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为观止的正确解释
1、参考资料:参见《现代汉语词典》1225页2001年版
2、这也表现出人们对于美好、壮丽的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于未知、奇特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3、[tànwéiguānzhǐ]
4、“问叹为观止”是一个形容词短语,意思是指某件事情或者情境让人感到非常惊奇和惊叹。这个短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个事件、事物或人的特点,让人不禁感到无比震撼和惊叹不已。
5、总之,问叹为观止意味着惊叹非常强烈的情绪,表示对某些观点或事物的惊异和惊奇,对于探究和理解社会事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6、“问叹为观止”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某个事物或场景让人感到非常惊奇、震撼或令人印象深刻。它的字面意思就是“问号和叹号非常多”,形容了这个事物或场景的不可思议和独特性。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这个词组来形容一些特别的景象,比如一个美轮美奂的城市夜景、一个惊险刺激的运动赛事或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艺术表演等等。
7、叹为观止的错误用法有:
8、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9、“叹为观止”的原义是春秋时,吴国季札在鲁国欣赏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叹,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其他的乐舞就不必看了;后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该成语在语法上是连动式,本身是一动宾式短语,可充当句子的谓语部分;如果句子主语是物或者是其他人,要在“叹为观止”前加“令(观看的)人”,如果主语直接是观看者,就不需要加。
10、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11、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遭遇一些不可置信的事情时,表现出的惊愕、惊诧之情。例如,当人们面对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历史上的巨大事件、艺术品的魅力与神秘等时,不禁会感到“问叹为观止”的惊异之感。
12、《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
13、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14、释义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15、叹为观止是看到这里就够了;不必再看别的。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
16、此外,这个词组也可以用来表示某个事物或情况的不可思议或困惑,比如当我们听到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谣言或新闻时,就可以用“问叹为观止”来表达我们的诧异和困惑之情。总之,“问叹为观止”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形容词短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令人惊奇和震撼的事物。
17、叹为观止既可以是褒义词也可以是贬义词。
18、含义是指最后一个出场表演的乐舞最为精彩,令人赞叹。后形容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尽善尽美,无以复加。
19、“问叹为观止”是一种形容词语的用法,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的具有迷人的问句和感叹语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程度十分惊人。
20、这个短语的使用非常灵活,可以用于描绘各种各样的情况,无论是好还是坏。总之,“问叹为观止”是一个用于形容震撼和惊奇情感的词汇,可以用于各种情况下,描述人类在不同场合下的感受与体验。
21、“问叹为观止”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非常惊奇,令人十分惊讶、震撼的事情。它起源于唐代的一首《夜泊牛渚怀古》诗,意思是晚上停船在牛渚江畔,感慨古代的辉煌和今天的虚浮。其中一句“问句为谁发,叹息凌云壮志”,就是用来形容吟咏古诗之人的惊叹和感叹之情,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非常了不起、超乎想象的事情,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件事情令人难以置信、感到震惊、惋惜、无奈等等不同的情感。比如,某个人的才华非常出众,让人感到十分惊奇,这时可以说“他的才华真是问叹为观止”。
22、问叹为观止是形容某个事物或场景引起惊叹或惊叹的程度非常高。
23、“问叹为观止”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词组,它包含了两个意思。首先,问叹指的是疑问和惊叹,而“为观止”则表示极为惊人、引人注目。因此,“问叹为观止”的意思是指某种事物或现象令人感到十分惊讶和好奇,以至于人们会不断地提出疑问或惊叹。这个词组通常用于形容一些非常罕见或极其异常的事情,例如一种极为罕见的动物或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些奇怪现象。总之,“问叹为观止”是一个极其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组,用来形容那些难以置信的事物和现象,同时也能够准确地表达人们对这些事物的感受和反应。
