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段摘抄加赏析高中
1、无论多少年过去,文字依旧是人们表达、体现情感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从国人出生开始,由身边人引导;上学,又转变为谈吐和作文;工作,又演变成所谓论文的存在;再过几年,它又成为你抒发内心愁绪和欢乐的表达方式。就这样,文字成为证明国人生活阅历、文化内涵,抒发国人内心情感的几近唯一的方式。墨色端庄的方块字牢牢占据了绝大多数国人的内心,国人惯于用此表达,也钟情于用此表达。这种表达,往往成为中国历史上浩长文脉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篇章——神话、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直至近代、现代、当代的散文、新诗、等等。也正是因为这种表达,专于文字的表达,使得文字无可替代地成为中国文脉奠定的基础。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宋代,政文贴近,文人当政,数个同时足踏在文化巅峰和政治巅峰上瘦骨嶙峋的身影: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苏轼造就了中国文脉的慷慨激昂。
4、殷王迁都,竟是从奄(今山东曲阜),迁至殷(河南安阳小屯)。奄(今山东曲阜)距离老家只有区区60公里,自己家乡竟然在远古就有些大事件。
5、喜欢的就要拥有它,不要害怕结果。
6、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盲目。
7、一个人站在细细雨中,撑着伞,等公交车.天地一片迷蒙,想着曾经的细雨飞花,织就了一段缥缈而美丽的回忆。
8、记忆想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
9、他们似乎从没有正式地告别过。而每一次都是绝别。
10、故而,我更为看重文字。
11、只听见陨落的声音,如同来自银河的一滴清澈泉水,坠落在这混浊而险恶的大地尽处,渐渐地干涸,被未到来的曙光前夜吞噬。
12、有些人是可以被时间轻易抹去的。犹如尘土。
13、我已经寻找了多年,为了那个美丽的梦想,但是,现在我发现它就在我的臂弯里面.你就是我的全部。
14、所谓文脉,在余秋雨先生看来,便是一个减法。依我所想,所谓减法,便是由加法演变而来。如若没有余秋雨先生那般多的底蕴,没有巨人之肩的高度,便也不会有这文脉一说了,更遑论余秋雨先生那种手握斧钺大胆取舍的果敢与对文化的敏锐洞察之深刻。
15、你的头发美丽而哀愁。就象你的灵魂。
16、痛彻心扉的爱情是真的,只有幸福是假的。那曾经以为的花好月圆,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17、我的世界是寂静无声的,容纳不下别人。
18、伤口是别人给与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
19、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墨子诸子百家,肤浅的了解一些,《老子》好像见过,厚厚的一个大部头,印象里好像有些晦涩难懂,在学生时代读不进去,跟老婆商议买一本,现在再尝试着读一读,希望能有收获,体验老祖宗的思想精髓。
20、读毕掩卷沉思,印象最深处,一为《离骚》天真烂漫之情,与《梦游天姥吟留别》遥牵一线。二为欧阳询楷书我多年珍爱,不想先生亦重。三为陶渊明不为人孰知的短诗四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21、这不是文武的悲哀,而是文学的高贵。
22、我大概是一只鸟。充满了警觉,不容易停留,所以一直在飞。
23、中国文脉好段摘抄赏析
24、如果有一天不再拥有,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
25、中国文脉的原始材料,是文字,从五千年的蚩尤黄帝时代开始记载历史,于是文学开始它永无止境的行走了。过了大致两千年后,它在平和、安详、寻常、世俗的黄河流域找到了《诗经》,让新生的文脉开始走上旅途。
26、想用羽毛筑一座城,悲伤时驮着我四处飞翔。
27、甲骨文,一直的了解仅限这字面三个字,现在知道它是祖先占卜的记录,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竟然有几万片,当时杀掉了多少只龟呀?!
