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的这首野望貌似没有名句王绩的那首倒是有你可以看看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2、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3、唐代:王绩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6、⑶秋色:一作“春色”。⑷落晖:落日。
7、千古名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8、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9、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10、二、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王绩在东皋之地远望到的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两句看似普通至极,没人不会明白诗人所言之物。可细观之,方觉气象之浩然,棵棵树木都是一色,那便是“秋色”。
11、野望杜甫中的名句
12、《野望》王绩千古名句
13、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14、⑸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15、全诗运用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描绘初夏时节,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
16、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西山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在当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
17、⑵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依:归依。
18、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19、野望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20、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21、【出处】《野望》——唐·杜甫
22、《野望》创作背景
23、《野望》的名句是哪句
24、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25、此诗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在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
26、树树皆秋色⑶,山山唯落晖⑷。牧人驱犊返⑸,猎马带禽归⑹。
27、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28、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9、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30、薄暮:傍晚。薄,迫近。
31、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32、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33、野望作者:杜甫
34、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35、五六句又由“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
36、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会学到《野望》这首诗。
37、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38、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39、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40、出自唐代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41、野望的诗句
42、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我独自地骑马郊游,常常极目远望,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
43、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
44、五、独自站望观景,自身的渺小与自然的辽阔不言而喻。可又展现出他的骄傲与高贵,即便秋色,落辉围绕其间,但我心依旧,永不违背本心的那份执着。这一切虽然是生命将终的悲苦,可他看到的仍是一种境界的辽阔与无限。
45、扩展资料
46、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47、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译文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4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9、四、自然的秋色对他是一种心理暗示,可他依旧站在那里望之,难道不是内心挣扎与惋惜的陈述?自己的志向还未实现,可岁月不待人,如今望见的是秋色,落辉。一个“皆”字,一个“唯”字,描绘的是秋色之深,落辉之广。
50、三、何谓秋色,它是树叶凋零,由充满生命意象的绿叶转瞬而成萧瑟凄凉的黄叶,小风袭来,一阵阵地从树上飘落,纷纷扬扬回归大地反哺母体。自然界的秋色是美艳但又凄冷的,生命的匆匆不仅是那一林树木,人也无法回避。
51、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52、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53、《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54、译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5、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夏天,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这首诗作于定居草堂的第二年。
56、《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57、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58、《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
59、野望的名句
60、【赏析】杜甫的诗,有不少是悯时伤乱,感叹身世之作。
6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⑺。注释⑴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62、全诗由望字着笔,因野望而生愁,国破家亡,天涯漂泊;近望吐蕃在川西猖獗;远望安史在河北纵横,加之迟暮多病,报国无门,感慨无限。
63、关于村字结尾的诗句有:
64、扩展资料:
6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6、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7、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68、《野望》鉴赏
69、作品名称:《野望》创作年代:初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五言律诗作者:王绩原文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⑴,徙倚欲何依⑵。
70、一、诗《野望》中的名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71、⑺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72、《野望》译文:西山白雪皑皑重兵三城戍守,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因海内战争不息几个兄弟音讯阻隔,我流落天涯潸然泪下身心遥。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我骑马来到郊外时放眼远眺,无法忍受人世间之事日渐萧条。
73、出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
74、出自隋代杨广的《野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