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古文名段摘抄【204句文案】

路一直都在 发表于:2024-06-09 点击:64

古文名段摘抄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4、北海虽赊,夫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5、于是,我仔细研读了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

6、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

7、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8、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9、中国文脉好段摘抄赏析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11、先秦诸子,都是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没有一个是纯粹的文学家。但是,他们要让自己的思想说服人、感染人就不能不运用文学手段。而且,有一些思维方式,从产生到完成都必须依赖自然、譬引鸟兽、倾注情感、形成寓言,这就成了文学形态。

12、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13、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廉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1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5、孙悟空:机智勇敢,疾恶如仇,敢于和恶势力斗争

16、余秋雨先生认为,笔墨是用来书写历史的,它贯穿了古今,述说了一代又一代的传奇。没有错,笔墨的确承载了历史,但在我看来,在看了《中国文脉》一书后的我看来,承载历史真正内涵的,却是文字,笔墨真正能代表的,不过是当代人的一种精神罢了。我从未觉得自古以来的文人是文脉的全部,对我而言,文字才是全部。

17、举杯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年岁。

18、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19、此书位列余秋雨书系十八卷之首,有提纲挈领、开宗明义之重任。倒是我1998年遇到的《文化苦旅》,仅位列第九卷。可知此虽为后成之书,在先生心中分量却是极重。先生今年将69岁,读古人叹世代风华,临旧迹感往事来去,行成久远之思,籍散文展朴正情怀。我年浅笔拙,只能简谈所感,向有历史担当的前辈文人致敬。

20、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21、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2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3、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24、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25、《中国文脉》,与我现在的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与我理科出身、高中作文很少及格相距甚远,无心读来,有些收获,他正走入我的生活。

26、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

27、作者站在研究者个人的角度,展现的是研究者个人的史观和研究心得,并不过分强调说教,虽有争议,但对于像我这样非专业平民,能够站在研究者的肩膀上,努力借助研究者的眼睛,鸟瞰浩瀚的中国文脉,“窃取”某些研究者的点滴研究成果已经获益匪浅。

28、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2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

30、唐僧:善良诚信,一心向佛,慈祥,胆小怕事,迂腐,鉴别能力差

古文名段摘抄

31、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32、原来但凡世上妇人哭有三样哭: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无声谓之号。

33、中国文脉跌跌撞撞吟唱着一首首《诗经》,充满了稻麦香和虫鸟声,隆重上路。一路走到了百花齐放、绚丽多姿、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时代。行吟在江风草泽边,穿着衣饰奇特的屈原如约而至,他孤傲而天真,凄楚而高贵,离群而悯人,塑造了悬崖独吟曲,拉出了诗人的文脉。

34、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35、赏析:写景佳句,字字如金,描摹入神,写的舒缓从容,细品如如化境,一个卷子,漫天飞雪舒缓沉实之态毕现。

3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7、中国文脉读书笔记950字篇2读完了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425页,期间的感受很难用我笨拙的文字去表达,刚开始时,读起来有点涩,有点苦,到后来,越读越觉得酣畅淋漓,荡气回肠,温暖熨贴……在品读《中国文脉》的过程中,如倾听一支穿越三千年时空的清雅妙曲,荡气回肠,暖意氤氲,头脑清明。

38、为了忘却的纪念。这是鲁迅为怀念“左联五烈士”而写的文章,“忘却”与“纪念”,用在这里看似矛盾,却又合理,表达的是对敌我的两种态度。

39、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40、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谵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

41、点明主题之后,《中国文脉》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原点,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汉时期的统一与书同文对文学的影响,汉赋及《史记》,魏晋时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诗作文采,再到唐宋诗词,元曲及明清,一气呵成,展现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既是文学的发展,亦是历史的变迁,生动地为我解读了中国文化的演化过程。

42、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43、这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的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与友人伐竹取道,目睹小潭周边幽静的景色,并生动地描写出来,让读者身临其境。

44、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虹销雨霁,彩彻区明。

45、述说以上经历,是想说明在有所准备之后,阅读较不易辜负著者苦心。余先生纵横古今,将文脉正统,联接于品格性灵;把传世之作,勾嵌于人生沉浮。由于情境皆活,读者可尽览数千年名士风采。名士之间,落笔则有轻有重。例如屈原一节,他甚至附上《离骚》全文今译;而不可绕过的苏轼,却仅寥寥数语。约取之间,彰显著者思考结论余先生重视的当代文人之文化重任拔其神质,静候佳音,正在其中。

