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精选

刘基传原文及翻译156句精选

冷眼观世界 发表于:2024-06-09 点击:63

刘基传原文及翻译

1、(13)又如:历物(分别研究事物之理);历家(专门观测推算历象的人)

2、历齐河。——清·姚鼐《登泰山记》

3、平地无有五谷种。谨防四野绝人烟。

4、口齿自清历。——左思《娇女》。又如:历然在目

5、大狮吼如雷,胜过悼百虎,

6、贫者一万留一千。富者一万留二三。

7、季满常开通盛孙喜秀严著始福守明继意大合(北宋刘筠《均轩公》)。

8、(4)又历历可听;历历在目

9、刘伯温和宋濂常常伴随朱元璋左右,刘伯温主要作用发挥在军事方面,而宋濂的作用则在文史方面,宋濂常常给朱元璋讲述古代王侯将相治国理政的道理。不仅如此,朱元璋还让宋濂做朱标的老师。朱标乃是朱元璋长子,后来的大明朝第一位太子,可见朱元璋对宋濂的认可。

10、贫富若不回心转。看看死期在眼前。

11、九愁尸骨无人检。十愁难过猪鼠年。

12、(1)分明,清晰[clear]

13、有人印送,勿取金钱。

14、文以明理,而气以行之。气不昌,则辞不达;理不明,则言乖离而道昧。……老凋丧之后,宴安游惰之习,胜以聪明敏捷之才,乘其在外急名之气,窃取糟粕,剜挑组缀,以耀聋瞽、袭声誉者,纷纷皆是。……及待罪居越,得宋君景濂《潜溪集》观之,然后知造物之不丧斯文,而光岳之气犹有所钟也。景濂世居金华,从侍制柳先生、侍讲黄先生游,二先生皆以文章鸣于世。景濂合二先生之长,上究六经之源,下究子史之奥,以至释老之书,莫不升其堂而入其室。其为文则主圣经而奴百氏,故理明而辞腴,道得于中,故气充而出不竭。至其驰骋之余,时取老佛语以资嬉戏,则犹饫梁肉而茹苦茶、饮茗汁也。呜呼,文天下之文,理众人之理也!人有才而能学者,皆可以致其极。何作者之不少,而造者之不多也?吾于是乎深为之悲,而窃为之喜也。

15、刘基,字伯温,1311年生,1376年卒,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明朝的开国军师,被誉为“渡江策士第一,开国文臣无双”。宋濂,字景濂,浙江金华人,1310年生,长刘基一岁,1381年卒,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金华理学的正宗传人,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史均有传。一般认为,刘基最好的朋友可能就是宋濂了,而且从哪方面说,他们都是最匹配的一对:两人同被认为是开国文臣之首,文章成就也难分高下;两人的交往也是真挚、深厚和终身的。自古文人相轻,像他们这种身份和地位,能有这种交谊,史所罕见。

16、歷、歴lì

17、刘基对宋濂的关怀与推崇也是真诚的。如《翰林学士承旨潜溪先生像赞》所述:“名满天下,文传四夷。温温君子,为帝者师。”对其文章更是推崇,曾直言宋濂第一。并在《潜溪后集序》对宋濂的文章之妙作了具体阐述:

18、世上有人行大善,遭了此劫不上算,

19、我歌何太苦,触事增百忧。忆离溪上舍,久客城东楼。钩经语衮衮,舞剑光油油。五穷作奇祟,六鑿为深仇。昏眸眩翳镜,秋骨束算筹。取憎鬼亦唾,出谒人谁谋?有美济时彦,来自处士州。金茎擎白液,玉瓒含黄流。长山同蹑履,严濑仍维舟。雨花掠篷走,风蒲向人愁。冒险前至歙,计程几经邮。……贤躅访阙里,仙踪索浮丘。乌聊就神卜,绮席征童讴。颖滨所谪宦,绩溪倚荒陬。……徘徊望泾邑,迤逦焉能留?……泮宫共一榻,江树闻鸣鸠。钟阜足游衍,龙湾更夷犹。谈锋述王霸,政柄分嬴刘。……一旦分客袂,三年感灯筘。……死生怀契阔,悼死隔明幽。恶怀不可抑,衰涕何能收。……得酒且自喜,锢情欲谁仇?床头有《周易》,归去推刚柔。

20、天也翻。地也翻。

21、(10)选择,选定[select]。如:历吉日(选择吉祥的日子)

