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文案

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汇总110句

﹏甜美的年华╮ 发表于:2024-06-09 点击:67

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1、孔子在文化方面为我国教育贡献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两个词。但如果人们不把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叫伟大,因材施教就称不上伟大。因材施教不是孔子的创意。中国古代男耕女织本身就是因材施教,还没看到过哪个历史故事中的父母让男孩学针线,女孩学耕田。现在高中分科、分班,到大学分专业,个人报志愿就都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也不可能把每个人都培养成材。

2、《易》又称《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

3、以“六经”为教学内容

4、即对于教育者而言,永不满足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二要教育他人不知疲倦,认真接受知识。

5、去看一下《孔子遗训》你知道得更多~[捂脸][捂脸][捂脸]

6、在两千五百年前是先进的思想,而且其中许多基本观念,具有原始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成分,至今仍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的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称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当之无愧。

7、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实现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闻斯行诸”就是典型的例子。

8、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有效地维持了国内稳定,有效地维护了封建等级制度,有效地弱化了整个国家的对外实力。

9、克己复礼

10、孔子的主要思想有1.孔子的政治思想: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方彰显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11、《诗》是民间歌谣寺庙诗歌集锦。

12、在经济方面,孔子崇尚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主张在利和义两者中应该更为重视义,在获取利益前要考虑所做的行为是否符合道义。孔子还重视民生,强调先使百姓富裕再施行教化。

13、四,在美学方面,孔子主张美和善的统一,他提倡将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两者结合,将文学艺术作为促进社会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在史学方面,孔子主张实事求是地进行历史研究,强调研究历史时要重视事实依据,同时极为反对表里不一,名不副实。

14、孔子的贡献都是后世信徒靠“如果”、“没有”等猜测吹出来的,没有什么实际的行为和意义。

15、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16、经济思想

17、“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但同时又形成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东西.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

18、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19、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而个性差异主要由于其所受的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所致的。孔子认为每个人都可能受教育,每个人应该受教育;

20、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教育。

21、孔子的伟大之处就是在文化发展的最关键时代承继伏羲、文王之后的文脉,发扬光大,形成学派典籍,成为中国文化主体。为汉代成为东方文明秩序建立者奠定了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宏大架构和理性底色。此后,不仅使中国有了文化主导,有了文明特性。而且,在宋明时代再经新儒家发而明之,为中国近代发展奠基文化,又传播西方,启蒙了西方,引起西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22、孔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注意到了人的智商的差别,人有一定的可塑性,可后天用知识熏陶感化。教育者不能漠视人天资禀赋的客观区别而任意行事,否则事倍功半。孔子能充分细致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引导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顺其自然使之体现个性化成长。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篇》)即为“天赋在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天赋在中等以下的人,不可以可他谈论高深的学问。”在实际教学中,孔子便遵循这一教育理念,对每一名弟子施加不同的教育方法。

23、听过一个故事,说是在21世界刚要来到时,世界上多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在讨论一个问题,21世纪什么思想最能带来和平。西方人事说基督教能带来和平,但是穆斯林就反对,有人就提佛教思想结果大家更反对,因为佛教思想太消极。最后一个人提出了孔子的思想时,大家都没有提出反对的声音,因为一提起孔子时大家都会想起孔子说过的那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4、孟子的主要思想有:

25、一,在道德和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仁说和礼说,主张个人层面上仍河里的道德修养和品行,主张以德礼治国,他强调人道主义,同时也强调建立一定的持续和制度。

26、孔子在教育门下弟子时,注重启发学生善于思考,要将老师传授的知识先自己思考,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篇》)即“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至此,孔子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将“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即让其获得知识,又让其有所感悟。另外,孔子还很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正如其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与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即“教导学生,不到他自己百思不解时,不要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启发他。举出一个问题他不能因此而推举出其它三个问题,那就不要再教他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几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顺序出现的两种矛盾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孔子的启发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自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于指导促进。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有着非常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说明孔子注意到知识的积累和认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须一定的火候,须恰到好处的点拨。孔子对弟子是持一种民主平等,鼓励欣赏的态度。