46、近两天,阅读的时候,顺畅了许多,余先生把先人、历史写的鲜活,写的生动,拉近了远古与当代的距离。

47、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是我的乐园。这是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话,其中“似乎”与“确凿”“野草”和“乐园”看起来也是互相矛盾,但从人和物两个不同的层面去理解,它又说得通。

48、然而我惊喜的发现,这本书从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作者开篇第一句即指出“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刘和审美潜流。”这正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指明了我所追寻的方向,将文学的主线升华为了文脉,这正是其根源所在。

49、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50、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墨子诸子百家,肤浅的了解一些,《老子》好像见过,厚厚的一个大部头,印象里好像有些晦涩难懂,在学生时代读不进去,跟老婆商议买一本,现在再尝试着读一读,希望能有收获,体验老祖宗的思想精髓。

51、怪不得人说你是无事忙,这会子关了门,人倒疑惑起来。这是《红楼梦》中袭人说贾宝玉的话。“无事“和“忙”,无事又怎能说忙呢,在这里它们能够统一到一块吗?呵呵,读了《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是个公子哥儿,的确没什么事儿做,但是他真的一刻也没有闲下来。

52、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53、初论及文脉,我不能说一无所知,但也大略明白约是如山脉一般的、专属文化的一条脉络。然而却从未想过这脉络中涌动的是什么,或者说是什么组成了这脉络。那么,是什么呢?是文人吗,还是所谓“文化”呢?

54、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55、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56、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57、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锺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鸣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邱墟。

58、中国文脉,还在继续行走着。

59、篇二:中国文脉读书笔记乘隙读毕余秋雨先生《中国文脉》,特来作结。

60、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古文名段摘抄

61、一个人文化底蕴深厚,以前可以叫先生,古代称别人先生有向别人学习的意思,达者为先,师者之意。现如今都通俗的叫有学问、有学识的人,他们有些人确实值得学习,受人敬重。环顾四周,现在越来越多的“成功者”都想以文炫己,甚至以文训世,结果让人担忧。有些“儒商”为了硬要“企业文化”,强调职工背诵古代那些文化等级很低的发蒙文言;有些电视人永远在绘声绘色地讲述着研究应该退出公共记忆的文化残屑;有些当代“名士”更是染上了古代的“嗜痂之癖”,如鲁迅所言,把远年的红肿溃烂,赞之为“艳若桃花”。

62、中国文脉读书笔记

6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4、“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不多的意思,说起来很押韵的文言句式。

65、三打白骨精

66、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67、今言“华(读一声)”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68、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69、“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表示一种休闲享受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要求,但又不富有过分。

70、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71、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72、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73、雷横不愿上山入伙。他打死与知县相好的白秀英,被押进牢里,雷母央求朱仝节级,朱仝在一家酒店开枷放了雷横。朱仝被断配沧州,知府留他在本府听候使唤。七月十五日朱仝抱四岁小衙内往地藏寺看点放河灯,在水陆堂放生池边与雷横说话,朱仝先不愿入伙。吴用使计教李逵杀了小衙内,朱仝怒追李逵到柴进庄上,柴进说明底里,吴用、雷横、朱仝、李逵相见。●第五十二回李逵打死殷天锡柴进失陷高唐州朱仝要杀黑旋风,方才入伙,柴进只得暂留李逵。吴用及雷、朱先上山。柴进叔叔柴皇城,宅后院花园被高太尉的叔伯兄弟,新任知夜高廉带来的妻舅殷天锡所占,李逵打死殷天锡,柴进被高廉下在牢里。宋江引军与高廉三百飞天神兵对阵,高廉使起神法,林冲等败退五十里下寨。宋江使回风返火之法。高廉又使神兽之法,宋江又败。高廉使风雨之法劫寨扑空,被杨林箭射左臂。●第五十三回戴宗智取公孙胜李逵斧劈罗真人戴宗、李逵奉宋江、吴用之命,离高唐州去蓟州找公孙胜。一天到素面店吃饭,从一老人口中得知公孙胜在九宫县二仙山。戴宗去见,被公孙老母回绝。戴宗叫李逵去屋里打闹,公孙胜只好出来,以老母年迈,罗真人不放为由不去梁山。李逵于五更偷去松鹤轩,斧劈罗真人。罗真人使白手帕捉弄李逵,戴宗再三央求,罗真人派黄巾力士从蓟州牢中救李逵回来