22、三点加一勾,八王二十口,

23、君子以治历明时。——《易·革》

24、朱元璋不仅请了宋溓,连大名鼎鼎的刘伯温,以及叶琛、章溢等浙东名士都被朱元璋请来。论诗词文学,宋濂首屈一指,朱元璋任命宋濂为儒学提举,做文人墨客们的领袖。

25、若问大平年,架桥迎新主,

26、(1)(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27、年,方国珍首先在浙江台州起兵,腐败无能的元朝统治者,为了将农民起义镇压下去,被迫起用刘伯温为江浙行省元帅府都事,几起几落先后担任江浙行省枢密院判、行省郎中,但上报朝廷时,朝中当权者排挤汉人,借口刘伯温原只担任过儒学副提举,按资只能迁总管府判,实际上反而降了级,且又失去了兵权。刘伯温对元朝失望之极,就逃归青田。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潜心著述。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创作了著名的《郁离子》一书。

28、上元甲子到,人人哈哈笑,

29、而刘伯温的两个儿子从此也跟随了父亲一样,都没得到一个善终的结局。

30、问他笑什么?迎接新地主,

刘基传原文及翻译

31、(7)又如:历位(逾越位次);历阶(越阶而上);历涉(度越)

32、(6)又如:历世(历代,过去的各个朝代);历叶(历代;以往各代);历稔(历年,连年)

33、犀牛现出尾,平地遇猛若,

34、刘伯温死后,朱元璋依旧对他有怀疑。便派人刨开了他的坟墓据掉了他棺材头,其意思就是让他后人不能再出人头地,这样便不会有人对大明王朝产生威胁。

35、铜历为棺。——《史记·滑稽列传》

36、银钱是个宝,看破用不了,

37、《明史·刘基传》记载:洪武四年正月赐老归,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见。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

38、(5)又如:历聘(游历天下以求聘用);历国(游历各国);历行(遍行,走遍);历块(穿过一国如过一小块土地。比喻迅速);历说(游说)

39、遭了此劫不上算。还有十愁在眼前。

40、(1)历法,历术[calendar]

41、汉高帝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长沙定王刘发——舂陵节侯刘买——郁林太守刘外——巨鹿都尉刘回——南顿令刘钦

42、但他没有想到,朱元璋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反应平平,只是语气平淡地让他好好休息,并没有对这件事情进行过多的追问。

43、(3)又如:航海历

44、先后连任官职);历职(先后连续任职);历正(古代主管天文历法的官

45、(14)扰乱,触犯[offend]。如:历法(违犯法纪);历乱(胡乱,杂乱无序)

46、(3)又如:历齿(牙齿稀疏)

47、若问瘟疫何时现。但看九冬十月间。

48、之后,在其儿子陪伴他回到家乡之后不久,刘伯温彻底与世长辞。

49、人民喊真主:

50、先生劲气类松柏,压倒柔脆千蒹葭。发为人文疾于电,砚墨衮衮翻群鸦。便合催归玉堂署,天子左右宣黄麻。如何摒却东海上,使采晨术餐晨霞。一朝闽寇掠乡部,蜂营蚁队来无涯。先生仗剑募骁壮,带甲十万人无哗。……鸿勋垂成事或变,志士扼腕徒咨嗟。迩来漂寄在道路,东西不定如栖苴。……空堂悲坐发孤咏,风刺欲斗离骚家。岂惟草堂诗止疟,妙句亦可苏痿麻。悬灯疾读但吐舌,不觉唇颚相掀呀。文场自合推第一,俯视诸子百倍赊。黄钟大吕正醇鬯,桑间濮上谁淫哇。群仙谪下暂狡狯,莫忘旧种瑶池花。鉥肝刿肾竟无益,不如养性袪阴邪。他时紫府或有召,会驾五色麒麟车。

51、在西汉末年,担任南顿(今河南项城)县令,娶樊重之女樊娴都,乃汉光武帝刘秀之父。

52、先隐居江苏丹徒,后又寓住浙江临安,每天纵酒西湖,以抒发心中忧愤。

53、(6)超越;超过[surpass]

54、人人都一有双眼。

55、一愁天下纷纷乱。二愁东西饿死人。

56、词性变化

57、盛国为梁栋圣朝恩泽崇诗书传奕冀恒泰庆奇逢(刘统勋刘墉)。

58、命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牺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礼记·月令》。注:“历,犹次也。”

59、一路经行,是艰辛的;对此行前景,也并不太乐观。及至南京,虽也有一段时间的风华意气,可曾几何时,又得唱起《太苦》之歌?

