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魏征的词
1、是唐太宗李世民形容魏征的。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这是唐太宗形容魏征的
3、成语解释
4、忠言逆耳汉语成语
5、赤胆忠肝
6、成语用法
7、唐太宗:用人为贤、不计前仇。魏征:忠言逆耳、直言觐见、半身不摄
8、成语拼音:zhōngyánnìěr
9、李世民,这个是他很著名的一句话。
10、丹心赤忱
11、赤子之心
12、贞观年代的英雄——魏征,少年孤贫却胸怀大志,性格刚直而敢于直言。忠君王,著名篇,一代谏臣终名垂千古,彪炳千秋。
13、忠心耿耿
14、指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15、魏征史有“诤臣”之称。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汉族,隋唐时期巨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去世,追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
16、以人为镜
1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得失明,这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还用这句话来形容自己手下的有名的诤臣魏征
18、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分句;常与“良药苦口”连用。
19、我懂得忠言逆耳的道理,同仁的批评,我虚心接受。
20、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21、——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高评价。
22、玩笑谎言漫天飞。不过人就是喜欢听好话,忠言逆耳嘛。
23、赤胆忠心
2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得失明这是说大臣魏徵的
25、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26、李世民那代可以用来形容魏征的词是直言觐见,魏征他是武德九年(626年)被李世民任用詹事主簿,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逝世,李世民追赠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27、唐太宗听后连连点头说:“你说的多好啊!”
28、碧血丹心
29、妈妈常对我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已经牢牢记在心里。
30、曾被唐太宗李世民尊为雕琢“美玉”的良工、矫正己过的“人镜”,誉有“一代名相”和“千秋金鉴”之称。从贞观年间魏征的进谏活动和主要表现看,魏征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负盛名的杰出的谏官代表,忠心辅国,犯颜直谏,获此殊荣,名实相符,当之无愧。
形容魏征的词
31、刚直不阿,敢于劝谏,
32、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君主怎么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征回答: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同时,还列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人的例子,说:治理天下的君主要是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这样下情就能上达,这样也不会亲信蒙蔽。
33、贞观年代的英雄——魏征,少年孤贫却胸怀大志,性格刚直而敢于直言。忠君王,著名篇,一代谏臣终名垂千古,彪炳千秋。
34、魏征,字玄成。唐太宗李世民的谏臣,因敢于直谏,被称为诤臣。因多次指出台唐太宗李世民过错并能提出有效政策,因为被称为百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