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1、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还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是以无为遵道为正,以智谋为奇。
2、仁爱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
3、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4、仁: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
5、毛泽东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
6、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
7、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8、文化影响
9、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
10、儒家思想的源头来自于成、康时代的周礼,而孔子和周礼的关系是:孔子的儒家思想继承、维护、和完善了周礼。首先,我们说儒家思想源于周礼。所以,孔子并不是这一思想体系的原创者,而是这一体系的集大成者。
11、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儒家思想的流变。
12、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
13、遵道是成大事的根本,奇谋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14、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成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15、对于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中国现有的一切都是以传统为基础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代很多外国思想家正在反思社会的运行模式和走向,并感觉到了其中的潜在危机。很多思想家反思的结果就是:把目光投向中国,而他们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庸思想。
16、儒家是中国古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和墨家并称显学。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在汉武帝时,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17、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18、反之,遇事能先顾及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则处于“位势低”境地。位势低者如山之谷,水必住低处流,于是众人从之,可谓势在必然。
19、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
20、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21、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提出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儒家思想核心,就个体而言,是仁义礼智圣德性论“五行”思想;
22、老子曰: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
23、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理学家朱熹提倡父权绝对化。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24、墨子最初提出'儒家'一词,以与自己的墨家相区分开来。当时墨儒两家互为竞争对手,并称为当时的显学。有意思的是,'道家'一词也不是老子提出的,而是由西汉研究黄老思想的学者司马谈(司马迁的父亲)提出的。
25、九大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更是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26、最后,儒家的精髓是”信“。”信“就是诚信,一个人只有讲诚信,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一次投机可能会获得利益,但是长久的看,没有诚信的人终究会被社会淘汰。
27、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28、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9、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0、(3)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注入了不少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31、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
32、孔子的礼学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文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适用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政府,而有序、制度的社会是建设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文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髓。
33、是“仁”、“义”、“礼”、“智”、“信”,反对“过”与“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谐。
34、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
3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36、老子曰:善于用人的领导人处于低位势。也就是说,凡事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尊重他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人,就处于“位势高”境地。
37、治大国若烹小鲜
38、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9、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40、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
41、有儒家走狗说汉唐盛世是儒家创造。
42、老子曰:管理治理众人并有事于天地,最好的办法莫如农耕那样。
43、中庸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和重要性必将日益显现出来,这一点已经有所表现。中庸之道是世界上最具有连续性的文化,也是中国众多文化流派中最具有价值的核心精神和观念。
44、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45、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46、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
47、儒学领导力
48、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49、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
50、“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51、圣人也无所谓“仁爱”,而把百姓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他顺从于道自然发展。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
52、就社会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爱、厚生,公平(涵盖“中”)、正义(涵盖“正”),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等,它是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53、为人要“仁”,对人也要“仁”。
54、扩展资料:
55、儒家思想简要介绍:
56、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7、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
58、治人事天莫若啬
5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60、(1)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61、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
62、欧洲人信基督,近代文明产生于西方,在全世界开疆拓土,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横扫欧亚的蒙古信仰的是长生天。汉唐盛世的中国信仰的是道教佛教。犹太人也信神。教义上写着犹太人亡国后,会在神的一力量帮助下重新建国的。结果在美国支持下,犹太人又重新在自己的土地上三上国,就是以色列。
63、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
64、段玉裁注《说文·言部》曰:‘谊、义,古今字,周时作谊,汉时作义,皆今之仁义字也。’义有君子义与小人义,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是也。”(陈志岁《载敬堂集·民说》)
65、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66、这个仁和礼,是“克己复礼以为仁”的意思。
67、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68、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69、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
70、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
71、墨家思想的精华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
72、老子曰: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办法。也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73、其次,儒家的精髓是”忍“。古人说百忍成金,”忍“是一种能力,是抗压能力,自我接纳力的集中表现,也是情商高低的主要指标。一个人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就能成就多大的梦想。
74、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75、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
76、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77、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以下十句话正是《老子》的精髓所在。
78、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79、也就是说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要强制它,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它、灌溉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获得丰收。
80、道教佛教都带有老天爷,神的观点。首先信仰神可约束住人心的阴暗而不至于特别阴损。其次也许是有神的力量吧能让国家昌盛。
81、善用人者为之下
82、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孔子在“仁”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孝、悌、忠、恕、仁、义、礼、智、信等思想内在的道德学说,并已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作为最高的政治理想。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
83、贯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理”——周、张、程、朱的理学思想、“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
84、此外还有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85、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86、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领导哲学从阐释世界与人生最本源的规律出发,得到了对领导理论最精辟的阐述和分析,并且对领导的内涵做出了最为本质和精准的界定。“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明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
87、(2)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88、而且,'儒家'这一词也不是孔子提出的,而是与孔子同时代的另一位圣贤墨子提出的,参见《墨子·非儒》。
89、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谊)者,人所宜也。
90、无为而无不为
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91、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92、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93、那儒家创造的吗?汉初信道教唐初信佛教,与儒家有一点关系?汉唐后来用了儒教教开始昏腐走了下坡。做人不能颠倒黑白。
94、儒家思想的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
95、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
96、儒家思想的主要精髄,简单的说就是仁义礼智信!
97、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
9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99、儒家本源思想,是周礼,即成、康,也就是周成王和周康王制定的周礼。
100、墨家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意即人人平等互助互爱。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
101、不管它精髓就看它效果,用了2千年腐朽换打了2千年。
102、这便是商末周初的历史进程,在这一历史进程的过程中,成、康两位国君制定了一整套维护巩固周王朝稳定发展的礼乐典章制度,即周朝的法律和文化价值观,也就是周礼。
103、当代发展儒学思想主要用于企业的管理,应用儒学思想延伸出的领导力智慧是当代企业领导者的必修课,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了当代管理者核心理念。
104、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爱。
105、首先,儒家精髓是”孝“。所谓百善孝为先,”孝“不是绝对顺从,是要能将心比心为父母着想。只要有了”孝心“,这个人的行为就不会太出格,就有了责任心,知道礼貌待人,心智上才算基本成熟。
106、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需要的则是“礼”,这个“礼”其实不是礼貌的意思,是周礼,“克己复礼”,就是孔子的理想是要恢复周朝时的“礼”,因为他崇尚的是:“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107、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
108、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109、世上有哪个民族不信教呢?
110、周成王是周武王之子,周朝的第二任国君。周康王是周成王之子,周朝第三任国君。在成、康两位国君执政的这几十年里,大分诸侯各邑,制作礼乐典章,使社会长治久安,被称为'成康之治'。
111、其实就是孔子对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直接体现。
112、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义”、“礼”、“智”、“信”,反对“过”与“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谐。儒家思想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家的创始人为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遭受重创。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113、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
114、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孔子认为在大同的世界里,全世界的人不仅爱自己的家庭,也爱自己的父母和孩子。而是彼此相爱,爱这世界上所有的人。孩子可以得到温暖和照顾,孤独的人和残疾人有所依靠,男人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一个满意的家。诈不盛,盗不乱,路不拾遗,户不夜天,人皆言修,选贤任能。这是尧舜时代理想化的、传奇化的原始社会场景,也是孔子向往的最高理想社会。
115、“周礼”其实比较像是一本包含了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一本“行为守则”的书,它像是一种标准,一种代表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标准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