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美育格言
1、我来回答:无声的德育,有声的教育------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浅谈我们著名音乐家洗星海在《我学习音乐的经过》中曾有以下的回忆,我写自以为比较成功的作品《风》的时候,正是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住在巴黎一间七层楼上的小破房子里,那夜又刮大风,我没有棉被,睡也睡不着,只得点灯写作,寒风打着墙壁,穿过门窗,猛烈嘶吼,我的心也跟着猛烈撼动,一切人生的、祖国的苦、辣、辛酸,都汹涌过来,我不能自已,借风抒怀,写成了这个作品。在我国历史上也早就有孟母三迁(迁居)的故事,这些都说明环境对于人的身心发展,潜能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育人是校园文化的宗旨,我校在这方面的尝试是用无声的德育,进行有声的教育。]一、无声的德育我们知道,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的空间,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精神指向为核心,以表现出来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学校无小事,事事育人。为了营造处处是课堂的人文环境,我校在环境布置上,注重从小处入手,从各个方位入手,让学生接受无声的熏陶。如:学校教学楼的墙面上,醒目地写着学校的校风、班风和学风。新学期伊始,全校二十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总会出好一块手抄报,图文并茂放在教室前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上面是科任老师的新学期寄语:“欢迎回家”“孩子,欢迎你回来!”“新学期,你我一起努力!”“祝福你,新学期,进步多多,收获多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再看下面的署名:有的是“爱你们的老师”,有的则写“你们的朋友”,还有的写“与你一起成长的人”……孩子们对于这些寄语,真的非常喜欢,有的走进校园看一遍,报好了名,离开时再仔细地读上一遍,然后带着喜悦上路。如果说上面的寄语是小处入手的,那么,除了教室前的,还有校园里悬挂的横幅标语:“新学期,师生一起律动”、“让我们一起追求成功”师生一走进校园,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力量。虽然,我们的校园并不大,但是,校园里处处有美丽的风景线。你看,行人一走进校园,从校们口一直到教学楼,才一百多米的距离,其间种上了13棵小树,每颗小树下面,是学校里三到六年级各班展出的中队快讯,上面播送了各个中队里的新闻,看看上面的标题吧,那是孩子用心写的:“进步五(2)”,“新闻播报”,“请你看过来”……每一周,学校都会有这样的展览,用不着校长再在广播里大声朗读,孩子们已经在课间余暇时,仔细读过,20个班级,每班都是孩子轮流出的,主要是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里面来,观察更全面些,能及时反映班里孩子的精神风貌,了解孩子们的成长动态,这样的美事,孩子们怎会不乐意呢?他们的劲头可大啦。在无声的阅读时,对于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来说,无时不在接受教育啊。每星期,学校德育处都会对各班的各项常规进行评比,所以在校园里有一块最大的黑板,上面是同学写的值日记录,分别记载了每个班级的早读、课间操、卫生、纪律等情况,这块黑板在教学楼的过道里,每个师生每天都会经过那个地方,都会忍不住地看上一遍,哪班得优秀啦,哪班良好啊,哪些是待整顿的啦,一目了然,特别是哪些待整顿的班级,一看到自己那方面不行,那么,班主任就一定会在三天内进行整改,如果情况良好,那么,评估的结果再换成合格。这种无声的教育,往往给老师和学生都留了一点教育的“空白”,它能正确引导教师进行学生常规教育,让孩子的个性和谐发展。二、潜在的美育校园文化的建设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即校园的自然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的布置。“让校园的每一处都说话”是我们的教育宗旨。由于我校是一所老学校,地方不是很大,所以学校尽量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无限的教育。由于每个教室的外面是瓷砖,为了利用好这一块宝地,学校开展了壁画展览。开展了“绿色的童话”壁画展和“绿色故事会”,在五年级一个班的墙壁上,题目是《别去打扰花儿开放》,瞧:小溪边,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几株紫色的花儿正在竞相开放,一群孩子正快乐地在那儿玩捉迷藏。“嘿!”一只蝴蝶飞过来,“小朋友,别去打扰它,花儿正开放呢,过几天再来好吗?”蝴蝶带着春天的梦想飞向了远方……一年级的墙壁上:画的是动物森林会。星期天,小动物们聚在一起召开运动会,来的小动物可多了,大象当裁判,乌龟和小白兔又进行了跑步,到底谁得了第一名呢……美丽的童话里寄托了孩子们纯真的梦想,同时也启迪了孩子的智慧,究竟怎样才能获得胜利呢?大家可要猜一猜。三年级的花圃里,学校的护绿小队写了一个警示排:“小花小树在成长,请多关照。”“别踩痛了小草”……低年级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绿色故事会”比赛-----根据瓷砖画进行想象故事,孩子们可高兴啦。雪白的教室,绿色的墙壁,走进我们的校园,你一定会被围墙上的大幅照片所吸引,这里的几幅彩色照片,充分展示了学校拉丁舞特色,令人赏心悦目。长廊里“轻轻慢步过走廊”等宣传图片,潜移默化地规范了学生的行为。童言串串、沙画、儿童画,都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飞扬。在这充满了童趣的浓郁氛围中,每个师生怎能不追求成功呢?人们常说:高品位的校园精神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校园管理规范化的补充和提升。这话真的一点也不假,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接受无声的人文教育,同时,也在浓厚高雅的文化氛围中享受潜在的美的熏陶。三、有声的教育众所周知,校园文化环境是师生充分成长的主要生活空间,师生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变化与校园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校园文化环境是师生成长发展的“教育磁场”。