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2、“两个黄鹂鸣翠柳”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意思是两只黄鹂在柳树上鸣叫。
3、窗含西岭千秋雪,
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创作背景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6、一行白鹭上青天。
7、草堂前面的小路两旁各种各样的花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竞相开放,引来了嗡嗡的蜜蜂,引来了翩翩起舞的彩蝶,增添了无限春色。四周的杨柳宛如碧玉装成一树,呈现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在春风吹拂下,婀娜多姿的柳枝如绿丝绦一般随风飘舞,也增添了无限乐趣。
8、诗人的视线穿过柳树,看到晴空万里,一尘不染的蓝天,出现一道移动的白线。哦,那是成行的姿态优美的白鹭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诗人以!深刻的印象。
9、杜甫的这篇脍炙人口的绝句,创作于公元七六五年,时年杜甫54岁。
10、门泊东吴万里船。
11、二、译文及注释
12、“两个黄鹂呜翠柳”出自《绝句》作者是唐代杜甫。
13、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14、唐代“安史之乱”后,“诗圣”杜甫(712~770年)流落到四川,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这位伟大的诗人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里,又迎来了一个鸟语花香的春天。
15、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6、(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17、《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
18、两个黄鹂鸣翠柳,
19、一、全文: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1、具体原文如下:
22、(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
23、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24、(3)泊:停泊。
25、一天,诗人杜甫站在草堂大厅,听到黄鹂清脆悦耳的鸣叫声。诗人循声望去,两只黄鹂在翠绿柳枝间相互追逐,唱出婉转动听的歌儿。诗人看着看着,给黄鹂逗乐了,情不自禁地笑了。这可是诗人多年饱受战乱之苦的脸上出现的少有的笑容。
26、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垸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绝句"是诗的名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一团葱绿中点染着两点鹅黄;一片青淡淡的蓝天里一行白鹭勾勒出一条白色的曲线;远处的山,衬托着近处的柳;高岸的屋映衬着门前的水,色彩鲜明和谐,引人入胜。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27、三、杜甫简介
2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9、(1)西岭:西岭雪山。
30、(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31、“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32、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诗,原文如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的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度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两个黄鹂鸣翠柳”是《绝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33、——唐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34、正月三日,诗人辞去幕府,归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随后一年内在蜀地到处奔波,并于岁末病倒在云安县(白帝城)。 在这首七绝中,诗人用白描的笔法,给读者描绘的是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场面。既给人一种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无限生机感觉,也令诗人慨叹自己暮年已至,国家待兴,效国无力的无奈。也只好做那“千秋雪”,遥祝待航的“万里船”了。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平定后约两年的时间,唐帝国从此由盛转衰,开元以前的盛况,再不复见了。饱经战火的国家此刻百废待兴,在此期间杜甫的创作达到了颠峰。其作品大多集中于四十岁以后到终年这段时期。诗人的中晚年生活正是在战火的颠沛流离中,并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