28、似乎,能够看见,花瓣上朦胧带着,一些凄冷的痕迹,温热,腥甜,是已经难以复返的过去留下的鲜血,残留一地模糊而纯洁的微笑,转瞬破碎。
29、像我这样的女人,总是以一个难题的形式出现在感情里。
30、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
好段摘抄加赏析高中
31、《中国文脉》,与我现在的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与我理科出身、高中作文很少及格相距甚远,无心读来,有些收获,他正走入我的生活。
32、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记忆的双手总是拾起那些明媚的忧伤。
33、青春的寂寞是生命的点缀,没有寂寞的青春是悲哀的,然而寂寞的青春不是没有幸福,而是我们不懂幸福。
34、我从来不自欺欺人。我只看真实。
35、篇三:中国文脉读书笔记
36、然而我惊喜的发现,这本书从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作者开篇第一句即指出“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刘和审美潜流。”这正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指明了我所追寻的方向,将文学的主线升华为了文脉,这正是其根源所在。
37、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38、总是需要一些温暖。哪怕是一点点自以为是的纪念。
39、余秋雨先生认为,笔墨是用来书写历史的,它贯穿了古今,述说了一代又一代的传奇。没有错,笔墨的确承载了历史,但在我看来,在看了《中国文脉》一书后的我看来,承载历史真正内涵的,却是文字,笔墨真正能代表的,不过是当代人的一种精神罢了。我从未觉得自古以来的文人是文脉的全部,对我而言,文字才是全部。
40、一个人身边的位置只有那麽多,你能给的也只有那麽多,在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有些人要进来,就有一些人不得不离开。
4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42、也许我们都曾勇敢而坚毅,只是,在与时间老人的对峙中,我们从来都不是赢家。
43、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转轮,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的哀伤的精魂。
44、明清两代之期,曹雪芹的《红楼梦》一枝独秀,全方位地探寻了人性美的存在和幻灭,抚慰了中国文脉五百年的荒凉。
45、中国文脉读书笔记
46、余秋雨先生像一位画坛巨匠,以充沛的才情,饱蘸深情的笔墨,大气磅礴地勾勒出漫长的中国文脉画卷,流露对中华文学家园的满腔抚爱和关切之情,时而工笔重彩,绘声绘色;时而妙笔生花,恣意;时而清新点染,灵光流动……
47、悲伤的秋千总有微风陪伴,孤寂的夜,总有繁星点点,蓦然回首,而你却不在我身边。
48、心的本色该是如斯。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立崖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山河依旧,风貌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成仙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49、记忆像是倒在掌中的水,无论你是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滴流淌干净。
50、作者站在研究者个人的角度,展现的是研究者个人的史观和研究心得,并不过分强调说教,虽有争议,但对于像我这样非专业平民,能够站在研究者的肩膀上,努力借助研究者的眼睛,鸟瞰浩瀚的中国文脉,“窃取”某些研究者的点滴研究成果已经获益匪浅。
