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背景
1、智者学派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它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例如,"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它一下子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我们有理由把智者运动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把普罗泰格拉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2、孔子与苏格拉底分别生活在中国与希腊。孔子生活在中国的春秋末期,正值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过渡时期。苏格拉底生活在希腊城邦奴隶制的衰落时期。两人虽处于不同的时期与国家,但却肩负着相似的历史使命。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纷乱,王权倾颓,诸侯势盛,各阶级之间剧烈变动,表现在社会风气上是礼崩乐坏、道德沦丧。这是一个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传统的社会规范对人们已失去了约束力。苏格拉底生活在希腊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已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雅典是依靠民主制而强大繁荣的,并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到了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民主制却走过了头,演变成了极端的民主,竟发展到用抽签的办法来选举官吏和陪审团团员,把城邦交给偶然中签的人管理,中签者良莠不齐,贤能者不能掌握城邦的命运。此外,当时社会上守法的风尚也正在消逝,个人为所欲为和奢靡的风气不断滋长,人们竞相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传统的宗教信仰业已动摇,而当时活跃于雅典的智者却大力宣传足以导致无原则、无是非、无道德的相对主义、个人主义的观点,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总之,整个雅典城邦呈现出一幅动荡、衰败的景象。
3、异中显同
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异同。
5、而西方的苏格拉底的思想则蕴含着西方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科学精神。
6、相同点:都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不同点: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各种知识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础;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主张知德合一;②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德性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派,不遗余力的加以攻击。
7、相同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都在人的价值方面强调理性、否定绝对权威。不同点:但是智者学派片面强调人的需要,否认对人的约束,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需要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强调美德对于人的重要性。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限定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8、柏拉图学园创办背景:
9、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条件
10、重智轻仁,崇尚智慧知识,为科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使西方人勤于思考、探求新的科学知识。
11、传统社会规范失去了对人们的束缚力,孔子痛心于传统礼制的淡化,所以极力维护。
12、孔子以“仁”为基础,在道德领域内确立情理精神,以仁为核心,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准则。
13、同中存异
14、苏格拉底以“善”为基本价值取向。“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
15、中国的思想家孔子代表文明传统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精神轴心——人文精神。
16、孔子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混战,整个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17、二者都有如此强烈的现世情怀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同的途径“教育”?作为思想家和教育家,从更深的层次上分析,这与两者的人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哲学思想来看,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人学思想是他们关注社会人生和道德教育的根本原因。在中西方哲学史上,由于思想传统、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二者的人学思想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关注现实人生,从而注重伦理道德教育问题却又是二者人学思想的共同旨趣。在希腊,早期的哲学主要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但苏格拉底认为,置社会人事问题于不顾而去思考冥冥之天或茫茫宇宙中事物的起源问题是愚蠢的。与苏格拉底一样,在天、人关系上,孔子继承了西周时期重人事轻鬼神的现实主义思想,而持有强烈的现世情怀。在孔子看来,生的问题和人的问题还没有弄清楚时,是没有必要去谈论“鬼神”和“死”之类的问题的。对于饱含现实主义思想的孔子而言,人生之前或人死之后,抑或人以外的问题,同样都属于无实际意义和现实效用的问题。孔子与苏格拉底都对现实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都通过文化的自我体认
18、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人为本”的朴素理念。
19、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产生了一群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就是"智者"。他们虽然没有共同的学说和理念,但都具有教青年人以生活智慧的专门能力。从智者苏格拉底开始,这些智者大多具有高超的学识,为柏拉图学园的创建提供了高质量的师资。
20、他提出“德行就是知识,知识就是美德”,这里的“知识”和“德行”相当于儒学思想中的“知”和“行”,他希望人们努力学习知识,为善为德,善是人的本性,是整个世界的终极准则。
21、苏格拉底在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的基础上,把因材施教原则贯穿于整个活动中,他自称“我愿同样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任何人愿意和我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我都乐于奉陪。”
22、孔子极力推崇三代的传统礼制,主张以礼制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人际关系,从而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23、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教育思想,但他们在时代背景、安邦之道、价值取向等方面却有着不同的表达。
24、孔子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因材施教”这个命题,但他的教育实践都体现了各因其材的思想。
25、苏格拉底处于古希腊奴隶制度衰退时期,梭伦改革带来的民主繁荣已成过眼繁花,民主制已被暴政和专政代替。
26、从二人生活的社会背景看,他们都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旧秩序在崩溃,急需新秩序的引导。
27、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异同。
28、而中国的孔子在对待天人关系上,与苏格拉底有着共性,他传承了西周重人事轻鬼神的思想,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现实主义思想。在孔子看来,生的问题和人的问题远远在“鬼神”和死的问题之上。
29、在公元前6世纪之前,希腊城邦的教育只在贵族中间流行,贵族的男孩子们长到一定年龄,会接受年长者的教育。这些年长者通常被称为"爱者",年幼的学生则被称为"被爱者"。如果一个贵族男青年没有接受过来自年长者的教育,会被认为是耻辱的标志。
30、(1)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2)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3)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背景
31、古希腊早期崇尚哲学思辨,认为哲学是“爱智慧”,哲学关注自然现象研究,认为星辰大海的道理才是哲学人的终极追求。
32、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提出的有共同背景:
33、救国安邦之路
34、因为思想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差异,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学术思想个有特点。但是二者区有着相同的旨趣,都关注现实、关注人生,重视道德教育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
35、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提出的有共同背景:孔子与苏格拉底分别生活在中国与希腊。孔子生活在中国的春秋末期,正值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过渡时期。苏格拉底生活在希腊城邦奴隶制的衰落时期。两人虽处于不同的时期与国家,但却肩负着相似的历史使命。
36、思想价值取向
37、如其弟子颜回、子贡、司马牛等学生家境不同、性格各异,对于何为“仁”的问题看,孔子给出了“克己复礼为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不同答案。
38、但重仁而轻智,影响了某些中国人过于重视人情关系,容易突破道德底线,这不利于文明进步和发展。
39、但是,苏格拉底清醒地看到,将思考茫茫宇宙星际放置于现实人事之上是极其不明智的。
40、古希腊哲学早期已自然观研究为主。后来,因为受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人们无法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希腊的“智者学派”,“智者学派”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可以认识的。
41、另外,两位都在政治与文化上有着远见卓识,都认为教育对于国家兴衰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他们都认为教育要因材施教,关注个性。
42、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
43、这时,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箴言,把人类认识的方向从自然转向人自身,由此开启了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先河
44、雅典是依靠民主制而强大繁荣的,但到了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你民主制却走过了头。此外,当时社会上守法的风尚也正在消失,人们竞相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传统的宗教信仰已经动摇。
45、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提出的有共同背景:来源:张素玲,《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6卷第1期。
46、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雅典的城邦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雅典由农业国之一域迅速发展为工商业城市,雅典也成为一个海上力量强大的国家。随着贸易的发达和商品经济的繁荣,雅典形成了一个富有的商人阶层。
47、柏拉图学园是由柏拉图创办的一所典型的私人高等学府,是柏拉图反映自己学术思想的心灵家园。他以私人学者的身份主持工作,传授思想,属于教派团体性质的典型私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