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古时开始流行,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8、拱手礼与其相似的礼仪称作揖,是中国古代开始的,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一种礼节。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当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扩展资料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2、四条基本标准.举办任何一项对外交际活动,都需要大量的具体工作.
3、早在原始社会就以产生,但那时人们仅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并无尊卑关系。
4、这一礼节,最能体现中华民族“谦让”的美德。
5、二忌搅筷:用筷子搅动盘、碗中的菜肴,挑肥拣瘦地翻乱食物。
6、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没动筷,不要吃,不要站起来夹菜,尽量吃离自己近的菜。
7、礼从具体的仪式上看产生于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
8、“跪拜礼”。
9、在陪伴尊长饮酒时,如果尊长斟酒并亲自送过来,晚辈就要赶紧站起来,走到陈放酒具的地方,对尊长行礼后,双手接杯。如果尊长说不必如此,晚辈才可以返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喝。尊长举杯但是还没有饮尽,晚辈就不应先喝。
10、八忌敲筷:用餐时不得用筷子敲击餐桌上的各类盘、碗。
11、不能在饭桌上叹气,那样会破坏宴会气氛。
12、“跪拜礼”其表现形式有多样,但主要有以下几种:“稽首”:是臣拜君之礼。
13、“袒臂礼”。
14、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
15、一是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不强加于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反对低三下四的庸俗作风;
16、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都是最早也是最简单的以祭天、敬神为主要内容的“礼”。这些祭祀活动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完善了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正式形成为祭祀礼仪。随着人类对自然与社会各种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入,仅以祭祀天地鬼神祖先为礼,已经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发展的精神需要和调节日益复杂的现实关系。于是,人们将事神致福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从内容和形式扩展到了各种人际交往活动,从最初的祭祀之礼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各种各样的礼仪。
17、听尊长说话,凡是尊长还没有提到的话题,不要抢先去谈,那样有炫耀自己比尊长博学之嫌。陪坐时,容貌要端正;听尊长说话时,神色一定要恭敬;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也不应总是说与他人雷同、毫无个性的话。
18、礼貌的五种表现形式有:仪容、仪表、仪态。语言、谈吐。着装、服饰、发型。面部表情、姿势。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态度。我国历来十分重视“言”与“礼”的关系,有许多关于礼貌的语言至今仍为人们所沿用。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尚往来”、“来而无往非礼也”等。过去常说的“温、良、恭、俭、让”,即做人要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也是我国古代衡量礼貌周全与否的准则之一,现在在日常生活中依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礼貌与客套是不一样的,礼貌是发自内心的,而客套则是故作姿态。
19、五忌舔筷:用舌舔筷子。
20、从理论上说是人类为了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
21、给客人倒茶,不能沏满,盛饭不能盛满碗冒尖,不能把筷子竖直插。
22、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长,中华民族礼仪文化也必将推动世界文明不断向前迈进。
23、行走之礼、见面之礼、入座之礼、饮食之礼、拜贺庆吊之礼等。
24、“揖让礼”。
25、“稽首(qǐshǒu)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26、拜师礼:束修诚敬、门墙忝列
27、与尊长握手,晚辈一定要用双手,以表示亲热和尊敬;单手相握是平辈之间的礼节,单手与尊长相握,是不懂礼貌的表现。长者的精力往往比较差,不能与年轻人相比,因此,在尊长旁边陪坐时,要随时注意他的表情变化,如果尊长开始打哈欠,说明尊长已经感到疲倦。如果尊长已经拿起手杖、在找自己的鞋,或者在向左右的人问时间的早晚,说明他已经打算退席。这时,陪坐者应该主动告退,以便尽早让尊长休息。
28、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
29、其次,起源于人类寻求满足自身欲望与实现欲望的条件之间动态平衡的需要。人对欲望的追求是人的本能,人们在追寻实现欲望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和,为了避免这些矛盾和冲突,就需要为“止欲制乱”而制礼。
30、中国自古以来就以交际礼仪之帮著称于世,其漫长的礼仪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的草创时期、礼仪的形成时期、礼仪的发展和变革时期、礼仪的强化时期、礼仪的衰落时期、现代礼仪时期和当代礼仪时期等八个时期。礼仪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到完整的渐进过程。
31、我国的外交礼遇规格是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中西结合,以中为主,具有中国特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外事接待要体现无产阶级的外交风格和风度.我们的做法是,
32、即使是平辈跪拜,也有彼此恭敬的意思。
33、尊老爱幼。
34、七忌交叉筷:避免与别人同时夹菜,不使自己用的筷子与别人的筷子成交叉状。
35、它一般用于事态严重的场合,通过“袒臂”表示拥护谁,藉以解决争端。相当于今天的举手表决。
36、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