51、中国文脉读书笔记950字篇1谈到文化,势必是一个极为博大深远的话题。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源,是我们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历经千余载岁月的涤荡,我们获得了不计其数的文化瑰宝。面对如此之繁华盛景,一个中国人,若是对自己的文化渊源一无所知,甚至鄙薄,显然是极端可怕的。这不禁让我们意识到,品鉴和把握先祖赋予我们的财富,并将其不断延续,推向高峰,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古往今来,文化洪流奔涌不息,其之大,浩浩荡荡,其之深,难寻其底,其之绚丽多姿,琳琅满目。正如我上文所说,把握和品鉴其精髓是关键所在。而文学的发展变迁正是华夏文化延续变化的一条清晰而又重要的主线,它的活力充分展现了我国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璀璨的精华。因此,抓住这条主线,有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刻地领悟文化的神韵精髓。
52、青春的羽翼,划破伤痛的记忆;昨日的泪水,激起心中的涟漪。
53、渴望占有愈多而愈脆弱。
54、元朝的戏剧随着文脉的涓涓细流显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一举夺冠,依依呀呀地自我展示。
55、《诗经》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以前觉得好,未认真阅读过,以后有机会,静下心来,认真拜读。
56、一生经历一次的青春,目的只是听一次花开的声音,看一次花落的寂然,然后散场。
57、我们在各自的小路上匆匆行走,一直未曾停留,不经意间在某个路口相遇,于是轻轻问候,淡淡寒暄,然后挥手说再见。
58、很多人不需要再见,因为只是路过而已。遗忘就是我们给彼此最好的纪念。
59、在她的心里潜伏着一个深渊,扔下巨石也发不出声音。
60、与诗的纠葛并非解决我人生大问的单纯线索,军、史、哲等著作也净化了我的心灵。如果不是有那三年,安然坐读这些血火交织的文字,我至今仍将是当初那颗单薄头脑。同时我感恩身边不懈奋斗的人们,他们以待人行事来为我定义,什么叫做心胸与梦想。
好段摘抄加赏析高中
61、点明主题之后,《中国文脉》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原点,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汉时期的统一与书同文对文学的影响,汉赋及《史记》,魏晋时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诗作文采,再到唐宋诗词,元曲及明清,一气呵成,展现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既是文学的发展,亦是历史的变迁,生动地为我解读了中国文化的演化过程。
62、先把领队布置的作业做完,这次回南京时,老婆在行李箱里放进了第三本书,闲暇时,取出来一看,书名《中国文脉》,不知是些什么内容,只是按照看前面两本书的习惯,计划每次阅读50页,刚开始有些费力,感觉内容繁杂,看十几、二十页,就想放下,想一想。
63、谁曾从谁的青春里走过,留下了笑靥,谁曾在谁的花季里停留,温暖了想念,谁又从谁的雨季里消失,泛滥了眼泪。
64、篇一:中国文脉读书笔记8月份赴欧洲三国旅游,领队布置回国后的作业阅读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行者无疆》,老婆则一口气买回了余先生4本书。
65、人的寂寞,有时候很难用语言表达。
66、记忆是一张挂满风铃的卷帘,藏匿不了回味里一丝缱绻的痕迹。
67、有人说,对文学,应让人们自由取用,不要划分高低。这是典型的“民粹主义”,似是而非。就个人而言,不经过基本教育,何能自由取用?鼠目寸光、井蛙观天,恰恰违背了“自由”的本义;就整体而言,如果在精神文化上不分高低,那就回失去民族的大道、人类的尊严,一切都将在众生喧哗中不可收拾。
68、稷下学堂,战国时代的大学,独立于政治,世界文明史上最早出现,为老祖宗骄傲。
69、每一次倾心,最初总是不经意的邂逅。电光石火,摩擦心痛。眼神交汇,深深浅浅,刹那心动,成永劫。
70、于是,我仔细研读了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