我校的每个教室前,都有一块“班级争章栏”。那是学校开展的雏鹰争章活动,每一周的升旗仪式上,学校少先队大队部都会宣布五项常规评比结果,然后颁发集体奖章,当班长从校长手中接过奖章贴在自己班级的荣誉栏里,孩子们总是欢呼着,兴奋着,小小的成功总能激发孩子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快乐成果袋”是我校取消三好学生以后诞生的新生事物,在每个教室里,都有一个角落,陈列着孩子们的快乐成果袋,那是孩子们的阶段学习成果。虽然是一个普通的档案袋,可是,孩子们对它有着不一般的情感,无论你打开哪个成果袋,里面是孩子们的宝贝――一本优秀的作业本,一张满意的试卷,一张难忘的优点卡(“优点卡”是能产生长久激励效应的一张张短文卡片。卡片有老师写给学生的,有学生写给同学的,有家长写给孩子的,还有学生写给老师的。星期一庄严的升旗仪式后,校长将老师们在上一周内写的优点卡,郑重其事地发给学生。这种方式,在全校产生了巨大的激励效应,获得优点卡来之不易,孩子们对它真是情有独衷),还有外出比赛获得的奖状、奖牌、证书……“快乐成果袋”,一排排静静地整齐地陈列在教室架子上,里面记录着孩子点点滴滴的成果,动态地展示着孩子成长的轨迹。班队课上,老师会让孩子进行成果交流,学校分年级也会进行成果袋的展示,课余饭后,孩子们总是喜欢站在成果袋前,翻翻、看看,比比,“你的进步比我大”,“你的成果比我多”、“你的袋子比我丰满,我要赶快行动……”孩子们就这样欣赏着、比较着,进步着,内心世界也就丰盈着、收获着,喜悦着……他们心中的目标会渐渐明朗起来,他们的潜能会慢慢开发出来,他们的个性也会飞扬起来……也许快乐成果袋是静态的,但是这样的校园文化的创设所形成的感染力是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企及的,它已经悄然地告诉了孩子那些是应该做的,那些是应该坚持的品质,目标在哪里?良好的竞争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这些对孩子的个性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教师成果袋”的诞生,是学校在对孩子关心的同时,又关注了老师的体现。“我教育、我思考、我存在……”,是教师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成了校园文化新的风景线。同时,一个成功的教师必然教育更多成功的孩子,为使校园文化的功能效力发挥最大,老师的教育行为方式也在不断地革新。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到: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能最充分地表现出来。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纸一画,图书资料,绿化、美化,“三风”建设,无不对师生的成长起作用,那是有声的教育。优点卡、快乐成果袋,走进绿色的“童话”……这是实实在在的德育,这是以文化育心灵的德育。如果我们在校园文化的细微处都注意建设、引导,必将使我们的孩子感悟美好的人生,培植他们健康向上的心灵。《塑造爱国与成才信念,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爱国成才教育的操作关键在于以爱国与成才为基本思想的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体现,如何有效地提高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揭示以爱国与成才为基本思想的理念在当前中学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反思以爱国与成才为基本思想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建设中应有的地位,并探讨它的自身建设规律。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是如何做的呢?首先,我们明确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课题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统整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它体现在显性课程和潜在课程(亦称隐性课程)两方面,显性课程指学校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规范等,潜在课程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和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园群体观点、信念等无形环境。后面的这些校园精神和校园价值观等观念形态的东西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是校园建设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连接在一起的,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我们应当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并努力使其育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为主的校园文化,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校园文化正是以它形象直观的表达形式,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境之中。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正是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并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爱国成才观,必须把握好如下几个原则。首先,教育性原则。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建设的好坏,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众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亡胜衰。