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
1、只要有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古制;只要符合大事,就不必依循旧章。夏、商的衰微,是因为不变法而灭亡的;禹、汤、武王三代的兴起,是不相互因袭而称王的。因此圣人执政法律和时代一起变动,礼制与习俗一起变化。
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3、衣服器械,各自方便他们的使用;法令制度,各自依照他们的适宜情况而制定。因此改变古制无可非议,而依循旧俗不值得赞美。
4、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5、淮南子·汜论训
6、出自于汉朝刘安的《淮南子》,是其《汜论训》里面的一句话,原文是“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7、不日新者必日退。(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8、本小题考查的是实践。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关注实际,突破成规陈说,②③符合题意。
9、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经)
10、原文是:“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11、这句话出自于汉朝刘安的《淮南子》,是其《汜论训》里面的一句话。当然,原文是说“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大意是说,人们应该基于当下现实,如果百姓能够获益,不必效法古代规定;如果能把事做得体,也不必遵循俗法。
1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13、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14、语出汉代刘安编纂的《淮南子·氾论训》。
15、“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淮南子·氾论训》,相传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因此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6、《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
17、请问您是写错了吗?
18、“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意思是:治理国家有常法,但利于百姓是根本。何为利民?简单来说,就是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过上幸福的生活。在孔子看来,利民的首要任务是使百姓先富起来,然后在富民的基础上教化民众,使其能够富而不骄、富而好礼。
19、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汉•刘安)
20、德贵日新。(康有为《论语注》卷九)
21、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
22、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2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西汉刘安的《淮南子·汜论训》,原文是:“荀利于民,不必法古;荀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24、我搜到的是不必法古的上一句:苟利于民
25、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26、“不必法古”中的“法”意思是效仿,效法的意思。
27、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28、“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西汉刘安的《淮南子·汜论训》。
29、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3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
31、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到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引用的经典名句。习总书记说:“法治领域改革有个特点,就是很多问题都涉及法律规定。改革要于法有据,但也不能因为现行法律规定就不敢越雷池一步,那是无法推进改革的,正所谓‘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需要推进的改革,将来可以先修改法律规定再推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