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雨和风格有什么特点
1、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如《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他的诗词明白易懂,内容丰富,流传甚广,对诗词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具有深远的影响。
3、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持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其词其诗透着一股豪迈,雄浑壮阔,酋然有力,不拘格律,意境深远;也少有含蓄隽永佳作,如“花褪残红青杏小”“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等,虽属小品,毕竟非其主流。无论什么风格,东坡先生洒脱自如真性情都跃然纸上,令人读来拍手称快。
4、苏轼的一生是本性自然流露的一生,作品仿佛浑然天成。同时又是多样发展,是一个文学集大成者。他对传统诗词的题材做了创新与扩展,以文入诗,以诗入词,是继李白之后中国文学艺术的巅峰人物。
5、△苏轼的诗。
6、豪放风格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
7、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8、苏轼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9、苏轼比较重视诗歌的社会作用,主张诗歌能够“寓物托讽,庶几流传上达,感悟圣意。”(《乞郡札子》)因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苏轼也写了一些政治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极富有现实性,鲜明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一个文人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痛苦的同情,以及对黑暗政治的揭露与批判。
10、他的作品总结起来兼有豪放、旷达、婉约等诸多风格,均有传世之作。所以对于风格而言只能说苏子是一个天才式的集大成者,不世奇才,是造物对人类的馈赠。
11、如《荔枝叹》这首诗,苏轼借杨贵妃爱吃荔枝所引发的劳民伤财的史实来讽刺当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该诗前八句以唐贵妃杨玉环因爱吃荔枝而劳师动众,导致“惊尘贱血流千载”,借此来揭露上层统治者的骄奢享受是建立在对百姓的压迫和奴役之上的。
12、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脱俗,别具一格,与欧阳修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词龙辛弃疾并称苏辛,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都是千古绝唱。
13、他空有报国之心,而没有给他机会,反而陷入了争,以至怀才不遇,累遭贬谪。首先流放黄州,后又流放澹州,终老海南。一生颠沛流离,使他有了接触民间的机会。
14、此诗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
15、例如:《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一诗:
16、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如《水调歌头怀子由》。
17、“蚕欲老,麦半黄,
18、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19、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20、苏东坡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有力。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成员,其诗能不受成规束缚,形成“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富有理趣的“东坡体”;其词突破了传统词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以诗为词,开创了宋词的新时代,不愧为宋代文学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一位伟大作家。
2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22、豪放,乐观,豁达。也得亏苏轼生性豁达,人生后半程各种曲折,一路被贬,却佳作不断,被贬岭南(今海南),写出了日谈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就是因为这句词才重新认识了荔枝。
23、我同情苏轼的遭遇,一生三贬:黄州—惠州—儋州(海南岛)
24、苏轼是宋代全能性文人。即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诗词也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即有“大江东去”的豪放,也有“欲把西湖此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婉约。更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情怀。
25、叶燮(字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26、苏轼(1037~1101)字子瞻。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被贬谪居黄州(湖北黄岗)时,筑室于东坡,所以号东坡居士。
27、“至今欲食林甫肉”道出了百姓对上层统治者的极其愤怒之情;“无人举觞酹伯游”暗指现实社会敢于讲真话的人太少,因此苏轼高呼祈求天宫能够怜惜百姓,上层统治者莫再骄奢淫逸,希望老百姓能够风调雨顺、不受疾苦,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美好社会的愿景。最后八句由荔枝写到茶,再写到花,直截了当的指出了统治阶级权臣、官僚为讨皇帝欢心而“争新买宠各出意”的丑恶鬼脸。在这首诗中,苏轼寓物托讽,借古讽今,辛辣地讽刺了当朝统治阶层的残暴,纪昀评价这首诗说:“百端交集,胸中郁勃有不可以已者,不可已而言,斯为至言,波澜壮阔不嫌其露骨。”
28、我欣赏他的三大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水调歌头》奠定“豪放派”基础,一扫词风。
29、苏轼诗词评价多如牛毛,我就不再画蛇添足。
30、其诗作清新豪健,挥洒自如,且想象力丰富,豪放而又自然,变化无穷,不受格律的束缚,有着比较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中的雨和风格有什么特点
31、诗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再巧用比喻,刻画出了西湖的丰采神韵,表现了诗人对西湖景色的热爱与赞美。
32、苏轼的散文、诗词、书画都有极高的成就。
33、王安石的词风《桂枝香,登临送目》我倒是认同周汝昌先生的话,其笔力之清遒,其境界之朗肃,两宋名家竟无二手真不可及也!
34、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渊博的学识积累,加之以文人自觉的创新意识,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诗歌特点,开创了一派诗风。
35、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36、凡苏轼之诗词,每吟必留下深深的痕迹,为他人之覆鉴,或赞诵,或效仿,或广传,或尊崇而编集,或师之而树碑。此乃苏之风格:轼迹如同现在好莱坞大道的手印,万人瞩目,百世流芳。
37、但是我不认同苏轼的政治主见,他反对王安石改革变法,政治目光短浅,保守。不具备政治家的高瞻远瞩。
3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