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视无睹出处
1、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2、成语用法
3、爱答不理
4、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5、成语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6、家常便饭
7、一视无睹不是成语,相似成语:
8、出处《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襃兮如充耳。”郑玄笺:“充耳;塞耳也。言卫之诸臣颜色然;如塞耳也;无闻知也。”
9、作谓语、定语;指习以为常。不能加宾语。
10、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看见了就像没看见一样;
11、漫不经心
12、屡见不鲜
13、虽然看见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
14、熟视无睹是贬义词:
15、意思是塞住耳朵不听,看到也好像没有看到。多形容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对眼前的事物不关心,不过问。
16、成语出处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17、熟视无睹
18、视目无赌意思是看不起某人某事。
19、[shúshìwúdǔ]
20、贬义词,
21、置之不理
22、不是,正确的是熟视无睹一视同仁
23、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24、成语解释熟视:细看;睹: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25、出自唐韩愈《应科目时与韦舍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熟视:细看,看惯。无睹:没有看见。
26、成语释义
27、不是“视目无睹”,是“视若无睹”。
28、司空见惯
29、近义词: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熟视无睹
30、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出处
31、shúshìwúdǔ
32、置若罔闻
33、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34、熟视无睹。
35、成语出处
36、补充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37、对于破坏公共财物的人,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38、唐·韩愈《应科目时与视若无睹人书》:“是视若无睹以有力者视若无睹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39、反义词:亲眼目睹
40、熟视无睹意思是,虽然看到了(事或人)就像看不到(事或者人)一样。形容漠不关心,冷漠无情或者是不重视。
41、意思:虽然经常看到,却跟没有看见一样。形容对某种事物漠不关心。
42、【解释】:不爱答理。喻对人冷漠,没礼貌。
43、【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各人听了,反不以为是,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
44、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45、熟视无睹,汉语成语,拼音:shúshìwúdǔ,释义: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
46、【解释】: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47、【解释】:置:放,摆;若:好象;罔:没有。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48、充耳不闻意思是,明明听见了却硬装着没听见。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49、视若无睹,汉语成语,拼音是shìruòwúdǔ。
50、【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阁臣相构》:“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推其微意,谓便做也得。”
51、置若罔闻、置之不理、充耳不闻、不屑一顾、我行我素、自行其是、笑骂从汝、笑骂由人、不理不睬、不予理会、闭目塞听、装疯卖傻、泰然处之、漠然置之、置身事外、漫不经心、视若无睹、束之高阁、熟视无睹、等闲视之、无动于衷、坐视不理、视而不见、不揪不采、待理不理。
52、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53、“门不耳闻”不是成语,类似成语是“充耳不闻、听而不闻”。 充耳不闻 chōngěrbùwén 【解释】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出处】《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结构】连动式。 【用法】含贬义。一般用于表示拒绝别人的意见。有时表示对于攻击不加理睬的态度。常跟“熟视无睹”、“视而不见”连用。一般作谓语。 【正音】充;不能读作“cōnɡ”。 【辨形】耳;不能写作“尔”。 【近义词】不闻不问、装聋作哑 【反义词】洗耳恭听 【辨析】~和“不闻不问”都有“对事物冷淡、不关心”的意思。但~指冷淡;不关心的行动;比较具体;“不闻不问”指冷淡、不关心的态度;比较概括。 【例句】 (1)你怎么能对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呢? (2)群众的呼声;我们岂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