74、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7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76、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故乡》中的文字,“无所谓有”和“无所谓无”,不是绝对的,重在个人的努力,有无可以互相转化。

77、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78、唐朝则是一场审美的大爆发。因着机缘巧合,北方旷野和南方巷陌间文化灵魂的融合,政治带动着文化疯狂地不可一世。文学自立而冗长,丰富而挑剔。诗即是如此,文亦出采,各种文学都以最强烈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唐诗巍峨顶峰潇洒行走的几男子:李白、杜甫、王维等成就了这么一个文化艺术史的杰出时代。

79、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80、孙悟空打死强盗,被唐僧赶回花果山(猴子自己来到了观音处寻理),在这期间一个六耳猕猴冒充悟空打伤唐僧,抢走包裹。真悟空与之交战难分胜负,无人能分出真假,直到如来佛祖处,才得以辨明,后来六耳猕猴被孙悟空打死

8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82、我无意感慨,但眼看这时代,笔墨除了成为文档中字体一栏的固定一员,也并无太多用处,并不为大多数人钟情。尽管提倡学写毛笔字,学习这种笔墨,可是真正喜爱它,不将它视为一种无奈的任务,抑或是炫耀的资本的人,又有多少呢?我不否认在千千万万人中,总有那么些钟情于笔墨的人们,但需要我们灌注情感、花费大把时间和精力的笔墨,除了那些真正有底蕴、有阅历的人们,又还剩多少呢?

83、读书人窃书不为偷--鲁迅《孔乙己》

84、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85、这不是文武的悲哀,而是文学的高贵。

86、盘丝洞的女妖精是七个得道的蜘蛛精,号称七仙姑。她们使用的都是三尺宝剑,经常变成美女兴妖作怪,祸害人畜,打斗激烈时,就敞开怀,露出雪白的肚子,肚脐眼丝绳乱冒。她们用这个法术捉住唐僧和八戒,想吃圣僧的肉长生不老。幸好孙悟空,施展本领救出师父,不料唐僧又落入蜘蛛精师兄多目怪手中,孙悟空气愤之极,拔了一把毫毛,吹口仙气,变成七十二个小行者,一阵乱打,把七个蜘蛛精打成烂泥,除去取经途中一大害。

87、中国文脉的原始材料,是文字,从五千年的蚩尤黄帝时代开始记载历史,于是文学开始它永无止境的行走了。过了大致两千年后,它在平和、安详、寻常、世俗的黄河流域找到了《诗经》,让新生的文脉开始走上旅途。

8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89、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90、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古文名段摘抄

91、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92、《中国文脉》整书对中国浩瀚的历史中的文化按时间顺序做了一次梳理,读完这近40万字的巨作,花了不少时间,但其中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细读了前面的两篇“中国文脉”和“笔墨历史”。

93、元朝的戏剧随着文脉的涓涓细流显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一举夺冠,依依呀呀地自我展示。

94、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9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96、宋代,政文贴近,文人当政,数个同时足踏在文化巅峰和政治巅峰上瘦骨嶙峋的身影: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苏轼造就了中国文脉的慷慨激昂。

97、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98、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99、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100、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101、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102、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0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104、“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对文人的用词偷和窃的区别,对文人尊重和嘲讽。

105、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10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107、三国时期,丛林边上的文化望族曹家父子仨人从乱世之中强悍地接续文脉,随后紧接着的是风骨飘逸,才德兼备的怪才学子阮籍和嵇康得到了文学的赏顾,嵇康在刑场之前畅弹《广陵散》更是将那种绝伦的声调和情感震撼于世。响彻着自然之音的田园之中,气定神闲、流淌洁净淡远之气的陶渊明用他穷苦的凡人之躯高高举起了文脉。