道德兴,国家兴;道德兴,民族兴--这是现实得出的结论。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首先必须突出教育性特点,时时、处处把握教育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在的导向功能。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探求激发学生学习成才的规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形成正确的爱国成才观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成绩。其次,科学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整体工程,它涉及面广,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学校应精心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避免出现各行其事、相互掣肘的局面。例如,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一要建立组织系统,从领导机构到专、兼职辅导老师,再到学生必须环环相扣;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合理安排活动的内容,基本上形成序列,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特点、不同兴趣爱好学生发展的需要。最后,艺术性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有艺术眼光,要让学生通过学校的设施、氛围等,处处受到艺术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应努力做到四季各有特点,阳春葱笼滴翠,盛夏浓荫覆地,凉秋红枫似火,寒冬松柏长青;校园建筑的设计、景点的安排,努力做到外形、色彩和谐统一,给人以爽心悦目的感觉;学校文化活动的安排,也要融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努力使活动开展得新颖、活泼有趣,使校园文化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促使他们主动、热情、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操自然而然地得到陶冶,心灵在无形之中得到净化。目前,我们已经做的一些工作:1、发掘环境文化。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我们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教室里、走廊上,悬挂的是历届毕业生以及在校普通班、美术特色班学生的优秀作品,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又两次动员各年级全体学生收集格言警句,要求在爱国与成才的主题下,结合两个信念:只要努力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收集有关人格、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等的格言警句,每班选定名人或自编的共两条格言警句经过加工制作分别布置在教室内外。通过个别访谈,我们了解到这些格言警句的确对部分同学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哲理隽语让学生体会,凡人小语使学生共鸣,名人名言叫学生醒悟思索。课题组还提议组建校“小记者团”,创办校报《晨曦报》,建立长桥中学网站,校刊、校报及时报道学校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学校将原有的宣传橱窗留出一半作为爱国成才教育的专栏,定时更换其中的内容,学生和老师们课余时间看专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健康的、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之中,心灵自然荡涤,思想必然升华。2、修炼礼仪文化。健康的、高雅的交际方式和能力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怎样处理同学间关系?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怎样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怎样认识爱国与成才的关系等等。优化学校人际环境,开展尊师爱生活动,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发挥班级环境的熏陶教育,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包括班风、学风、集体舆论、文化氛围等,老师和学生无论是在课堂或课后都倡导“赞赏鼓励”。目前,“老师好!”已经成为校园流行语。3、充实活动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体现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现代中学生朝气蓬勃、活泼好动,死读书、读死书有悖于中学生身心。基于这一认识,走出课堂,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建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组织了“小记者团”,每月时报道学校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在课题组的提议下,学校成立了我校科学院(理科)、社科院(文科),设立两院的目的是为了树立学生中刻苦学习、努力成才的榜样,也使院士们以科学家为榜样,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而发愤学习,并通过大力宣传来激励广大同学的学习上进心,从而推动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发展。科学院和社科院院士每学期都要分别进行课题研究,如这次暑假我所负责的社科院将进行:上海市民的素质--长桥中学师生协作与合作精神综合调查。我们还开展了全校范围的校长助理招聘,竞选出学生校长助理;每月评选最值得表扬者,并让他们担当升旗手;校运会人头攒动,健儿们生龙活虎;世界环保日的环保宣传教育,倡导学生爱校、节能;校园科技节上,学生们放飞飞机的同时也放飞了自己的理想。