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喻:比喻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
2、侧重点不同。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3、二、侧重点不同
4、比作跟比喻区别有:
5、比兴:比兴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
6、比兴:“比兴”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传统的两种表现手法。
7、意思不同。
8、比喻的构成,必须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是:一个是所描绘的对象,即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或"主体";一个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喻体"或"客体"。两个条件是:一个是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另一个是两者之间又有某种相似之点。通常情况下,本体比较抽象、深奥,是实际对象感到生疏的;而喻体则比较具体、浅显,是交际对象所熟悉的。
9、拼音:rúchūyīzhé
10、三、出处不同
11、比喻:比喻是把一样东西比作另一样东西。
12、比作和比喻怎么区分
13、用法不同。
14、比兴: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虬龙以喻君子,比兴之义也。”
15、类比:类比是两种东西有同样的特征才放一起比较的。
16、异曲同工yì qǔ tóng gōng[释义]异:不同的;曲:曲调;工:工巧;精致。不同的曲调;却同样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却是同样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也作“同工异曲。”[语出]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正音]曲;不能读作“qǔ”。[辨形]工;不能写作“功”。[近义]不约而同殊途同归不谋而合[用法]含褒义。一般作定语;宾语。[结构]联合式。[辨析]~和“殊途同归”;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但“殊途同归”偏重于“方法、道路不同;而结果;目的相同”;~偏重于“方法、 做法不同而取得同样的好效果。”[英译]play the same tune on different instruments
17、类比: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绪言》:“本来‘借古说今’并不是绝对不可以,但如果简单地借古人古事来类比今人今事,这就不是‘一切都依条件、地方以及时间为转移’的历史的观察社会现象的态度。”
18、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即所谓"举也(他)物而以明之也"。
19、比喻和比作的区别是:比喻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比作是把喻体比喻成本体。比作指相比,比喻,比拟;比喻是修辞格的一种,即用跟甲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
20、比作:相比(如为了解释说明的目的)
21、一、意思不同
22、成语有大同小异、如出一辙、如出一口等等
23、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喻词(标明比喻关系的词)。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等多种形式。
24、如出一辙
25、比喻:修辞格的一种。即用跟甲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
26、侧重点不同
27、解释:异:差异。大体相同;稍有差异。
28、比喻、比兴、类比的区别为:意思不同、侧重点不同、出处不同。
29、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
30、二、意思不同
31、拼音:dàtóngxiǎoyì
32、大同小异
33、比喻:巴金《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的比喻不对!男人是不能够拿花来比的。”
34、白话译文:用虬龙来比喻君子,就是近来兴起的原因。
35、类比: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36、比作:比作是把(喻体)比喻成(本体)。
37、解释:辙: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