108、无论多少年过去,文字依旧是人们表达、体现情感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从国人出生开始,由身边人引导;上学,又转变为谈吐和作文;工作,又演变成所谓论文的存在;再过几年,它又成为你抒发内心愁绪和欢乐的表达方式。就这样,文字成为证明国人生活阅历、文化内涵,抒发国人内心情感的几近唯一的方式。墨色端庄的方块字牢牢占据了绝大多数国人的内心,国人惯于用此表达,也钟情于用此表达。这种表达,往往成为中国历史上浩长文脉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篇章——神话、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直至近代、现代、当代的散文、新诗、等等。也正是因为这种表达,专于文字的表达,使得文字无可替代地成为中国文脉奠定的基础。

109、到了汉代,忍辱负重、奋笔疾书的司马迁在狱中以从容真切的朴素笔触、错落有致的自然文句造就了《史记》,散文接手了文脉,文脉在此变得人性化、生命化,更描绘出了中国历史的魂魄。

110、大浪淘沙,历史沉浮,那一条贯穿中国文化的文脉正逢抉择的关键。我们面对着继承与发扬的机遇与挑战,余先生的作品点明了社会的现状与背景的潮流。经典不可复制,此话掷地有声,既承认了人类一切文化壮举由盛而衰的必然规律,同时也提出,应当敬畏经典,保护经典,如此,才能重整重组,在大力改革中创造与推进新的中国文脉。

111、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112、堂悬敕额金牌,家有誓书铁卷.

113、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⑵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114、读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让人不得不叹服其才大如海,文字绵厚而不沉闷,沉重而不冗繁,新颖而不轻佻,个性而不张扬。洋洋洒洒36万字的巨著,文采斐然,情感浓烈,逻辑严整,新意迭出,让那些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渐渐模糊的形象清朗而感人。阅读过程如同在万水千山中闲步观赏美景静听天籁,空旷清新,赏心悦目,很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怡然意境。

115、五代十国,南方诗文仍在,南唐李后主李煜为开创“词”的先例,让明月夜风感受到:中国文脉从未停住过。

116、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117、白骨精先后变成女儿、母亲、父亲来欺骗唐僧,被孙悟空识破,前两次白骨精化风逃走,最后一次被悟空定住元神打死。而唐僧以为悟空打死了三个无辜的人,加上八戒进谗言,唐僧就赶走了悟空。

118、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119、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120、什么“君子固穷”:语见《论语·卫灵公》。作为君子要不以穷困而改变操守的意思,对君子自称的要求。

古文名段摘抄

121、你可知道“茴”字有几种写法?--鲁迅《孔乙己》

122、读毕掩卷沉思,印象最深处,一为《离骚》天真烂漫之情,与《梦游天姥吟留别》遥牵一线。二为欧阳询楷书我多年珍爱,不想先生亦重。三为陶渊明不为人孰知的短诗四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12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124、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孔乙己》

125、《诗经》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以前觉得好,未认真阅读过,以后有机会,静下心来,认真拜读。

126、读书人窃书不为偷鲁迅《孔乙己》

127、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128、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129、全文从太过古老以致无法考究的神话开始,带领我们穿越一个个朝代,领略朝代中各个文采魅力均是惊艳绝伦的著名文人,探寻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生平,追随他们的足迹,直至今朝。而将这一切串联后得到的,即是余秋雨先生所说的“文脉”。

130、中国文脉读书笔记950字篇1谈到文化,势必是一个极为博大深远的话题。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源,是我们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历经千余载岁月的涤荡,我们获得了不计其数的文化瑰宝。面对如此之繁华盛景,一个中国人,若是对自己的文化渊源一无所知,甚至鄙薄,显然是极端可怕的。这不禁让我们意识到,品鉴和把握先祖赋予我们的财富,并将其不断延续,推向高峰,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古往今来,文化洪流奔涌不息,其之大,浩浩荡荡,其之深,难寻其底,其之绚丽多姿,琳琅满目。正如我上文所说,把握和品鉴其精髓是关键所在。而文学的发展变迁正是华夏文化延续变化的一条清晰而又重要的主线,它的活力充分展现了我国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璀璨的精华。因此,抓住这条主线,有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刻地领悟文化的神韵精髓。

131、与诗的纠葛并非解决我人生大问的单纯线索,军、史、哲等著作也净化了我的心灵。如果不是有那三年,安然坐读这些血火交织的文字,我至今仍将是当初那颗单薄头脑。同时我感恩身边不懈奋斗的人们,他们以待人行事来为我定义,什么叫做心胸与梦想。