在区戏剧节系列专场比赛中,我们的两院院士们也积极投入其中参与排练,最终我们获得了一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又一次让学生们体会和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经过一次次的活动,我们也非常欣喜的看到学生们身上可喜的进步。后面工作的一些设想:1、继续充实活动文化。我们应该成立校园电视台,组织“小记者团”团员们走出火热的校园生活,以自己敏锐的视觉把握瞬息万变的时代脉搏;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让学生自编自演;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参观工厂,每月组织社会实践课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动手;指导学生参加读书征文比赛,组织书画摄影活动,举办心理讲座等。多姿多彩的课余活动可以展示学生的青春活力和个性特长,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重大事件、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月系列活动。下学期我们计划展开如下活动:“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庆国庆系列教育月活动,以“尊师重教、终身学习”为主题的九月学习月活动,开展“美在身边”教室文化建设比赛活动,使教室更加整齐洁净、文明祥和,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能够使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推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2、健全价值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学说、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又势必影响到校园的莘莘学子。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和辨别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完全作出正确的判别。通过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定期观看爱国教育影片,让学生了解自己、把握人生方向,争取美好未来如此等等。开展有组织的班、团、学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组织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在活动中校正观念,在实践中认同价值,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培养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观和远大的人生理想。制订校训、编写校歌以及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虽然这种影响是间接的,但是,力量是巨大的。正如美国教育家布莱森所说: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的对孩子们发表演说,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校园环境不仅反映了一定时代的传统观念,而且也影响着教学的积极性。因此,优化育人环境不仅仅看作是一种管理,更应该说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只有大家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的功能才会得到真正加强,学生才能真正健康的发展。学校校园文化标语1精雕细刻出精品,千锤百炼铁成金;2为者常成,行者常至;3自信成功,自强成才,自律成长;4事在人为,路在脚下;5知行一致,行胜于言;6求实创新,与时俱进;7全面发展,提高素质;8自强不息,厚德载物;9树百年报国志,做世纪栋梁才;10敬人容人,助人爱人;11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12做人诚为本,做事实为基;13种下一种个性,收获一种命运;14敬业修德强能健体。15别让坚强的生命,成为足下阴魂。16以滥用水为耻,以节约水为荣。17道路的拐弯处,人生的转折点。18放飞你的青春,奔洒你的热情。19珍惜每一滴水,让地球妈妈不在哭泣。20绿色的生命需要我们的共同呵护。21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22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23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24文明是快乐的源泉。25让我们的心灵像花一样美丽。26关心学校,我们的职责;爱护学校,我们的义务;热爱学校,我们的心声。27学校是学习之所,文明是成功之本。28让我们一起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29让我们告别不文明的行为。30文明是彼此沟通的桥梁。31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32天空是温暖的摇篮,不要再向天空吐烟,让地球心酸;草地是美丽的地毯,不要再乱扔杂物,让地球难堪!33绿色、文明是希望,让我们一起来播种希望吧!34让我们的素质及文明展现在一言一行中!35文明是成功之花的蕊,是理想之舟的帆。36星空为我们贡献灿烂,天空为贡献蔚蓝,森林为我们贡献绿色,鲜花为我们贡献绚丽,大自然为我们贡献了自己,而我们该为大自然贡献点什么呢?37向老师说声好,不困难;困难的是,要坚持向老师真心地说声好。38让文明的气息洋溢在学校的每个角落。39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40给我一片洁净的天空,我才能翱翔;给我一片蔚蓝的海洋,我才能遨游;给我一个美丽、文明、宁静的校园,我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起航!41;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754希望对你有用!