27、在文化方面的贡献:

28、在道德和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仁说和礼说,主张个人层面上“仁”和“礼”的道德修养和品行,主张以德、礼治国。他强调人道主义,同时也强调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而孔子的这些思想适用于任何时代,从中可见孔子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29、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30、孔子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31、在这个时代,孔子依据他所能见到的文献资料及其对现实的观察,继承从原始氏族社会到夏、商、周三代优秀的文化传统,提出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仁学学说体系,以德治为中心的政治思想、完善个人道德的修养论,并确立了以中庸哲学为基础、以礼制为形式而建构和谐社会的理想;这些思想学说都达到他那个时代的认识高度。由于时代的局限,他向往的是和平、繁荣、礼乐文化昌盛的西周社会,希望推行西周的礼乐文化而重建盛世。其实他对西周的认识,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对西周的社会矛盾缺乏真切和全面的了解。

32、二,在经济方面,孔子崇尚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主张,在利和义两者中应该更为重视,在获取利益前要考虑所做的行为是否符合道义。孔子还重视民生,强调先使百姓富裕在实行教化。

33、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34、我们要理解古人的思想,不能只看它的器物层次,重要的是理解它的理念层次。我前面讲过孔子的思想很超前,它的思想超前的方面就在于它的思想理念层次很超前。为什么呢,因为它的思想经过两千多年到现在任然适用,而且我相信往后依然会适用。

35、一、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特性。孟子认为,人先天就具有四种善的萌芽: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善端是后天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后天完善的道德其实就是先天“四端”的展开。孟子不仅提出了“四端”说,而且提出了“良知、良能”的观念以推广“四端”说。所谓“良知”,即不经过考虑而生来就具有的知识。有时孟子统称为“善心”。他认为善心不仅是先天性的和非功利性的,而且具有平等性,人人相同。人性是善的,一个人道德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动力来自于内部。但不否认教育的作用。教育的作用一方面将固有的善端保存并扩而充之,使其成为善德,另一方面担负着把丧失的良心寻找回来的任务。

36、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7、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对学习过的知识要时常复习才能牢固掌握。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另外,还强调“学以致用”。

38、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全方位塑造一个人。

39、三,在思想教育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并创办私学大量招收学生,打破了当时教育方面的垄断。他还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兴趣进行不同的教育,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教师只需对学生施以引导。

40、《易》是大道之源,也是中国哲学之源。《汉书.艺文志》记《易》之由来,"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认为在《易》之早期发展史上,有三个至关重要的阶段:伏羲始作八卦是第一阶段,周文王由八卦演为六十四卦是第二阶段,孔子作《易传》是第三阶段。《易传》幕咎氐闶牵瓶敷撸⒁桌怼!兑住吩遣敷咧椋诤艹ひ欢问奔淠诓⒚挥幸鹂鬃拥淖⒁狻!妒芳牵鬃邮兰摇芳?quot;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1972年出土的帛书《易传》亦"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孔子晚年如此好《易》,弟子问:"夫子亦信其筮乎?"孔子回答说:"我观其德义耳。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史巫好《易》,是信其筮占;孔子好《易》,是"观其德义"。孔子以其非凡的慧觉注意到《易》的"德义"层面,发现了蕴含于《易》之中的丰富哲理,于是作《易传》十篇(又称"十翼")予以系统的阐发。可以说,孔子是改造《易》,使《易》转向哲学,从而引发了易学革命的第一人。《易传》中所运用和阐述的一些基本范畴、命题、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如?"天道","太极","阴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是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古时易老并称,《易传》与《老子》确实是中国哲学的"双璧",是两篇不朽的哲学文献。

41、五、学思并重。

42、孔子在思想教育方面主要是总结出了“仁义礼智信”等人类社会甚至动物界共有的美德,但并不是说他不总结,人们就没有这些美德;更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种思想提倡不孝缺德。