37、礼貌待人。
38、“揖”是作揖,双手抱拳打拱,身体向前微倾;“让”表示谦让。
39、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40、在长者面前,不能以“老”自称。如果自称“老”,就显得在场的长者更老,使他们伤感,而且有骄傲之嫌。
41、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序,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遵循礼规,礼貌待人。
42、中华民族素来注重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俗成的仪矩。如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遭到灾祸,要祈求神灵保佑。
43、说说吃饭的规矩吧吃饭要有手托着碗吃饭要不然会被说不礼貌饭不能用筷子插在饭中间因为那是给死人吃上供的,活人这么做就非常晦气。不要拿筷子巧碗寓意带来贫穷过去只有叫花子才一边敲碗一边要饭。
44、咱们现在来说说中国文明礼仪有哪些,首先咱们要说的是中国是一个文明礼仪大国,这个礼仪问题我也不知道的太多,首先咱们先说说民族礼仪就太多啦,各个民族都有不同的礼仪,国家有国家的礼仪,民族有民族的礼仪,迎接外国来宾有国家的礼仪,接待宾客有宾客的礼仪,家庭有家庭的礼仪,庆祝有庆祝的礼仪……
45、中国的文明礼仪有:
46、跟随师长或尊长出门,看到远处的熟人,不要隔着马路与人说话,那样是怠慢身边长者的表现。如果在路上遇见尊长,应该快步上前,正立行礼。尊长与你说话就回答,否则就可以快步退下。
47、“打拱作揖”即是一种引见,也表示一种寒暄问候。
48、陪同长辈去赴宴,虽然主人同时加以招待,但因为有长辈在场,自己就不需要辞谢。如果主人宴请贵客,自己被召为陪客,遇到主人敬酒的时候,自己也不需要辞谢,因为这个宴会本来就不是专为自己设的。
49、古人一般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但乘坐车辆时,却恰好相反:车骑以“左”为尊位。
50、“虚左以待”的行为,就成为尊重人的一种礼节。
51、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后生。”
52、去别人家做客,不要坐在床上,坐椅子不能坐满,坐2/3,不能跷二郎腿。
53、“虚左礼”。
54、头一触地就起,是一种用于平辈间的,比较庄重的礼节。
55、这是一种大众化的礼节,一般用于宾主相见时,或平辈间、比较随便的场合。
56、首先,礼仪的产生是为了维护自然的“人伦秩序”的需要。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大自然抗争,不得不以群居的形式相互依存,人类的群居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在群体生活中,男女有别,老少有异,既是一种天然的人伦秩序,又是一种需要被所有成员共同认定、保证和维护的社会秩序。人类面临着的内部关系必须妥善处理,因此,人们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就是最初的礼仪。
57、因此要求每一个礼宾工作人员既要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又要熟悉各方面的业务,并且还要有既严谨又灵活的工作作风.一般来讲,衡量接待工作完成得好与不好,有四条基本标准:礼遇、宣传、安全、服务。
58、三是提倡勤俭办外事,反对讲排场、摆阔气.
59、六忌迷筷:用筷子夹选食物又不知选哪道菜,在餐桌上来回晃动。
60、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61、长揖长揖,是指古代汉族交际礼仪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即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
62、归纳起来有五种起源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源于俗。
63、参加宴会时,如果全桌的主食盛在同一个食器中,那么自己就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别人吃不饱。如果菜烧得不合自己口味,也应该尝一些,这是对主人劳动的尊重,而不应该当主人的面说出来,那样会使主人难堪。
64、三忌剔筷:用筷子当牙签剔牙缝。
65、进入阶级社会后,情况就不同了,特别是在封建社会里,“跪拜”是一种臣服的表示,“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
66、中国外交礼宾,不仅善于学习别国的长处,而且又注意保持本国特色,发扬光大本民族优秀礼仪传统,并不断充实到自己的外交礼仪实践中。大大丰富了中国对外礼仪活动的内涵,也是中国对国际礼仪的一次重要贡献。
67、仪尚适宜。
68、如果是在所尊敬的人或者自己的上级旁边陪坐,一定要坐在离他最近的地方,彼此之间不要留空坐,这一方面是为了表示与尊者的亲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准备回答他的提问,同时含有为后来者留下空位的意思。谈话中间如果有与自己辈分、级别相同的人来到,则不必为之起身,只有长辈或者上级来到才需要起身行礼。
69、后来经过演变,“虚左”就表示对人的尊敬。
70、这种礼节,大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
71、在古代,师父的地位仅次于父母,更有民谚说“生我者父母,教我着师父”。所以拜师礼尤为重要。
72、古人就常常在书信的头或尾书以“顿首”二字,以表敬意;另外,还有“空首”、“再拜”等。
73、与客人对坐,如果不是吃饭,就应该尽量靠后坐(即不要靠近前面的桌子);如果是吃饭,就应该靠近桌子坐。坐姿要稳,容颜要端庄。
74、又叫“左右袒”,是一种特定场合下的特殊礼节。所谓“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拥护哪一方面的意思。
75、在“待客”或“给某人留下官位”时。常谦称“虚左以待”。
76、谈话中间如果有与自己辈分、级别相同的人来到,则不必为之起身,只有长辈或者上级来到才需要起身行礼。
77、四忌插筷:把筷子插在碗中的食物上或插在碗中。
78、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
79、拜者头首着地,并停留较长一段时间;“顿首”:即叩首、叩头。
80、一忌戳筷:不要用筷子指向别人,戳戳点点地与别人讲话。
81、拜师礼有三个礼序:一拜祖师爷,二拜师父、师娘,三听师父训话。而徒弟也送六礼(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干瘦肉条)给师父,用来感谢师父。
82、长辈说话,不要插话,不能问隐私问题,比如工资多少啊,结没结婚等。
83、二是礼宾安排要与我国的对外政策相一致,要有针对性,重礼仪、重实效,生活上要尽量热情周到;
84、地位平等的两人见面,相互拱手打招呼问好。
85、容仪有整。
86、礼仪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地域性、操作性,下面将具体分析,并辅之以事例来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