60、人人喜笑,个个平安。

刘基传原文及翻译

61、任汝金刚铁罗汉。除非善事能保全。

62、行善者可保,作恶者难逃。

63、可是当锯掉刘伯温棺材头后,却发现棺材里面只有一本书。这本书正是大明律法,而大明律上六个大字“开棺见尸者斩”暴露在外。

64、朱元璋攻下婺州后,王宗显聘宋濂为郡学五经师,但他一直未有履职;刘基对朱元璋的礼聘几番推拒,直到四人(加上胡深、章溢)一致决定接受礼聘,才共赴南京。在赴南京投奔朱元璋的途中,刘基与宋濂写下了富有意味的两首唱和诗。刘基的是《泾县柬宋二编修长歌》,宋濂的则是《和刘经历韵》。两人互道彼此在元时或虚或实的官衔,难道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宋濂的诗,对刘基的人生事业作了简单的回顾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互相劝勉与激励:

65、敬重天地、神明、父母、再要敬惜字纸。五谷。

66、富者捐资刊出版。贫者抄写天下传。

67、逍遥在。乐无边。

68、刘伯温与宋濂是同事关系。

69、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没什么反应,《明实录·刘基传》仅记载“上痛悼之,赐遗甚厚”。此后四年中,关于刘基死因,明朝上下都没有质疑,直到洪武十二年才被提起。

70、(2)历书,按当年的日、周和月顺序载有天文学等资料的出版物[almanac]

71、谨当切记。

72、身不历农亩之劳。——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73、鉴于他们之间真挚的情谊,后人常将二人并称。丽水何镗于嘉靖丙辰仲春合刻宋濂《龙门子》、刘基《郁离子》为《刘宋二子》;其实时人也有“刘宋原来不分家”的味道了。如陶安劝二人出佐朱元璋,作《寄刘伯温宋景濂二公》并寄二人;后来他们来到南京,陶安作《喜伯温景濂辈至新京》也是二人并提。

74、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楚辞》

75、遍历名山,博采方术。——前蜀·杜光庭《李筌》

76、年,刘伯温归附朱元璋,1368年,因事情得罪李善长,又恰逢刘伯温丧妻,朱元璋就批准他告老回家。不久,朱元璋想起l刘伯温劳苦功高,亲自写了封信,召他回京,赐赉甚厚,进兼弘文馆学士。1370年,授刘伯温诚意伯。到1371年,才又允许刘伯温回家。刘伯温回青田后,仍章问朱元璋起居情况,撰《平蜀颂》。

77、东汉刘秀皇族“刘氏堂号”祖源密

78、是文言实词。

79、朱元璋知道,这是自己订立的法律,人死后不得挖人家的坟,要不然是要被处斩的。朱元璋羞愧难当,于是命人厚葬刘伯温。倘若刘伯温不了解朱元璋,在棺材里边放一些陪葬品,那么刘伯温的家人都要受连累,他机智的用这样的办法,避免了自己死后有可能得暴尸荒野。

80、虽是谋为主,主坐中央土,

81、刘伯温与宋濂是同僚关系。

82、(8)通“枥”[manger]

83、有人看破几件事。逍遥快乐是神仙。

84、(3)逐一;逐个地[onebyone]

85、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吉尔百姓于朕志。——《书·盘庚下》

86、(12)审视;察看;推算[examine]

87、刘基与宋濂两人身上还有一非常可贵的共同点就是,均多贫贱之交。刘基屡屡直言的最相友善的朋友,往往是无名之辈;宋濂为李歌、杜环、李疑等下层人物作传,也显示了非常可贵的品质。

88、天有眼。地有眼。

89、果然是个宝,地下裂不倒。

90、(9)又如:历仕(做官);历官

刘基传原文及翻译

91、在此后的日子里,不管世事变迁,人势沉浮,两人友情与日俱增。宋濂几次科举落第后,长期在浦江仙华山、郑氏义门一带读书、授经,刘基为其写下了《寄宋景濂四首》、《送龙门子入仙华山辞》、《青萝山房歌寄宋景濂》、《潜溪后集序》等动情诗文。在《送龙门子入仙华山辞》序说:“龙门先生既辞辟命,将去,入仙华山为道士,而达官有邀止之者。予弱冠婴疾,习懒不能事事,尝爱老氏清净,亦欲作道士,未遂。闻先生之言,则大喜,因歌速其行。先生行,吾亦从此往矣。他日道成为列仙,无相忘也。”这里刘基显示了与一般人不同的态度,可谓宋濂的知者。从后来刘基的几度辞归行为看,所言不虚。邦无道则隐,这是他们共同的志趣。

92、这件事情之后,刘伯温仿佛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也隐隐约约地明白了朱元璋的想法,也就是在这一年的三月末,刘伯温的病情开始逐渐加重,已经到了无法活动的地步。