43、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44、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45、我是吟风者,欢迎大家关注我。

46、《书》又称《尚书》,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是根据一些历史文献编撰而成。

47、儒家孔子和法家秦始皇的理念都是皇帝专权运用的手段,孔子的伟大之处是使人变成顺民,用发展来解决社会矛盾,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促进了封建王朝的进步。法家秦始皇是用残酷斗争来实现统治,例吞并六国,焚书坑儒,建大型工程,都是靠屠杀掠夺和残忍暴政来达到这一群体对另一群体的统治,财富和发展是靠掠夺和杀死逼迫下完成的,是奴隶社会大部分的延续,是统治方搏夺另一方人权的社会。因此,不适合人类发展,很快就被推翻。所以说,孔子的伟大之处是由斗争转化到发展,也是由敌我矛盾转化成中华民族的内部矛盾,也促成了中华民族无论遇到外侵和灾难,都有始终会聚在一起的信念。

48、用的上的人尊其为孔子,其思想和学说可用性很强。用不上的人称其为孔老二,认为中华之愚腐皆受其所赐。孔子的作用在各人眼中虽不同,但一个人能让那么多华人,甚至还有外族都知道,本身就很伟大。

49、(1)教学三个过程:学—思—行

50、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并创办私学,大量招收学生,打破了当时教育方面的垄断。他还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兴趣进行不同的教育,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教师只需对学生施以引导。

51、后来,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52、《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选集。诗有风、雅、颂三种类型。

53、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54、即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他们的智力水平和个性差异,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55、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的过程,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56、(2)启发诱导

57、孔子的伟大在于为地球上的人类定了终身,除了孔子,别无二人。为什么?这个终身,是终身模式,人类从人之初到今天再到未来,脱离不了。这个终身模式是:性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服不行,不信不行,我们还可再看五千年。

58、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他总结和发展了我国当时传统的古代文化,将诗、书、礼、乐等经典纳入他教材范畴,对我国文化教育影响很大,这些,都形成了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59、孔子认为教育对象应当“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都可以入学。因此,有教无类体现了入学条件都是一样的。

60、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鲁国鄹邑(今曲臬),家境贫苦但十分好学。

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61、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超前的智慧,正是由于他的思想太过超前,除了孟子荀子以及他亲自教的弟子能够正确理解他的思想外,后世的一些儒学弟子总是不能正确理解他的思想,儒学也在他们手中变得面目全非。

62、孔子讲的,仁义礼智信,那一样到了现在不适用?没有嘛!孔子要求一个人要有仁心,讲义气,有礼貌,讲变通,有信用。这些不都是我们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父母老师一直教我们这么做的吗?这些难道还体现不出孔子他老人家的伟大吗?

63、(3)因材施教

64、“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65、孔子在时收集经他增改創作教授的书有六个方面,称为六艺或六经分别命名为“《礼》《诗》《乐》《书》《易》《春秋》。

66、教学方法

67、⑵政治思想:“仁”和“礼”.①“仁”即“仁者爱人”,“礼”就是要“克己复礼”.②“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68、碍于个人水平有限,其中有错误不对的地方希望您指正,欢迎评论,转发关注我,谢谢了。

69、孔子办学是面向全社会的,属于开放办学。在面对如何选择学生这一问题上,孔子采用“有教无类”的仁爱教育理念。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行束脩以上,无未尝无悔焉”。(《论语*学而》)。即“自己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没有不教他的”。也就是说,孔子选择弟子不分贫富,不论门第高低,只要你好好学习,我便教授与你。同时无论你品德优劣与否,只要拜在我的门下,我便以“仁”、“爱’启发引导你。因此,在孔子的弟子中,有的小于他几十岁,有的如子路仅小于他九岁。

70、优质解答

71、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72、⑴教育思想:办私学.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73、政治思想