71、述说以上经历,是想说明在有所准备之后,阅读较不易辜负著者苦心。余先生纵横古今,将文脉正统,联接于品格性灵;把传世之作,勾嵌于人生沉浮。由于情境皆活,读者可尽览数千年名士风采。名士之间,落笔则有轻有重。例如屈原一节,他甚至附上《离骚》全文今译;而不可绕过的苏轼,却仅寥寥数语。约取之间,彰显著者思考结论余先生重视的当代文人之文化重任拔其神质,静候佳音,正在其中。
72、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73、失去你,打不打伞,心都是湿的。
74、唐朝则是一场审美的大爆发。因着机缘巧合,北方旷野和南方巷陌间文化灵魂的融合,政治带动着文化疯狂地不可一世。文学自立而冗长,丰富而挑剔。诗即是如此,文亦出采,各种文学都以最强烈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唐诗巍峨顶峰潇洒行走的几男子:李白、杜甫、王维等成就了这么一个文化艺术史的杰出时代。
75、全文从太过古老以致无法考究的神话开始,带领我们穿越一个个朝代,领略朝代中各个文采魅力均是惊艳绝伦的著名文人,探寻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生平,追随他们的足迹,直至今朝。而将这一切串联后得到的,即是余秋雨先生所说的“文脉”。
76、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经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黄金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梨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
77、三国时期,丛林边上的文化望族曹家父子仨人从乱世之中强悍地接续文脉,随后紧接着的是风骨飘逸,才德兼备的怪才学子阮籍和嵇康得到了文学的赏顾,嵇康在刑场之前畅弹《广陵散》更是将那种绝伦的声调和情感震撼于世。响彻着自然之音的田园之中,气定神闲、流淌洁净淡远之气的陶渊明用他穷苦的凡人之躯高高举起了文脉。
78、大浪淘沙,历史沉浮,那一条贯穿中国文化的文脉正逢抉择的关键。我们面对着继承与发扬的机遇与挑战,余先生的作品点明了社会的现状与背景的潮流。经典不可复制,此话掷地有声,既承认了人类一切文化壮举由盛而衰的必然规律,同时也提出,应当敬畏经典,保护经典,如此,才能重整重组,在大力改革中创造与推进新的中国文脉。
79、文学之中,我与诗最有缘。儿时我不懂诗,初读《新编唐诗三百首》,读得不解风味。长大一点后,什么诗都读。就这样长到17岁那时正读高二,冬日里某一天,我红衣红裤红靴红帽,执饭盆快步从饭堂返回宿舍。走到澡堂子后墙之时,我突然拍拍脑瓜子,告诉自己:哦,这就是诗啊。从此我认为自己懂了诗。我也写诗,13岁和两个女孩结了诗社,关注洋娃娃也关注世界。这段诗旅18年后戛然而止。
80、余秋雨老师面对这种情况都深深一叹:“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充鹏。”
81、没有欲望只能说是麻木不仁。
82、什么时候,雨水把眼泪悄悄覆盖,回忆在心里开始残落。
83、总有一天我们学会不再忧伤,因为我们已经像蝴蝶一样,完成了既定的相聚。
84、李白、杜甫、屈原、王羲之、王献之、曹操、曹植、曹丕、李煜、韩愈、柳宗元、司马迁小时候读书时,或多或少读过些上述文化巨匠的诗、词、典故,余先生把他们放在一起,陡然间觉得还要回头再去读一读,范围也要再扩大一些,甚至还有要练练书法的念头。
85、容易伤害别人和自己的,总是对距离的边缘模糊不清的人。
86、纵观全书,开始的两个篇目,《中国文脉》和《笔墨历史》是总体纲领,它们酣畅淋漓地揭示了三千年中国文学的精神主脉,以及作为文脉载体的中国书法史,之后是对每个时代文脉分别以个体进行精细论述,使全书更加丰满充实。
87、我无意感慨,但眼看这时代,笔墨除了成为文档中字体一栏的固定一员,也并无太多用处,并不为大多数人钟情。尽管提倡学写毛笔字,学习这种笔墨,可是真正喜爱它,不将它视为一种无奈的任务,抑或是炫耀的资本的人,又有多少呢?我不否认在千千万万人中,总有那么些钟情于笔墨的人们,但需要我们灌注情感、花费大把时间和精力的笔墨,除了那些真正有底蕴、有阅历的人们,又还剩多少呢?
