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文案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以及翻译-89句优选

つ西红柿炒鸡蛋。 发表于:2024-06-09 点击:66

1、《论语》一书中,孔子因材施教的经文很多,今举其一例

2、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3、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

4、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5、(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文学鉴赏:

8、《论语述而篇》中

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0、(1)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1、对曰:“好长剑。”

12、古时候的人大多为了完善自己而学,今天的人求学大多是为了沽名钓誉。所以学习者要努力加强修省躬行的自觉性,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学问。

13、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14、道德精神的培育,工作能力的锻炼,知识内蕴的充实,学术精神的涵泳,都必须依靠一种锲而不舍的自持力。

15、《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6、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7、一个人有仁、有知、有信、有直、有勇、能刚当然非常好,但如果不好学,都是有致命的短处。这里强调了知识修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倡导积极学习,主动探求知识。

18、扩展资料:

19、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20、兼人:好勇过人。兼,倍也。

21、该文出自先秦《论语》。

22、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3、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弟子。

2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5、(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6、——《论语·卫灵公》

27、(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8、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9、——《论语·学而》

30、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31、——《论语·为政》

32、如果自己是过于果敢、轻率的就要退缩一点凡事再思而后行,如果自己是过于勤奋休息太少的就要注意休息好、注意卫生之道。

33、——《论语·阳货》

34、一,【原文】

35、退:畏缩不前。

36、(1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37、同时,通过这一章孔子对学生有退有进的教育,大家应该对自己进行一番反思,如果属于临事退缩的,就要勇敢一点,做事不够勤奋的就要勤奋一点;

38、(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9、冉有问‘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时,您回答‘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我感到迷惑,我大胆地请问这是什么缘故呢?”孔子说:“冉求畏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提醒他退让些。”

40、求学需先立志,即先解决动机问题,才能使学习有内在驱动力,不致半途而废。

41、此外,孔子还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篇》)。他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享受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或完成任务。

42、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43、——《论语·子罕》

44、(1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5、孔子发现,“愤”和“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必然要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并指出,学生处于这两种状态的时刻就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时机。

46、(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7、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48、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4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50、关于教育的方法,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卫灵公篇》)。他主张教育的普及性,认为无论贫富贵贱,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同时,孔子也强调“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性、才能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51、在这章经文中,孔子很清楚地阐明了,教育学生要根据他的悟性来指导其学习,而不是一唯地向其贯输知识,只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的效率会更高。

52、在这里,孔子已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不仅与动机有关,还与意志和情感有关,并且按内驱力大小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成三个层次:想学、好学、乐学。其中“乐学”是最高层次,可以产生最大的内驱力。

53、——《论语·公冶长》

54、孔子因材施教古文的注解:

55、——《论语·子张》

56、高高在上的权威并不是唯一的老师,当然也就不是唯一的真理。真理可以随处存在,所以学习中要抱着所有的人都是老师,都有可学习处的想法,但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质疑的必要性。

57、——《论语·泰伯》

58、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59、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60、这一章,又一次看出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对每一个学生在了解其不同的品质之后,给予不同的教育。这是教育思想的精髓之一,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61、(1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62、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九岁。

63、告诫其弟子,首先要充实自己,要有真才实学,才能谈得上遇到伯乐。

64、关于教育的最佳时机,孔子认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颜渊篇》)。他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从小培养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规范能够伴随人的一生。

65、《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66、闻斯行诸: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就当付诸实施吗?斯,此,指合于义理的事。诸,“之乎”的合音。

67、要想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的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了教师魅力的引领,学生的学习自然会“欲罢不能”,何患不“自主”?

68、(1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9、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70、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71、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72、教育中的人文不一定是要像政治课那样说教的,于“文”中渗透,方是正法。

73、(7)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74、——《论语·雍也》

75、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与学生的坦诚相待。正因为孔子对他的学生有着无限热爱之情,才使得他在教学过程中不知疲倦,真诚无私,因而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

7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7、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者不释棰策也,操弓不反于檠,然后可持也,木受绳则直,人受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谤毁仁者憎怒士人必主于刑也,君子不可不学。”

78、(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79、(9)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80、孔子说他曾经废寝忘食地去冥思苦想,以期得到什么彻悟或顿悟,结果一无所获。因此,孔子得出结论:与其空想,不如老老实实地去学习。

81、——《论语·宪问》

82、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

83、参考资料:

84、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时,您回答‘还有父兄在,怎么可以听到了立刻就去做?’

85、子路曰:“学岂益哉也?”

86、孔子眼中的“学”内涵是很丰富的。看来并不是单指“作文”,首要的其实是“做人”,有了“做人”的基础,“作文”情真意切自是不难。

87、——《论语·述而》

88、翻译:子路问道:“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孔子说:“父亲和兄长还活着,怎么可以(不先请教他们)听到了就去做呢?”冉有问道:“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

8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翻译  
>>以下同类内容推荐阅读:

1. 属于自己的文案

2. 2024年下半年女生最火的文案

3. 挑一句,送给2025年的自己

4. 抚人心的情感句子

5. 挑一句,真正讲到你心里的句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阅读更多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