93、明朝建立后,宋濂为翰林院学士,编修史书、法典都是在宋濂的主导下完成。总之,在明朝初建的时期,宋濂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94、刘伯温故居为五开间,他祖上五代都住在那儿。1311年6月15日,刘伯温生于该处;1375年4月16日死于该处。现存有刘伯温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

95、历两京左右通政。——清·张廷玉《明史》

96、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孔雀东南飞》

97、行善之人得一见。作恶之人不得观。

98、与这首诗适成映照的是,至正二十六年,宋濂丁母忧在家,作《忆与刘伯温、章三溢、叶景渊三君子同上江表,五六年间,人事离合不齐,而景渊已作土中人矣,慨然有赋》(又名《太苦歌》),回忆他们同赴南京的情形:

99、刘基求学时期,从郑复初讲性理之学,甚获赏识;郑因此对刘基父亲说:“君祖德厚,此子必高公之门。”宋濂也曾从郑原善游。郑涛《宋潜溪先生小传》称宋濂“原名寿,后更名濂,上铙郑录事复初为制今字”(《宋濂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所引宋濂及刘基等人的文章均出此书,不一一注出),意在勉励他景仰追随理学开基大师周敦颐(字濂溪)。按,古人二十岁加冠取字,宋濂可能是在二十岁这一年前往处州从郑复初问学。郑复初门下,此时也从游者众。宋濂《元故处州路儒学教授季公墓铭》说:“上饶郑先生原善来为郡录事,公获从之游,受《书》、《诗》二家。先生名进士,故公之所造益精。由是四方从之者甚众,号为四经师,后多有知名者。”季山甫是处州人,一生未曾远离,宋濂也没有多少机会来处州,他们的相识相知,当在此次游学期间。刘基与季山甫相知相识也在从郑复初游学时期。从游成为相识的媒介,宋濂与刘基的初次相识,当也在这一年。理学,也成了他们友谊的思想基础。

100、他是汉高祖刘邦的七世孙、长沙定王刘发的玄孙(四世孙)、舂陵节侯刘买的曾孙、刘外之孙、刘回之子。

101、刘伯温救劫碑文

102、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103、已历三世。——《三国志·诸葛亮传》

104、若得过了大劫数。才是世间不老仙。

105、作者:刘基

106、七人一路走,引诱进了口,

107、(2)同本义[gothrough;experience;undergo]

108、(11)发出;流露[reveal]

109、赤垆历彊肥。——《管子·地员》

110、历观文囿,泛览辞林。——萧统《文选序》

111、歷、厤lì

112、历十二官,处事无纤毫过差。——唐·韩愈文

113、刘伯温晚年,自己选择了一个坟地,又有人借此机会,告诉朱元璋说那个地方有天子气息。再加上一些风水大师的一番说辞,朱元璋起疑心了刘伯温病重以后,朱元璋干脆把他送到了他的家乡,这样就没办法埋在那个地方了吧?但是朱元璋还是不放心,加上有人告诉朱元璋,把刘伯温的棺材锯掉一个头,就能化解,这就是断其头的说法吧。后来他们锯掉了棺材头,于是呢并没有发现刘伯温的尸体,而是有一本书,而且书是打开的,把书拿了出来一看,只看到是一本大明律,上面写着一条律令,“开棺见尸者斩”原来,刘伯温早已经知道自己死后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就提前安排了,朱元璋听说以后,也是十分羞愧,觉得自己下的令自己违背,于是呢,就传令厚葬刘伯温。

114、(5)所有以前的、先前的[allprevious]

115、(2)又如:历心(尽心,重视);历行(遍行,走遍);历问(遍问);历阅(遍读)

116、谨防人人艰难过。关过天番龙蛇年。

117、刘钦(?-3年),字号不详,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市)人。汉朝宗室大臣,汉高祖刘邦八世孙,长沙定王刘发玄孙,汉光武帝刘秀生父。西汉末年,历任济阳县令、南顿县令。迎娶樊重之女樊娴都,生下刘縯、刘仲、刘秀。元始三年(3年),刘钦去世。

118、(1)尽;遍[allover]

119、当时的刘伯温认为这件事情可能是自己受到了陷害,于是他就拖着病体见了朱元璋,并把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委婉地告诉了朱元璋。

120、序文比古今,述渊源,对宋濂之文给予了高度评价。此外,刘基还在公务繁忙之余,手选宋濂入明以后之文《宋学士文粹》十卷梓行。

刘基传原文及翻译

121、他们友情的深化还体现在在危难时刻彼此的关怀。洪武四年刘基致仕后,因胡惟慵诬陷,于洪武六年又赴京请罪,宋濂见到刘基时那种“执手相盼睐,喜溢眉目”的情形,是感人至深的。刘基当然也无法忘记,将其记入《送宋仲珩还京华省亲序》中。在刘基最后的岁月里,朱元璋想了解刘基准确的情况,都是问宋濂:

122、上管三尺日,夜无盗贼难,

123、入明以后,宋濂虽然被奉为开国文臣之首,但文名掩了功名——他始志不止于此。刘基更是入明未几即遭“修理”,被迫致仕(参见拙作《刘基的仕明心态》,《文史知识》2003年12期)。他们惺惺相惜,感情愈见真醇。在《和刘伯温秋怀韵》里,宋濂安慰自己的老朋友要顺时:“昨见晴旭温,今已凉风至。代谢有恒理,顺时乃吾事。畴能辨贤愚?亦复混醉醒。身侮始全真,名高反为累。举头睇空青,魂逐云间翅。”刘基则通过长诗《二鬼》,以宏伟奇崛的笔调,抒写他们共同的伟大志向和抱负,以及所受的压抑。

124、天文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125、刘伯温故居的地理位置在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刘伯温故里-南田镇.古代旧属青田县管辖。1946年经区域划分、南田镇刘伯温故里一带将成立了一个新的县。新县就以.刘伯温:谥号:文成、为县名。这就是现在的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了

126、均景叟可尚允绍廷刘大刘天思嘉世永定期昌隆(郁离子刘基)。

127、(7)通“鬲”。釜鬲[cauldronusedinancientChina;tripot]

128、七愁有饭无人吃。八愁有衣无人穿。

129、(4)行;游历[travelthrough]

130、幼儿好似朱洪武,四川更比汉中苦。

131、(8)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takechargeof]

132、但若不信要大难。行善之人可保全。

133、(2)稀疏。

134、历象日月星辰。——《汉书》

135、刘基晚年告老还乡居住的地方就是1311年6月15日刘基生于此的住宅,1375年4月16日他在这里逝世,真称得上所谓生于斯长于斯殁于斯。

136、历验各种僵石。——[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137、就是钢打铁罗汉。难过七月初十三。

138、(4)次第,依次而定[order]

139、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孟子》

140、刘备刘裕族谱字派(刘秀皇族认宗诗字派)

141、持历朝圣训授君。——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142、倘若看见不传送。一家大小受罪愆。

143、人人可观,个个可传,

144、历,过也。——《说文》

145、隐居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南田又称天下第六福地,人杰地灵,孕育着文成千百年的历史文化

146、他们的相交,文献可征,似可上推到少年时代从游郑复初时期。郑复初,名原善,以字行。玉山(今江西玉山县)人,“性颖悟不群,弱冠慕伊落之学,慨然以古人自期,一时学者多宗师之。登延祐戊午进士,授德兴县丞,为政强直,自遂不诡随。郡守叹曰:儒教之见于此如是乎!”(同治《玉山县志》)转处州录事。后遭诬构离职,元统元年(1333)病故。《宋元学案》将其列入艮斋学案。

147、三愁湖广遭大难。四愁各省起浪烟。

148、在洪武八年之时,刘伯温突感风寒,朱元璋知道之后,就让胡惟庸带着御医前去探望,之后御医给刘伯温开了药方。

149、伏轼撙衔,横历天下。——《战国策》

150、洪武八年,岁次乙卯,春三月壬辰,皇帝御乾清宫,召臣至,问御史中丞刘基何日成行。臣以翌日对。继问病不革否?还可自力至家否?臣复具以闻。

刘基传原文及翻译

151、(3)又如:身历(亲身经历);历时(所经过的时间);历劫(佛教用语。指世界经历多次成、住、坏、空的生灭过程。劫,为宇宙在时间上的一成一毁);历岁(经过一年);历载(经历多年);历远(经历长久);历纪(经历的世代)

152、写一张。免一难。抄十张。能保全。

153、宋濂,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汉族。祖籍金华潜溪,后迁居金华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154、五愁人民不安然。六愁九冬十月间。

155、然而,刘伯温根据这个药方服药之后,却感觉到肚中十分疼痛,难以忍受。

156、伏历千驷。——《汉书·梅福传》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翻译  
>>以下同类内容推荐阅读:

1. 发朋友圈高质量的句子,心态好格局大的文案

2. 高级感生日文案,高质量生日祝福语大全

3. 失眠伤感的句子,形容深夜孤独的文案

4. 雪景发朋友圈的句子,下雪的文案浪漫高级感

5. 讽刺没素质没教养的人文案,最脏最毒最贱的骂人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