88、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89、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
90、我会惧怕孤独吗?我只是偶尔会感觉寂寞。
好段摘抄加赏析高中
91、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92、像一阵风,吹拂春天的记忆,待到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时候,它便沉入心底,泛滥成一个,流出来,只两颗泪滴。
93、中国文脉,还在继续行走着。
94、篇二:中国文脉读书笔记乘隙读毕余秋雨先生《中国文脉》,特来作结。
95、在目前寂寞的文化良知领域,应该重启文脉之思,重开严选之风,重立古今左边,重建普世范本。为此,应努力拔去浮华热闹,远离滔滔口水,进去深度探讨。选择自可不同,目标确是同归,那就是清理地基,搬开芜杂,集得高墙巨砖,寻获大柱石础,让出疏朗空间,洗净众人耳目,呼唤亘古伟步,期待天才再临,创造环境比教育个体来的更有效也更难,中华文化的复兴,文化的自信,才能达更高的一步。
96、鸟的翅膀在空气里振动。那是一种喧嚣而凛冽的,充满了恐惧的声音。一种不确定的归宿的流动。
97、到了汉代,忍辱负重、奋笔疾书的司马迁在狱中以从容真切的朴素笔触、错落有致的自然文句造就了《史记》,散文接手了文脉,文脉在此变得人性化、生命化,更描绘出了中国历史的魂魄。
98、蒲公英恋上树的落寞,树恋上浮云的自在,也许初相遇,已是场注定了的安排。
99、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
100、短暂的瞬间,漫长的永远。
101、回到开篇,让我们再次温故和回味: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等级,是文脉的生命……文学的等级,与官阶、财富、疗效、传播等因素完全无关,只由一种没有明显标志的东西来定,这个东西叫品位……总之,品位决定等级,等级构成文脉。先生叹道:“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充鹏。”我们应当在这必然寂寞的文化良知领域,重启文脉之思,重开文选之风,重立古今坐标,重建普世范本。
102、先秦诸子,都是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没有一个是纯粹的文学家。但是,他们要让自己的思想说服人、感染人就不能不运用文学手段。而且,有一些思维方式,从产生到完成都必须依赖自然、譬引鸟兽、倾注情感、形成寓言,这就成了文学形态。
103、我总是以为自己是会对流失的时间和往事习惯的。不管在哪里,碰到谁。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
104、近两天,阅读的时候,顺畅了许多,余先生把先人、历史写的鲜活,写的生动,拉近了远古与当代的距离。
105、读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让人不得不叹服其才大如海,文字绵厚而不沉闷,沉重而不冗繁,新颖而不轻佻,个性而不张扬。洋洋洒洒36万字的巨著,文采斐然,情感浓烈,逻辑严整,新意迭出,让那些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渐渐模糊的形象清朗而感人。阅读过程如同在万水千山中闲步观赏美景静听天籁,空旷清新,赏心悦目,很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怡然意境。
106、一些人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对于那些真正的浪漫主义者来说,爱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107、如果不分高低,只让每个时间和空间的民众自由取用、集体“海选”,那么,中国文学,能选得那位流浪草泽、即将投水的屈原吗?能选的到那位受过苦刑、耻而握笔的司马迁吗?能得到那位僻居荒村、艰苦躬耕的陶渊明吗?他们后来为民众知道,并非民众自己的行为。而且,知道了,也并不能体会他们的内涵。即使有任何民粹主义的自由海选,再有人数、再有资金,也与优秀文学基本无关。
108、一个女子的寂寞就是这样的不堪一击。如果一个男人对我伸出手。如果他的手指是热的。他是谁对我其实已经并不重要。
109、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10、如果没有如果,时间是否会为我们停留?曾经看过的夕阳,听过的潮落,都被时间掩埋,幻成泡沫。
111、如果有来世,就让我们淡淡地相逢,不再有前世今生的烦恼情债,就像飞花遭遇丝雨,莲蕊偶逢荷露,溪边石安静地躺在河床里,天边云与蓝天紧紧相拥。
112、一个人文化底蕴深厚,以前可以叫先生,古代称别人先生有向别人学习的意思,达者为先,师者之意。现如今都通俗的叫有学问、有学识的人,他们有些人确实值得学习,受人敬重。环顾四周,现在越来越多的“成功者”都想以文炫己,甚至以文训世,结果让人担忧。有些“儒商”为了硬要“企业文化”,强调职工背诵古代那些文化等级很低的发蒙文言;有些电视人永远在绘声绘色地讲述着研究应该退出公共记忆的文化残屑;有些当代“名士”更是染上了古代的“嗜痂之癖”,如鲁迅所言,把远年的红肿溃烂,赞之为“艳若桃花”。
113、初论及文脉,我不能说一无所知,但也大略明白约是如山脉一般的、专属文化的一条脉络。然而却从未想过这脉络中涌动的是什么,或者说是什么组成了这脉络。那么,是什么呢?是文人吗,还是所谓“文化”呢?