74、四、因材施教。

75、《乐》:“乐”是各种美育教育形式的总称,内容广泛,与诗、歌、舞、曲密切结合在一起。在社会生活中,乐与礼经常配合发挥作用而为政治服务,所以礼乐常常并提。

76、在那个时代,印度人承之前的婆罗门教传统而有沙门思潮,有正统六派、佛教、耆那教。基本思维都是轮回、业报、四大之类,假设有另一个或多个世界,可无法理性证明。

77、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经过整个春秋时期长期的诸侯兼并战争,在急剧的社会动乱中,各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势力(基本是陪臣),登上政治舞台。贵族阶级没落,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正在代替封建贵族领主的农奴制,农奴解放的潮流遍及各国,旧的社会关系瓦解。新兴地主阶级仍然是一个剥削阶级,他们在发家和夺权过程中所用的手段,更加凶恶和卑劣无耻。

78、这其实跟咱们中国现在执行的,坚决不干涉别国内政有异曲同工之妙。

79、在孔子看来,教育内容应广而全,不能约束在一个方面,要让学生广泛而全面地学习各种内容。孔子说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学而》)即“孔子用四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学生:知识和德行。”既要重视知识的学习,又要塑造高尚的品德。对于知识的学习,孔子教授学生礼、乐、射、御、书、数,此六者谓之“六艺”。而对于品德的塑造,则孔子更是极为看重,他说“志于道,据于德。”即做人要立志于求道,要立足于德行。因此孔子的教育内容是包罗万象,无所不包。如果将孔子的这一教育理念拿到当今来看,即为现在实施的“素质教育”。“六艺”即是现在素质教育的内容。

80、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教育。不应按照贫富贵贱、门第高低来区分对待,应一律平等。同时,不管品行善恶,习性优劣,对所有人都平等地施加教育。

81、《礼》是礼仪含周礼与孔子所阐礼记。

82、三、全面教育

83、孔子对世界有贡献吗?我也可以很自信的说有贡献,而且贡献还不小。如果孔子的思想能够得到全世界发扬,我相信世界上大多数纷争都会停止。因为孔子他老人家说过这么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不愿意承受的,也别强加给别人!

84、即孔子注重启发学生先自我思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与“思”结合起来。

85、你能想象像孔子这样的人,能像他后世的学生一样跪在帝王面前俯首称臣嘛,口中喊着吾皇万岁万万岁?别说是孔子了,就是养浩然正气的孟子也是不能的吧?只是后来的一些儒生把儒学给改的变了味,气节也是没了,最著名就是董仲舒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学变成了一个拥护帝王的学说。至于后来宋明的程颐朱熹的理学更是过份,把儒学完全了一个不近人情的学派。什么三从四德,存天理灭人欲等等,我就想问一句孔子说过这些话吗?完全是这些人自己编造的话语,只不过是套用了儒学的帽子罢了。以至于后世的学者说过一些很恶毒,但是也很中肯的话。话的原文是,减一分程朱,多一份孔孟。意思就是说减少一分程朱的学说,就能向孔子孟子的思想近一些。

86、“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

87、《礼》又称《士礼》,传于后世称为《仪礼》。孔子认为,礼是立国之本,在社会生活中有重大的作用。

88、三十岁时便以礼学一鸣惊人,后立馆授业为生也游说于列国,期间整理编辑創说,死后弟子将他的遗作整理为书。其中言行集为《论语》计二十篇。

89、“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90、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早几十年。

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91、我国传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诗经》,是由孔子整理成书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时有诗三千余篇,孔子删除其重复的,选取其"可施于礼义"的,形成了三百零五篇的《诗经》文本。孔子删定《诗经》,最初的本意只是为他的"言语"科和"文学"科教学提供一部教材.实际上却同时向中国文学史提供了第一部作品集,开创了中国文学史的新时代。孔子还对《诗经》的主旨、作用和若干篇章作了重要解说。《论语》中就有很多记载,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不学诗,无以言。"(《季氏》)"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等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更是最近发现的孔子诗论文献。孔子对《诗经》的解说,分编诗之义和说诗之义两大部分,涉及到文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各个层面,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理念,对后来的文学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孔子整理的《诗经》和孔子的诗论,就是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国文学和文论的"源头活水"。

