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感和比喻这两种修辞手法,在形式上是十分相似的。
2、例①是通感,例②是比喻,从表面看,两句都以比喻的形式出现。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具备,似乎完全一样。所以,比喻和通感这两种修辞手法,非常容易混淆。但是,如果我们由表及里,细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两个句子其实有着有着很大的差别。
3、②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翦伯赞《内蒙访古》)
4、田野里,升腾着柔和的晚霞,红红的霞光像彩绸一样,抺在空中,铺到地面,劳动一天的人们笑脸更加红润了。
5、比喻一般有比喻词,且是用于比喻对象在形、貌,或特性方面存在相似之处。
6、事件性比喻:用两件有恰似点的事件一个作为本体,一个作为喻体进行比喻
7、与比喻相近的有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相似的修辞手法是比拟。
8、象征”的修辞意义与比喻相近,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9、“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0、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性,比如月亮像圆盘
11、通读整句话就是把复道比喻成彩虹,这些楼阁之间的通道像彩虹一样架在半空。这样理解,比喻的手法就明显了!
12、(朱自清《荷塘月色》)
13、水流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
14、“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有了两个比喻,把溪流比作弓背,把山路比作弓弦,弓背,就是数字“3”的形状,弯弯曲曲,弓弦,本来是拉直的,当然山路是不可能笔直了,一定说的是山路很狭窄细长和弓弦一样。形象地写出了溪流的弯弯曲曲,山路狭窄细长。
15、而象征是借某事物表达特殊的含义,比如灯塔象征着目标、希望
16、事物性比喻:用两件事物互相比喻
17、例①的情况就不同了,“绿茸茸的草坂”是视觉所见,而“充满幽情的乐曲”是听觉所闻,本体、喻体不在同一感觉范围。
18、句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19、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20、象征一般无比喻词,通常在句中会出现“象征”这个词,往往是在作者观点中,可以用象征物的某个具体特质去代表作者所要表现的某个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质(通常是抽象的,形而上的,精神内核上的)。
21、比喻是一种最常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里面经常会出现他的意思呢,就是说把一个我们所要描述的事物,用其他的跟它相似的生物去进行一个比喻,让我们更加生动形象的感受这个事物的特点,比如通感,还有博喻也是经常使用的,就是几个比喻,连在一起都属于比喻。
22、例②用“青铜的屏风”喻“秋天的阴山”,是以视觉形象喻视觉形象,借“青铜的屏风”例显现阴山的古老和巍峨,其本体和喻体都在同一个感觉范围内。
23、晚风吹过,河水荡起了无数的涟漪,犹如条条红绸子似的轻轻的流淌着。
24、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色的小花比做明珠,星星,美人,同时又将小花赋予了人的情感,花儿袅娜的开放,羞涩的打着朵儿,将月光下的荷塘美景写的栩栩如生,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25、相似性比喻:把两件有恰似点的事物一个作为本体,一个作为喻体进行比喻
26、例如:①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刘白羽《长江三峡》)
27、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复道比喻成彩虹。这种比喻手法用得比较隐晦。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又不是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呢?
28、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溪流的变化
29、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3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