2、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
3、“我们的学校坐落在重庆市合川区充满农耕文化的山乡,荷叶田田、柳树婆娑、蛙鸣蝉唱、绿野花径,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生态课堂。”沈小燕介绍,2009年至2011年,育才学校将“留守儿童关爱照顾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作为主要项目之一,探索在乡村教育中践行陶行知思想。2012年至2015年,学校以“行之思想、行知理论、行知实践”为统领,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制度、课程、课堂、评价体系,利用学校周边建设的荷塘、石磨等特色环境,与乡村生活点滴相结合,开发了画荷花、竹编、丝带绣、花式绳等20多门课程活动。2019年9月出版的《生活育人》系统梳理这些特色课程,形成覆盖一至六年级、共12个项目的完整课程体系。
4、科学技术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弥漫渗透到社会肌肤的每一个毛孔和细胞。它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物质影响和非物质影响是无可估量的。孙明哲
5、此外,“我要回家”引导学生的安全意识;“文明游戏”让学生懂得规则的重要性;“垃圾去哪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感恩的礼物”让学生们学会手工制成精美的竹编、丝带绣作品作为礼物,向他人表达感恩之情,实现感恩教育……
6、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7、陶行知先生纪念馆详细记载,陶行知于1923年发起平民教育运动,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并于三十年代初创立以“即知即传、自觉觉人”为核心的“小先生制”,学生成为“小先生”,走上讲台、走进田间地头,教邻里亲朋读书认字,通过传递性教育活动对大众进行以识字为主的普及教育,短时间内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以及越南、老挝、印度等国家。
8、没有科学和艺术,就没有人和人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9、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苏霍姆林斯基
10、一句话,教养又可称为“圆满的人格”。这就是说,从任何角度去观察,都可看到某种令人心旷神怡的东西,可以感动周围的人,还能有效地改善人之间的关系。我想,这就是教养的整体形象吧。——池田大佐
11、中国传统的审美教育的历史几乎同人类文明的历史同样悠久。原始社会的巫术同时也是初民的美育手段。中国早在周代就形成了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对贵族子弟进行教育的体制。“乐”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美育课程。“书”是学习书写,除了实用的目的,也包含书法艺术的因素。“射”“御”是练习射箭与驾车的技术,在体育和军事训练之中也包含有体态气度的美化训练。“礼”除了统治阶级道德观念的灌输之外,也包括仪表美、行为美、语言美的培育。
12、生活即教育,>篇名。陶行知著。载1930年3月《乡村教师》第9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认为教育的发展历史经历三个时期:“生活是生活,教育是教育”,两者分离;“教育即生活”,“两者沟通”;“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13、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14、应该是在1943年。核心:生活即教育。
15、科学不是知识,而是运用知识的本领,也可以说,是已换得成果的活知识。敦源
16、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塞内加
17、“像育才学校这样的小规模农村学校在中国还有很多。很多学校没有钢琴,艺术、美学素质如何培养?育才学校的‘爱莲行’课程给出了新思路,通过建设乡村荷塘,让学生拍荷、画荷、品荷、举办吟诗会等,实现美育教育。”知名家庭教育专家章创生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条件下,育才学校充分利用乡村生活点滴,将素养培育融入到生活技能实践课程中,既是对陶行知教育理念的传承和实践,也是拓宽育人边界的系统尝试,对乡村教育实践很有借鉴推广意义。
18、审美教育一般包括美感教育、美学知识的普及和以美的规律贯穿其中的普遍教育等。美感教育指运用美的规律和艺术的实践(各种艺术的创造和欣赏),训练和强化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使人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能力和创造力;美学知识的普及主要指在艺术家、广大青年和学生中展开美学原理、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以美的规律进行的普遍教育则旨在把美的规律贯穿到智育和德育中,使科学教育中枯燥的公式和定律化为美好的形象,把死板的记忆化为生动的想象,把师生之间单方面的灌输关系变为平等的相互交流关系等。
19、而“蚕宝宝”课程则对应“生命教育”素养。“校长,人都要死吗?”一个三年级女孩在外公去世后,向沈小燕提出对生命的困惑。育才学校由此开发“蚕宝宝”课程,让学生养蚕,并观察其从蚕卵到小蚕、大蚕、吐丝、结茧、破壳、产卵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感悟和理解生命。
20、“当今社会存在着一些名校情结,部分学生不会做基本家务、成为考试机器、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这些现象和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理念是渐行渐远的。”只有充分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乡村教育发展才能更长远。
21、根据记载,育才学校旧址即现在的陶行知先生纪念馆所在地,这是他一生中办学时间最长、生活教育理论实践大成的地方。在上世纪40年代,育才学校便在寺内设有音乐、舞蹈、文学、绘画、自然、社会、戏剧等班组,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课程,艾青、贺绿汀、戴爱莲、章泯等知名人士都曾作为主要负责人在校任教。
22、以后,无论是两汉的赋,魏晋南北朝的辩谈、书画与雕刻,唐宋的诗词,元明清的戏曲与小说,还是历代的建筑、园林、工艺品,都对人们起着广泛的审美教育作用。在中国近代的民主主义革命中,一些学者和教育家也很重视美育问题,如蔡元培继承中西美育传统主张,曾就美育实施问题大声疾呼,陶行知(1891~1946)创办的“工学团”与“育才学校”也都十分重视美育。