114、看到这里突然想到军事是政治的延续,那是不是也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是文学的延续呢?
115、曾经以为属于自己的那颗星不会陨落,但等到它真的掉下来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世上真的没有永恒。
116、中国文脉读书笔记950字篇2读完了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425页,期间的感受很难用我笨拙的文字去表达,刚开始时,读起来有点涩,有点苦,到后来,越读越觉得酣畅淋漓,荡气回肠,温暖熨贴……在品读《中国文脉》的过程中,如倾听一支穿越三千年时空的清雅妙曲,荡气回肠,暖意氤氲,头脑清明。
117、我不明白,天空的阴霾,是你的伤怀还是我的悲哀?
118、人生不止,寂寞不已。寂寞人生爱无休,寂寞是爱永远的主题,我和我的影子独处。它说它有悄悄话想跟我说。它说它很想念你。原来,我和我的影子都在想你。
119、《中国文脉》整书对中国浩瀚的历史中的文化按时间顺序做了一次梳理,读完这近40万字的巨作,花了不少时间,但其中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细读了前面的两篇“中国文脉”和“笔墨历史”。
120、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好段摘抄加赏析高中
121、五代十国,南方诗文仍在,南唐李后主李煜为开创“词”的先例,让明月夜风感受到:中国文脉从未停住过。
122、很多人一旦分开也许会永远都不再见面。
123、此书位列余秋雨书系十八卷之首,有提纲挈领、开宗明义之重任。倒是我1998年遇到的《文化苦旅》,仅位列第九卷。可知此虽为后成之书,在先生心中分量却是极重。先生今年将69岁,读古人叹世代风华,临旧迹感往事来去,行成久远之思,籍散文展朴正情怀。我年浅笔拙,只能简谈所感,向有历史担当的前辈文人致敬。
124、在书中随余秋雨先生的思潮,随历史的波涛,我见过了太多文人一生的足迹、坎坷和辉煌。没错,他们是笔墨的传承者,他们也用自己的精神书写了历史,但是,倘若没有文字,历朝历代的文人们又何以书写呢?笔墨于我,不过是文字的衍伸,是一种更具国人内心真情的文字。但换个角度,笔墨又是文字的升华,用文字来讲述情感,或许需要很多描写,而笔墨,也许只需几许。也因此,笔墨和文字成为两种不同的体系,尽管它们本是同源,同是用于表达国人内心真情。当然,文字更深得我心。
125、但是快乐太单纯,所以容易破碎。
126、没有一种生命的轮回是命中注定的,就像,隔夜的狂欢。
127、中国文脉跌跌撞撞吟唱着一首首《诗经》,充满了稻麦香和虫鸟声,隆重上路。一路走到了百花齐放、绚丽多姿、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时代。行吟在江风草泽边,穿着衣饰奇特的屈原如约而至,他孤傲而天真,凄楚而高贵,离群而悯人,塑造了悬崖独吟曲,拉出了诗人的文脉。
128、风色的夜空中流星一样的光芒绽放了刹那,从迷惑,哀愁的视野之中迅速消失。
129、中国文脉读书笔记950字篇1谈到文化,势必是一个极为博大深远的话题。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源,是我们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历经千余载岁月的涤荡,我们获得了不计其数的文化瑰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