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弃疾写了好几首农村词,这首《西江月》是比较突出的一首。它通过对自然界风光的描写,来表现农村的生活和心情的。黄沙岭在江西上饶之西。辛弃疾隐退上饶带湖时,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道中。词里只选用夏夜一晴一雨两个镜头: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上片通过三种动物:鹊、蝉、蛙来写晴,是有详略、深浅、主次之分的。首先以惊鹊写明月,因为明月出来了,枝上的鹊儿见光惊飞,离开枝头。“别枝”在这里作离开枝头解,与苏轼诗“月明惊鹊未安枝”同意,不是“蝉曳残声过别枝”作另外一枝解的“别枝”。次写鸣蝉,半夜还有蝉鸣,可见天气很热,为下片写雨作伏笔,头两种动物都还只有略写、浅写。最后写蛙。“稻花香里说丰年”两句,表现了丰年人们喜悦心情。看见稻花,闻到稻香,可知年成,但是在稻花香里说好年成的却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因为在人们内心异常高兴时,往往会觉得周围的一切事物也都沾染上人们的喜悦心情,涂上愉快的色彩。蛙与丰年原无必然的联系,现在由于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所以听到蛙声,感到它似乎也为丰年而欢唱。无知之物尚且如此,曾经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们,在丰收在望时的兴奋心情,更是可想而知了。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比正面写丰收,要生动、深刻得多了。
2、繁体字写法是: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3、押an韵,韵脚是:蝉、年、片、前、边、见。
4、西江月的节奏:
5、【作者】辛弃疾【朝代】宋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句诗的意思是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醒了睡在树枝上的喜鹊。
8、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9、下片写雨。雨前天空已经起了云,天上只看见七八个星星,那是在云层里透漏出来的,说它只有少数的七八个,是写云层之密,预示了未雨时已有雨意。卢延让诗:“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也是用“七八个星”来写雨前的天象。第二句写雨来。山前忽然飘下了“两三点雨”,这是夏天骤雨来临的前奏,不是写春雨。末两句写行人的先焦急后喜悦的心理:他曾记得在那土地庙树林旁边,有一片茅店,可以避避雨。他急急忙忙地过了溪桥,拐了一个弯,那片茅店果然在“社林边”出现了。写出了行人的喜悦心情,也就是表现作者自己的喜悦心情。
10、【辛弃疾《西江月》赏析】:
11、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对偶和反衬。
1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4、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似凉风徐徐,时感清幽。
15、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16、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7、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1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9、[宋]辛弃疾
20、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2、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23、拟人、对偶。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24、《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原作: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韵)。(注:这两句对仗,即对偶句)稻花香里说丰年(韵),听取蛙声一片(叶韵)。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韵)。旧时茅店社林边(韵),路转溪桥忽见(叶韵)。《西江月》词牌的定格是: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此联对仗)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叶韵)。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叶韵)。扩展资料如果用旧韵,需要翻阅《词林正韵》。2、韵:凡是标明韵或叶韵的那个字,叫做“韵脚”。韵指字的韵母部分相同,平仄也相同。如原作中的蝉、年、前、边,同韵并都是平声。叶韵指字的韵母部分相同,而平仄相反。如原作中的片、见,与所有韵脚字的韵母相同,但它们是仄声。如平韵押‘东’字,侧声须押‘董’字、‘冻’字。
25、这首词挑选了几件小事物,来描写农村风光。既写了景,也写了人。不但真切地描绘出一幅农村夏夜的画面,而且表现了农村的丰收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作者的表现手法生动、灵活,能给人以相当丰富的美的享受。在宋代描写农村的诗篇中,它不愧是一首名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