23、模范比教训更有力量。——希腊
24、“一般实践课主要专注于提高孩子生活技能,而《生活育人》每个项目课程都对应一种素养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规则意识等。”沈小燕向记者举例介绍,比如“书包的故事”课程对应“整理习惯”素养,通过设计“盲人取物”游戏,学生需要闭上眼睛依次取出语文书、数学书等物品。因缺乏整理习惯,最初极少数学生能做到正确取物。学校通过举办整理表演赛,推广获胜学生的整理经验,并延伸到衣物、房间的整理,以点带面,让学生在生活中注重整洁,培养条理意识。
25、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
26、认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主张虽然注意“两者的沟通”,但“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因而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27、关于“幸福教育”,有一位专家的话让我深有感触:“如果你还不知道幸福在什么地方就去追求幸福,那就会越追越远,就会走多少道路便遇多少危险。”幸福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抽象却又发之于心的感受。实践表明,最易使人陷入追求幸福误区的是将幸福等同于物质享乐和感官快乐。如果将其推向极端,沉湎于各种低级的、庸俗的、短暂的剌激中,这将与幸福的内涵背道而驰。正因为如此,现代人对幸福的理解越来越偏执,对幸福的追求陷入了越来越多的误区。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特别是我们的青少年,陷入了“生在福中不知福”的旋涡中。对于他们来讲,缺少的不是物质的满足与精神的营养,而是缺少对幸福理解感悟的能力。所以,幸福需要教育。好人生来自好教育,人的幸福观、幸福品质与幸福能力的形成更是要以优质教育为依托。如今,“幸福江北”的伟大决策使江北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环境平安和谐,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高速增长的经济水平与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并未完全形成正比,还有很多的人或多或少地缺失幸福感。“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更重要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学会在创造的过程中追求幸福,提升幸福品质,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二、教育需要幸福追溯教育的产生历史和发展足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育是以人的生活为目的,探寻人类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发展轨迹;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的幸福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由此看来,幸福不仅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同时也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在当今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幸福是人的追求,也是教育的需要。结合我区实际,我们清楚地看到:“幸福江北”的大好局势呼唤“幸福教育”,区委区府关注民生的举措需要“幸福教育”,打造优质教育名区、现代教育强区和国际教育特区的目标也同样需要“幸福教育”。三、幸福教育的实施我们的“幸福教育”就是要打造最具幸福感的校园、最具幸福感的学生群体、家长群体和干部教师群体,其核心对象是学生。在这里,我想重点阐述一下幸福教育中的学生幸福。就当前学生的不幸福因素而言,老师与父母的过高期望、枯燥无趣的学习方式、过重的课业负担、人际交往的恐惧与困惑、评价方式的单一化等,以及由此引起的孩子自信心的匮乏、抗挫折能力的降低、责任感的缺失、自私妒忌等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都是造成孩子感受不到幸福的重要原因。我以为:实施幸福教育在学生幸福上要关注两个层次,一是满足学生“当下幸福”的感受,二是教给学生“一生幸福”的本领。满足学生“当下幸福”的感受,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营造氛围,让学生享受亲近自然的乐趣。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师法自然,是教育中长时间来忽略的问题。向自然学知识,靠自然明道理,用自然冶情怀,是教育的大襟怀、大视野。我们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亲近自然的良好氛围,比如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着力强调自然因素,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山一石,一虫一鱼,一池一鸟,都让它回归到自然的状态,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时时都能嗅到自然的芬芳,看到自然的色彩,触摸到自然的脉搏,感受到自然的心灵。当然,我们还可以结合中国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气象日等节日,通过诸多亲近自然的活动,让孩子们享受实践的乐趣,增强崇尚自然的意识,让他们的幸福,与自然的和谐安宁紧密结合,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2.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情感交流的美好。美好的情感交流是幸福的基本元素。教师,就是通过交流,把自己对真的理解,对美的体验,对善的认知传达给学生的。所以注重交流的美感,是提升学生幸福感的关键所在。作为教育工作者,时时、处处都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的平等与信赖,同学之间的友善与互助,亲子之间的温馨与关切,都是我们要全力去促进、去达成的。我们要经常地、不失时机地创设情感交流的情境,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活动中,我们都提倡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沟通,让学生浸润在情感里,关爱中,他们得到的幸福才是真实的,积极的。