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精选

假如孔子也处于苏格拉底那样的位置他会怎样4

高姿态#的爱 发表于:2024-06-09 点击:62

假如孔子也处于苏格拉底那样的位置他会怎样

1、苏格拉底地不断抨击引起了许多人不满。在他晚年之时,雅典统治者以藐视神明和腐蚀年轻人道德的罪名将他送上法庭接受审判。最终,由501位市民组成的陪审团在经过投票后判他有罪。

2、孔子作为中国的教育祖师,他是完美道德化身的圣人,上天将宗法制道德赋予了他(“天生德于予”),他的使命是“诲人不倦”,学生只能接受他的权威思想。

3、在个体道德修养方面,都是注重身体力行、节制自律。但孔子的德以礼为基础,而苏格拉底的德是以法律与理性的至上精神为基础。

4、但孔子具有君重民轻的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苏格拉底则不然,他认为人人都需要获得知识,那是神所赋予的。

5、三、苏格拉底之死

6、苏格拉底注重逻辑与思辨,要求概念反映本质特征并具有普遍意义,结论依赖于推理与论证过程;而孔子注重于感悟与经验,结论不需要详细的论证过程。

7、当时雅典的检察官要求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可是这一建议立即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其中反对声音最高的偏偏就是之前判处苏格拉底有罪的雅典公民陪审团成员。因为这些人虽然讨厌苏格拉底,但却并不想杀死他,更不希望自己成为杀他的凶手之一。因此,大家建议采用一条折中的判罚:将苏格拉底驱逐出雅典。

8、坚持“有教无类”思想。作为中国教师始祖的孔子,首开私学,广收弟子,打破了春秋之前的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苏格拉底学生也是来源于各个阶层与领域。

9、维护与批判现存制度

10、孔子主仁,主和,主“和而不同”,主“不患寡而患不均”,主艺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在社会管理上主张“万物相生而不相害,道不同而不相悖”,这一连串的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理想图景现代重建,离开孔子的人文坐标,中国人无法找到第二个人取代他的贡献。即便象老子、庄子,这样的民族巨擘,在中华文脉的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影响,也无法与孔子相伯仲!

11、人类文明、文化、科技等都有集大成者,若要突破需要时间来累积,不能为了突破,而不顾发展规律的破坏。

12、脱离了发展规律,就会造成退步,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毁灭。

13、德性为首与知性为先

14、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古希腊知识分子具有独立性,中国古代文人具有依附性。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思想,专制制度下的国家权威重于一切,民主制度中则人权最神圣。这样的不同社会制度与教育,也决定了中国与西方知识分子人格特征的不同。

15、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相似性:

16、苏格拉底侧重于思,孔子侧重于行。这样差异的更深的根源,是由于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价值取向与认知特征不同,东方人不善于主客体分化机制,虽然能质朴地接近与再现自然,但也阻碍了抽象化的理性与逻辑的发展。

17、不管你是否承认,先哲就是先哲!几千年的黄帝内经一直沿用至今。现代人没能超越,这就是先哲!!!

18、苏格拉底处身于民主发源地,则反对极端民主制度,倡导理性的民主制度,苏格拉底是具有批评精神的学者,要求自己坚持正义而不能参政。

19、开创启发式教学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明孔子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更是现代西方启发式教学的起源。

20、这个问题,是个民族文脉源与流的问题,是归纳与演绎的问题。

21、这样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东西方各自科学发展,古希腊一系列科学体系能够得以建立,中国正是缺乏逻辑与抽象性思维,科学就具有先天不足,中国读书人更多地涌入感悟作赋的大军,或踏入学而优则仕之路。

22、教育内容

23、一个民族精神文明起点上的导师是无法取代的,无论你是反对他,批判他,或者是支持他,拥戴他,孔子都会象大山一样地存在,因为讨论一个作为东方大国的文明资质,文脉渊源,社会伦理的价值与时代延伸,后人无法离开原点,原创和始基。

