愔(?-710)唐诗人。字文靖,河北沧县(属沧州)人。卒于唐睿宗景云元年。十七岁举进士。武后时,张易之兄弟荐为殿中侍御史,张易之下台后,被贬为宣州司户。唐中宗时,任中书舍人,太常少卿,与崔日用、冉祖壅等侫附武三思,人称“崔、冉、郑,辞书时政。”唐初流行《桑条歌》,其词有“桑条韦也”之句;明韦后妄图篡位,以《桑条歌》为其“受命”这证。愔迎合韦后之意,作《桑条乐词》十首进献,擢升史部侍郎。
26、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27、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
28、安徽: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郑氏宗谱十三卷、桐城郑氏宗谱、桐西郑氏宗谱、礼仪堂郑氏宗谱、郑氏宗谱一卷
29、郑成功(公元1624~1662)初名森,字大木,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为明末南安人。父平国公郑芝龙降清,成功遁入海岛与父绝。桂王封之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命率师攻闽浙,又大举下江南各地,围南京,祭孝陵,后兵失利,退取台湾作为根据地,仍奉明年号,未几而卒。
30、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
姓郑的名人有些谁
31、江苏:郑氏宗谱一卷、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扶风郑氏宗谱四卷、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32、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江苏兴化人。少颖悟,读书富于别解,落拓不羁,有狂士之名。乾隆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循吏之称。晚年躬耕自食,以诗酒自娱,
33、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
34、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35、郑虔:唐朝学者、画家。
36、郑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37、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
38、浙江: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视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慈溪灌东郑氏宗谱十卷、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
39、郑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即西施,经过训练,送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40、以名人来算,分别是郑玄、郑浑、郑泰,尤其是郑玄,一代儒家大师。
41、姓氏起源
42、郑羲:与郑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书法家,郑道昭更是与王羲之齐名的“北方书圣”,为魏碑的鼻祖。
43、郑成功:明末名将,唐王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军,时人称"国姓爷"。
44、郑廷珍.郑复光.郑伯奇.郑毓秀.郑午昌.郑天挺.
45、》的记载,郑之得姓,是开始于周厉王最小的儿子友。周宣王即位以后,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当时的郑地,就在现在河南郑县一带,也就是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的一片土地。现在河南还有一个新郑县,根据考据,这也是一个因郑姓而得名的地方。 唐书《
46、郑成功.
47、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48、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49、郑玄。郑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今山东省高密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家。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
50、郑光祖:元朝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作《倩女幽魂》。
51、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郑桓公根据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
52、景龙三年(709)二月,升任宰相;六月,因贪赃贬为江州司马。翌年色结谯王李重福阴谋叛乱,预推重福为天子,愔自任右丞相不久败邙,被诛。
53、通常来说,“郑君”指的是东周列国中的郑国君主,由于历代数量较多,就不一一列举。如果单指姓郑的名人,则可能性很多。可能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也可能是宋代诗人郑君老,还可能是楚汉时代的郑荣。如果没有明确指向,很难确定具体人选。
54、历史名人
55、此后他留居台湾,使岛上多一郑姓,所以郑成功是台湾郑姓的开山始祖。郑成功收复台湾五月后病死,传至其孙郑克爽时被满清征服,清延曾下令郑成功后裔及所有郑氏人员全部离台回大陆,可郑姓不仅后裔并未执行,都躲避匿藏起来。大陆郑氏以源源不断涌入台湾,也有郑成功后世族人为避清廷注意之故所致。
56、「郑」源出
57、"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58、郑虔:郑州荥阳人,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著有《军防录》。
59、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享年七十四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