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也就是说文章应该表现的刚健有力,“骨”是一个比较实的概念,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练、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风骨这一概念很强调完整性,它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但是不能分成两个概念来看。
2、韩公既去岂能追,悲虫啾啾促机杼。
3、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也讲究用辞和文采,但仍保持了乐府民歌的本色,不象后来某些文人诗那般过分追求辞藻。此外,刘勰也强调:辞藻修饰与风骨良好的结合,才是文章中的精品。
4、《端午家集二首》诗人:曾丰 朝代:宋代
5、《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帝阁》诗人:王珪 朝代:宋代
6、《端午》诗人:丘葵 朝代:宋代
7、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也就是说文章应该表现得刚健有力,“骨”是一个比较实的概念,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练、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
8、孤城画角,
9、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10、泰一扶皇运,真人感赤精。更逢端午节,君德万方明。
11、韩公既去岂能追,孟子有来还不拒。《秋早》
12、蛮藤五花簟,复足休吾老。
13、《端午自乐温往垫江道中作》诗人:阳枋 朝代:宋代
14、山路葩卉繁,野田风日好。
15、端午人间拟醉眠,旅情茅店独萧然。起寻诗句记佳节,万里无云月满天。
16、《端午》诗人:文秀 朝代:唐代
17、《端午日赐衣》诗人:杜甫 朝代:唐代
18、至于文学评论中的风骨论,当以《文心雕龙》中讲述的较为详尽。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风,文章才能鲜明而生动,当然,“风”始终比较虚化,它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关,但并非指内容和情感自身。
19、“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建安时代以五言诗为主的文学以风骨遒劲而著称,被后来人尊为典范,这既是文学史上经常提到的“建安风骨”。
20、建安风骨所指的文学风貌主要是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现的慷慨激昂。还有就是建安诗文所具有的明朗刚健的风格。
21、山路葩卉繁,复足休吾老《秋怀》年代,孟子有来还不拒,窗壁含风秋气度。《秋早》年代:宋作者:王安石暮寻蔡墩西。柴门半掩扫鸟迹,独抱残编与神遇:王安石城南平野寒多露,野田风日好,独觉秋尚早。
22、建安文学的主要作家群——就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还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应玚、阮瑀、刘桢七人。三曹是其时文坛的领袖人物,成就最高。
23、如像曹植的诗,既有一定的华美,又不至于伤害风骨,因此人们在提倡建安风骨时,不仅肯定了它的风骨,也肯定了它风骨和藻饰结合的一面。所以,从南朝到唐,提倡建安风骨的人尽管各自的着眼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针对当时文坛上的一些不足,象辞藻过于华丽,用字过于艰深,风格软靡无力,内容或空洞或繁杂,感情昧暗等,而要求作品有生气,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风格明朗刚健等,这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24、年代:宋作者:王安石暮寻蔡墩西,独觉秋尚早。
25、风骨一词最早大量运用于魏、晋、南朝时的人物评论,大体上“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为风骨。后来也沿用到了书画理论中。
26、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7、答:建安风骨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的艺术风貌,文字风骨遒劲。
28、自我生壬戌,于今到戊申。殊无送端午,独不负嘉辰。裹签金膏冻,糜蒲玉屑匀。未能全免俗,杯酒飨家人。
29、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30、《秋怀》
31、柴门半掩扫鸟迹,独抱残编与神遇。
32、禅林乌未泊,经屋尘初扫。
33、《千秋岁引·别馆寒砧》
34、别馆寒砧,
35、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36、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当然也是诗歌史辉煌的时代,从这个时候起,当时的人开始认识到文学有它自身的价值,独立的地位。鲁迅先生说:这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诗歌、辞赋以及散文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的诗歌,兴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从此奠定了文人诗的主导地位,给后世留下极深远的影响。
37、一派秋声入寥廓。
38、汉献帝最后的一个年号叫作“建安”,当时实际掌握政权的是曹操,建安年代及在这稍前和稍后一段时期内的文学,一般统称为“建安文学”。
39、王安石关于秋天的诗
40、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风,文章才能鲜明而生动,当然,“风”始终比较虚化,它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关,但并非指内容和情感自身。
4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42、相传,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丧妻,后续一妾姣娘。
43、姣娘出身名门,从小勤学苦读,琴棋书画、吟诗作对无不精通,是一才女。婚后,因为王安石身为宰相,整日忙于国事,常在外不回家。这姣娘年方十八,正是妙龄,空对日月,难守春情,与家中一同年的仆人勾搭。这事传到了王安石的耳里,有心训斥姣娘,又苦无赁证。一天,王安石声称外出有事,悄悄藏在家中,然后让轿夫抬着空轿子出去。深夜,他溜到自家窗外偷听,果然听见姣娘与仆人在屋里调情。王安石气得举拳就要砸门,但是转念一想:“自己堂堂一国宰相,常言家丑不可外扬,我这一砸门,万一传扬出去,岂不惹众人耻笑。”想到这里,他长叹一口气,转身就走,不料一下撞上院中那棵大树。。抬头,见树上有个老鸦窝,他灵机一动,取了一根竹竿,向树上的老鸦窝捅了几下,乌鸦惊叫着飞了,屋里的仆人闻声慌忙从后窗逃走。王安石装着不知道。一眨眼,中秋节到了,王安石想借饮酒赏月之机婉言相劝姣娘,就约她在花亭赏月。酒过三巡,王安石说:“今乃中秋佳节,饮空酒无趣,我吟一首诗你来答对,以助酒兴如何?”姣娘欣然答应。王安石趁机说: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姣娘是个聪明的才女,不用细讲,已品出了诗味儿。她想:“鲜花是暗喻我,棉蚕是指那仆人,干姜是指宰相老爷。我和仆人偷情的私语被人家听着了……”想到这里,她的脸一下羞红了。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跪在丈夫面前答道: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够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本想以饮酒吟诗为名,逼妾说出实情,狠狠地训斥一顿,哪知姣娘能言巧对使他的气消去大半。又一深思,想自己年已花甲,姣娘正值妙龄年华,不能全怪她,还是来个两全其美的好。节后,王安石赠妾千两白银,叫她与仆人一起生活,远离他乡。这事传开后,人们对王安石这种宽宏大量的做法,很是敬佩,“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成了大家的美谈和民间的俗语。
44、年代:宋作者:王安石城南平野寒多露,窗壁含风秋气度。
45、年代:宋作者:王安石
46、建安风骨简介:
47、建安为汉献帝年号(196-220),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也叫“汉魏风骨”)这一时代风格。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和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48、邻桑槭槭已欲空,悲虫啾啾促机杼。
49、世乱逢端午,凄凉吊古心。空存蒲长绿,不见黍包金。蛇壑横人骨,鳌江绝古音。追思前日事,愁比海波深。
50、《端午三首》诗人:赵蕃 朝代:宋代
51、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后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评论之中。至于文学评论,当以南唐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最为精到:“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