24、苏格拉底住在奉行民主的雅典,但他对当时的社会制度依然感觉到有所不满,因此不断批判雅典民主制度。此种行为有点类似于今天网络上的一些杠精。苏格拉底经常还把自己比作是一只牛虻,因为雅典好像一匹骏马,但由于肥大懒惰变得迟钝昏睡,所以需要他这只牛虻紧紧地叮咬它,刺激它,从而使它能从昏睡中惊醒并焕发出新生。此处引用诗人艾青的一句经典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25、人类之所以把苏格拉底,孔子的时代称为“轴心国”时代,是因为那个时代是人类由野蛮向文明,由感性转向理性,由文盲转向教育启蒙的时代。

26、偏感悟与重逻辑

27、教学手段

28、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29、就智慧而言,一代超越一代。但处理人际关系,家国理念,不一定能后代超越前代。为权力斗争,必须要建立邦泒体系,各种关系,理念,行为就要从泒系利益岀发。如果是这样话,集团,邦泒观念,就超不过前人大同的理念了。

30、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与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后世公认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如果说我们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孔子,那么苏格拉底就是西方的“孔子”,他的思想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可以与孔子对东方世界的影响相媲美。由此可见苏格拉底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

假如孔子也处于苏格拉底那样的位置他会怎样

31、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美德即知识”的命题。美德是指理性知识,苏格拉底那里知性与德性是统一的,但更重视知性;孔子更重视政治道德,知识是次要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32、重视人的道德品质修养。他们都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重要内容。

33、认为没有突破,那是对2000年左右人类发现的否定,形而上学的认知。

34、孔子作为中华民族的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乃至艺术等方方面面的奠基者,具有原创性,开拓性的民族文明筑基之功。他的贡献至今在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指向,民族心理。

35、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与苏格拉底所处古希腊,都处于社会的转变动荡时期。二人的政治态度则截然不同,孔子处于专制社会,尊崇西周的宗法等级制度,强调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秩序。

36、二、“活着不是目的,好好活着才是”

37、按理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被驱逐总比接受死刑要好。可是,这回却轮到苏格拉底不干了。他对众人说:“不管我在哪里,不提出质疑,我就活不下去,没有省思的生活不值得活。你们也可以对我处以罚款,可是我什么也拿不出来,我不是有钱人。”

38、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奉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内圣之道,“学而优则仕”反映了孔子教育服务于政治的思想。两种文化价值取向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

39、所谓的没有突破,那是包括提问者在内的某些人的固化认知,如果没有突破,2000年左右的人类发展就不会是这个样子。

40、追求知识的传统与独立的批判精神的结合,应该是知识分子的特质,西方的知识分子的这种特质有利于科学的进步。中国读书人缺乏西方知识分子那样追求知识的传统,更多地流入或依附于政治领域。

41、由于苏格拉底拒绝妥协,最终法庭判了他死刑。不过,多数雅典人可能并不希望真的杀死苏格拉底,因此以宗教庆典为由,推迟了死刑的执行日期。在此期间,苏格拉底处于无人看管状态,只要他想跑路,随时都可以逃之夭夭。苏格拉底的学生们担心老师的安全,纷纷劝他逃跑,可苏格拉底却对众人说:“既然我不能永远活着,那又何必苟且偷生?活着不是目的,好好活着才是。我曾在雅典的法治下过着很好的生活,如今我已准备好接受惩罚。”苏格拉底临终前的这番话可谓是一语道破人生的意义。

42、尚贤与爱智

43、应该探讨的是人类在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500年之间,为什么在全球很多地方突然出现的思想哲学大爆发,老子,孔子,佛陀,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

44、教育对象

45、如伏尔泰说:“孔子既没有给予他们新的世界观.....他只是传授古代法则的智者”;而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没有智慧,“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他只是“爱智慧者”,苏格拉底的聪明就在于认识到自己所不知。这种思想一直激励与推动着西方理性主义进步。

46、到了执行日,苏格拉底被判处服毒芹汁自尽。他的弟子们以时辰尚早为由乞求他晚点再喝毒芹汁。可苏格拉底却平静地拿起毒芹汁一饮而尽,终年70岁。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苏格拉底  
>>以下同类内容推荐阅读:

1. 发朋友圈秒赞的句子,高情商文案经典语录

2. 简短祈祷的句子经典,寺庙祈福文案短句

3. 被美食治愈的文案,走心又走胃的美食短句

4. 形容春运的句子,过年回家路上的心情文案

5. 晚辈结婚长辈怎样祝福,这些祝福句子很合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