24、当我们看到某个人说话或者某个事件发生时,如果它能够引起我们的注意并且让我们深刻思考,那么我们就可以用“问叹为观止”来形容它。这个词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既可以用来形容人们的谈话或演讲,也可以用来形容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和深度。总而言之,问叹为观止是一种独特的形容词语,可以很好地描述人与事物的魅力和感召力,体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
25、没有区分主语是人还是物。如果主语是人,就要用“叹为观止”;如果主语是物,就要用“令人叹为观止”或者是“让人叹为观止”。错误的例句:她的舞蹈动作优雅,表现力强,叹为观止。
26、但现在也有一些人将其用于指某些过度夸张的或令人感到不舒服的事物,因此也可以是一种贬义词。
27、成语出处:
28、看到这里就够了;不必再看别的。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
29、这个成语的本意是用于描述文笔或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非常强,让人不禁惊叹。
30、延伸内容是,问叹为观止不仅仅是用于描述文章或文笔,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物的风采、景色的美丽等等,都是具有极高的吸引力和惊叹的效果。
叹为观止的正确解释
31、“问叹为观止”是形容某事物、场景等让人感到非常惊叹、惊奇的程度。通常用来形容一些非常惊险、壮观、瑰丽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事件、艺术品等等。
32、发音tànwéiguānzhǐ
33、翻译:看到这里就够了,即使还有别的好事,我也不请求了。
34、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极为壮观的自然风光,或者听到一段非常优美的乐曲时,我们会感受到“问叹为观止”的美感和震撼力。
35、(《古文观止》一书也是这个意思:看了这本书所选的古文,可以停止看其它古文选集了。)
36、同样地,当我们遭遇到一些令人崩溃和震惊的事件,比如自然灾害、战争等等,我们也会感受到“问叹为观止”的强烈情感。
37、叹为观止是褒义词。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
38、“问叹为观止”是一种描述语言中极为夸张的修辞手法,用于强调一个人或一件事情非常惊奇、惊喜、惊愕或惊叹。有时候也可以表示无法言表的惊讶。这种修辞手法常用于文学作品和口头表达中,例如、诗歌、演讲和对话等。使用“问叹为观止”这个修辞手法,可以让语言更具有感染力,更加生动有趣。但也需要注意不要频繁使用,以免过度夸张而丧失效果。总而言之,“问叹为观止”意思是一种通过夸张语言表达极度惊叹的修辞手法。
39、因此,“问叹为观止”是一个非常形象、具有感染力的表达,能够很好地阐释和传达人类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反映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40、叹为观止(拼音:tànwéiguānzhǐ)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1]
41、因为叹为观止最初指的是令人赞叹不已的事物,是一种褒义词。
42、“问叹为观止”一词起源于《庄子》中的一个故事,用于形容某些观点或观念令人感到十分惊讶和惊奇。常常表示的是某种违反常识,或非常独特而又引人关注的观点,就算并不一定正确或可实现也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这个词组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扩展到除了看法之外的其他方面,例如某些行为、事物、事件,甚至某些表演艺术等等。由此可见,问叹为观止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广泛的用语,常常用于形容某些非比寻常的事物。
43、把“叹为观止”的成语理解为“到了极点”,当贬义词用,显然不妥当。错误的例句:为了骗取资金,这些村干部居然使出了各种办法,其行为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44、解释叹:赞叹;止:停止;观止:看到这里就停止。现多赞叹所见事物已好到极点。也说“叹观止矣”,“叹而观止”。含褒义。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45、成语解释:
46、成语解释:看到这里就够了;不必再看别的。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
47、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感叹说看到这里够了(“观止矣”),其它的就不必再看了。成语“叹观止矣”就出于此,后来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现在一般都说成“叹为观止”。(叹,感叹;为,是;观,观看;止,停止:感叹说是可以停止观看了。)
48、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49、叹为观止
50、叹为观止是褒义词。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读音:tànwéiguānzhǐ,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请已。
51、值得注意的是,叹为观止的褒贬取决于语境和使用者的态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