赞誉、激励、启发和真诚的告诫,都是情感交流的良方。3.搭建平台,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成功,是幸福的最高体验。让学生从小就体验成功,无疑是给他们最大的幸福。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所学校,给孩子带来成功感受的时机可以说比比皆是,关键是我们是不是有意识地去搭建平台,给孩子展示的机会:特长表演,在热烈的掌声中获得成功感;受到表彰,在羡慕的目光中获得成功感;帮助同学,在一声道谢中获得成功感;孝敬父母,在父母的微笑中获得成功感……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尽力给孩子带来成功,他们的心灵便会如同春光般灿烂,他们的幸福感就会洋溢一生。4、减负提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过多,难度过大,学习方式落后,考核评价单一,造成学生的时间大量用在机械重复的学习中。很多小学生的书包差点连大人都提不起,很多小学生的试题大学生都一时难以解答。这样的教育如何给学生以幸福。减负提质,就是要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美好的童年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我身心的全面发展中去享受成长的幸福。5、均衡发展,让学生享受公平教育教育改善民生,教育成就人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发展观的核心是教育的民主化、公平化,也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力;这一发展观的最主要内涵就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群体的素质,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让小草和鲜花都享有同样的阳光。江北区已经采取了许多的措施来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十一五期间的“阳光教育”、“五大工程”和“六个一样”已经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但这一项民生工程的推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新的形势下,“幸福教育”作为新的战略目标被提出,我们相信未来的江北教育,将逐步消除差异,让每一位孩子享受公平教育,让江北的学生、家长、教师都能切身感受到在江北学习、生活、工作的幸福。交给学生“幸福一生”的本领,我以为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培养良好习惯,打好幸福一生的基础。习惯影响终身,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给孩子一生幸福最基础的课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积淀起良好的学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面对任何问题都能拥有应对的办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学生精力充沛,高品质地生活;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能让学生做一个文明高雅的人……我们要把《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化为可操作的习惯培养系列,进行持续的训练,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养成训练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阶梯。2.磨练坚强意志,体会社会责任的神圣学生的成长,不能是一路洒满鲜花。磨练他们坚强的意志,是他们幸福一生的必修课。节俭、克己、坚韧、责任感等品质,不是蓝天白云、莺歌燕舞等浅层的幸福感受,而是滴水穿石的坚持,傲雪凌霜的磨砺,风吹雨打的历练,是用生命的体验去积淀的幸福基础。目前在西方流行一句话叫“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许多西方教育家强调在“挫折教育”中应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教给知识,培养能力,其根本目的应该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不断完善自我、调控自我,能够使他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和方法。教育在给人以限制的同时,更要给他们以充分的能动,好让他们用自己的感知,自我的体验去探究这个世界的奥秘,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幸福的人。3.陶冶优秀品性,体验付出的快乐幸福,不仅是单个人的追求与享受,幸福也是人与人之间“分享”的一种体验,是人们向现实与未来的一种“给予”。只有为增进社会整体的幸福而拓展自己的生命活动,个体才能趋向于身心的完美。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共生、互动关系。人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幸福,人的社会性要求他必须服从于社会的发展,但是社会的发展却又是以个人幸福为目的的。幸福是个人的主观体验,但它只有建立在长久的、以普遍的幸福为基础的、符合历史、社会发展规律的幸福观上才是可取的。海伦•杜卡斯在《爱因斯坦谈人生》中有一句:“请学会通过使别人幸福快乐来获取自己的幸福。”的确,幸福不是别人赐予的,也不是一个人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通过付出,让他人获得幸福快乐,这才是幸福的真谛。总之,幸福教育是教育哲学,是教育理想,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行动指南。人的幸福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强调“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的时代,将“幸福”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追求,是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审视现实社会、教育现状、教育本质和教育发展所做出的理智而又理想的选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