92、《乐》早已佚失,有些之前就存在。

93、這個思想,那個思想歷史會證明,行之年代會證明的,國之民眾有體現的,中國幾千年奴隸制社會,國不能強盛,任列強橫行國土,眼見之而無力之,乃近代國人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同志攤翻中國幾千年奴隸制,讓中國民眾過上好日子,乃至抗行列強,國之安全,國之強大,這就是國之民眾體現出,孔子思想與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思想,誰利國利民,

94、孔子的美学思想:其核心为“美”与“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相结合,把文学艺术作为改变社会和政治以及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孔子认为,完人应该是在诗、礼、乐中修身养性而成。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95、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6、三、全面教育。

97、孔子思想学说,包括哲学、政治、社会伦理、教育学、文艺学以及做人处世和个人修养诸多方面,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也有深远的影响。虽然在其整个思想学说体系中,尤其在政治方面也有难以避免的若干落后、保守的因素,但瑕不掩瑜。

98、即对于教育者而言,一要永不满足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二要教育他人不知疲倦,认真教诲,使受教育者能顺利地接受知识。

99、一、有教无类。

100、在孔子看来,“学”与“教”是一个长期熏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和老师,不能有任何的松懈。正如他所言“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即“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的怎么样呢?”这是孔子在进行自我反思。作为教育者而言,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提高。在学习方面:第一,孔子每天都在反省自己,学到的知识今天都掌握了吗?第二,孔子拥有勤奋学习的意念。即“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即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欢古代典籍,并且勤奋敏捷地去探求的人。”在教学方面,孔子也是身体力行,一丝不苟地去教授学生知识。

101、《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102、思想主张是“仁”和“礼”;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育成就是:

103、孔子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其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大体是以“孝悌”为本,以“礼”为规范,以“忠恕”为一贯,以“中庸”为准则。此外还提倡智、勇、信、义等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提倡“知行统一”,孔子曾经说过“力行而近乎仁”,这其实也是德育的原则。

104、即现在的“素质教育”。孔子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全方位的来塑造一个人的才能和品行,而不是让其单方面发展。也不能只学习一技之长。

105、“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服合国家利益

106、孔子是我国第一部史书《春秋》的作者。《春秋》是鲁国编年史,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鲁国历史。孔子修《春秋》,是有感于"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出于拨乱反正的政治目的而作。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下》)。司马迁说:《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巳矣"(《史记.太史公自序》)。孔子为《春秋》发凡起例,确立了许多书写历史的原则和凡例,其中最著名的是所?"春秋笔法",即:用简约的文字表达复杂的微言大义,褒善眨恶,"一字之褒,如同华衮之荣;一字之贬,无异斧钺之诛"。《春秋》一书仅仅16000余字,却记载了242年的历史,可谓文约义丰。后世解释《春秋》的著作有数种,传世的有《左传》、《公羊传》和《穀梁传》。孔子以前,周王朝和各诸侯国都有史官的设置,负责记录国史,并且形成了秉笔直书、善恶必录的优良传统。孔子修《春秋》,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又进一步赋予了史学以资治的目的,通过把历史的原始记录改写成历史著作,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史学,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中国史学发展的基础。应该说,不是司马迁而是孔子,才是中国史学之父。

107、主张自觉修养德行

108、西人有人称二千六七百年前到二千一二百年前的几个文明圈文化大发展时代为枢轴时代。孔子文化思想在这个时代有什么特殊贡为其他文明文化、宗教创立者不及呢?就是文化内外一贯,又有理性精神。

109、以“六经”为教学内容,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10、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以下同类内容推荐阅读:

1. 安慰情绪低落的人句子,暖心文案短句

2. 工作努力打气的句子,励志挣钱文案短句

3. 唱歌发朋友圈的句子,KTV文案短句干净

4. 朋友圈晒早餐的句子,发早餐照片的走心文案

5. 很暖很治愈的短句子,温暖人心的文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阅读更多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