132、明清两代之期,曹雪芹的《红楼梦》一枝独秀,全方位地探寻了人性美的存在和幻灭,抚慰了中国文脉五百年的荒凉。

133、纵观全书,开始的两个篇目,《中国文脉》和《笔墨历史》是总体纲领,它们酣畅淋漓地揭示了三千年中国文学的精神主脉,以及作为文脉载体的中国书法史,之后是对每个时代文脉分别以个体进行精细论述,使全书更加丰满充实。

134、故而,我更为看重文字。

135、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136、---------------------------------------------------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137、故事叙述唐僧带领一伙动物精灵徒弟--孙悟空、八戒、沙僧与龙马,一路长途跋涉向印度求取智能与真理之书,中途来到漫天烽火的火焰山绝地,一行人本想向牛魔王之妻铁扇公主商借宝扇搧熄熊熊烈火,却遭到其子红孩儿的偷袭,其间唐僧并且遭到蜘蛛精的劫持,两人都欲用他的肉炼成长生不死之药,师徒五人历经劫难终于凭着智能勇气与坚强无比的毅力,化险为夷、感化顽劣,并让大地回春重现满眼绿意与无限的生机

138、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13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40、稷下学堂,战国时代的大学,独立于政治,世界文明史上最早出现,为老祖宗骄傲。

14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42、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143、篇三:中国文脉读书笔记

144、篇一:中国文脉读书笔记8月份赴欧洲三国旅游,领队布置回国后的作业阅读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行者无疆》,老婆则一口气买回了余先生4本书。

145、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146、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147、关于自然的古文有很多,例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试摘录其中个别段落:

148、赏析:林冲本是被高俅陷害,发配充军,却说自己与高俅交恶,不敢表达自己的愤怒,生动的`展示了林冲这个下级封建官员在官场社会生活中忍气吞声以求生存的苟安性格。

149、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150、所谓文脉,在余秋雨先生看来,便是一个减法。依我所想,所谓减法,便是由加法演变而来。如若没有余秋雨先生那般多的底蕴,没有巨人之肩的高度,便也不会有这文脉一说了,更遑论余秋雨先生那种手握斧钺大胆取舍的果敢与对文化的敏锐洞察之深刻。

古文名段摘抄

151、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152、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15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54、殷王迁都,竟是从奄(今山东曲阜),迁至殷(河南安阳小屯)。奄(今山东曲阜)距离老家只有区区60公里,自己家乡竟然在远古就有些大事件。

155、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156、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

157、李白、杜甫、屈原、王羲之、王献之、曹操、曹植、曹丕、李煜、韩愈、柳宗元、司马迁小时候读书时,或多或少读过些上述文化巨匠的诗、词、典故,余先生把他们放在一起,陡然间觉得还要回头再去读一读,范围也要再扩大一些,甚至还有要练练书法的念头。

158、真假美猴王

159、回字有四样写法:“回”字过去一般只有三种写法:“回”“囘”“囬”,极少有人用第四种写法(外部一个偏旁“囗”中间加上一个“目”字)。孔乙己这种深受科举教育毒害的读书人,常会注意一些没有用的字,而且把这看成学问和本领。

160、在目前寂寞的文化良知领域,应该重启文脉之思,重开严选之风,重立古今左边,重建普世范本。为此,应努力拔去浮华热闹,远离滔滔口水,进去深度探讨。选择自可不同,目标确是同归,那就是清理地基,搬开芜杂,集得高墙巨砖,寻获大柱石础,让出疏朗空间,洗净众人耳目,呼唤亘古伟步,期待天才再临,创造环境比教育个体来的更有效也更难,中华文化的复兴,文化的自信,才能达更高的一步。

161、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鲁迅《孔乙己》

16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63、遥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164、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165、以下是我比较喜欢的优美的现代文言文:

166、登泰山记----姚鼐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167、先把领队布置的作业做完,这次回南京时,老婆在行李箱里放进了第三本书,闲暇时,取出来一看,书名《中国文脉》,不知是些什么内容,只是按照看前面两本书的习惯,计划每次阅读50页,刚开始有些费力,感觉内容繁杂,看十几、二十页,就想放下,想一想。

168、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69、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

170、在书中随余秋雨先生的思潮,随历史的波涛,我见过了太多文人一生的足迹、坎坷和辉煌。没错,他们是笔墨的传承者,他们也用自己的精神书写了历史,但是,倘若没有文字,历朝历代的文人们又何以书写呢?笔墨于我,不过是文字的衍伸,是一种更具国人内心真情的文字。但换个角度,笔墨又是文字的升华,用文字来讲述情感,或许需要很多描写,而笔墨,也许只需几许。也因此,笔墨和文字成为两种不同的体系,尽管它们本是同源,同是用于表达国人内心真情。当然,文字更深得我心。

171、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172、甲骨文,一直的了解仅限这字面三个字,现在知道它是祖先占卜的记录,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竟然有几万片,当时杀掉了多少只龟呀?!

17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74、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来世你渡我,可愿?35、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175、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76、插翅虎枷打白秀英美髯公误失小衙内宋江与吴用商议各头领重新分工。

177、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178、回到开篇,让我们再次温故和回味: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等级,是文脉的生命……文学的等级,与官阶、财富、疗效、传播等因素完全无关,只由一种没有明显标志的东西来定,这个东西叫品位……总之,品位决定等级,等级构成文脉。先生叹道:“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充鹏。”我们应当在这必然寂寞的文化良知领域,重启文脉之思,重开文选之风,重立古今坐标,重建普世范本。

179、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180、有人说,对文学,应让人们自由取用,不要划分高低。这是典型的“民粹主义”,似是而非。就个人而言,不经过基本教育,何能自由取用?鼠目寸光、井蛙观天,恰恰违背了“自由”的本义;就整体而言,如果在精神文化上不分高低,那就回失去民族的大道、人类的尊严,一切都将在众生喧哗中不可收拾。

古文名段摘抄

181、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182、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83、恩仇不辨非豪杰,黑白未分是丈夫

184、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185、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24、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25、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186、余秋雨先生像一位画坛巨匠,以充沛的才情,饱蘸深情的笔墨,大气磅礴地勾勒出漫长的中国文脉画卷,流露对中华文学家园的满腔抚爱和关切之情,时而工笔重彩,绘声绘色;时而妙笔生花,恣意;时而清新点染,灵光流动……

187、满口之乎者也:意思是满口文言词语说话习惯。

188、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

189、沙和尚:忠厚老实,勤勤恳恳,待人真诚善良

190、文学之中,我与诗最有缘。儿时我不懂诗,初读《新编唐诗三百首》,读得不解风味。长大一点后,什么诗都读。就这样长到17岁那时正读高二,冬日里某一天,我红衣红裤红靴红帽,执饭盆快步从饭堂返回宿舍。走到澡堂子后墙之时,我突然拍拍脑瓜子,告诉自己:哦,这就是诗啊。从此我认为自己懂了诗。我也写诗,13岁和两个女孩结了诗社,关注洋娃娃也关注世界。这段诗旅18年后戛然而止。

191、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192、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193、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19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95、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196、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19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98、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199、猪八戒: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好吃懒做,胆小怕事

200、看到这里突然想到军事是政治的延续,那是不是也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是文学的延续呢?

201、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202、余秋雨老师面对这种情况都深深一叹:“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充鹏。”

203、如果不分高低,只让每个时间和空间的民众自由取用、集体“海选”,那么,中国文学,能选得那位流浪草泽、即将投水的屈原吗?能选的到那位受过苦刑、耻而握笔的司马迁吗?能得到那位僻居荒村、艰苦躬耕的陶渊明吗?他们后来为民众知道,并非民众自己的行为。而且,知道了,也并不能体会他们的内涵。即使有任何民粹主义的自由海选,再有人数、再有资金,也与优秀文学基本无关。

204、中国文脉读书笔记950字篇1谈到文化,势必是一个极为博大深远的话题。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源,是我们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历经千余载岁月的涤荡,我们获得了不计其数的文化瑰宝。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摘抄  
>>以下同类内容推荐阅读:

1. 敬生活里的暗淡,也敬人间的灿烂

2. 最近生活状态的文案

3. 挑一句送给疲惫的自己,好与不好都是生活,尽力就好

4. 那些话里有话的生活感悟文案

5. 16条宝藏朋友圈文案:态度本身也是答案的一部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阅读更多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