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说说

课外古诗词赏析技巧精选150句

性别㈠朵花丶 发表于:2024-06-09 点击:67

1、”只有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才有生命力。

2、(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3、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

4、思妇的愁怨多么象那无尽无休的北风雨雪,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这两句诗恰似火山喷射着岩浆,又象江河冲破堤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5、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6、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7、教师直接指定默写易错字,学生有针对性默写,校正。

8、一个唤起了浓郁的春意,一个渲染了严冬的淫威。

9、这两句诗还好在它不单写景,而且寓情于景。

10、它从一个“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一般题材中,出神入化,点铁成金,开掘出控诉战争罪恶,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题,从而赋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义。

11、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12、这位思妇正是由眼前过往的行人,想到远行未归的丈夫;由此时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的担心。

13、李白另有两句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二者同样写雪,同样使用了夸张,连句式也相同,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却全然不同。

14、提问方式

15、”这几句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

16、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

17、默写古诗文主要的几种题型:一、直接型默写题这是一种传统型的默写题,又称“机械型默写题”,要求考生写出指定的名篇佳作中的文句,或出上句对下旬,或出下句对上句,或出两头写中间„„是难度最低的一类题。也是各地区中考中都会出现的题型。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二、理解型默写题这类题在默写题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它的难度要比直接型默写题稍大些,灵活性也强一些,它把从前死记硬背的检测方式深化了一步。考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原文,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但它的答案仍具有唯一性。例如:《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宠辱不惊”的语句是:______.三、迁移型默写题这是一类新出现的题型。对考生的要求比较高,它将课内外的诗文联系起来,由内引外,注重迁移,更注重考查的灵活性、综合性。考生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量,才能从容不迫地解答。这类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例如: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______.四、运用型默写题重在运用,是语文学习的一大特点,默写题亦然。只有在灵活运用中才能真正检验出对所积累内容的理解。运用型默写题多设置具体的语境,需要考生借助联想,在积累的仓库中搜索出恰如其分的语句填人其中。这类题重在运用,是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体,因有语境的限制,其答题范围往往也是有限的。例如:朋友分别,如果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行,则略显伤感,不妨借用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____,来表达一种豪迈情怀。五、简单赏析型默写题这类题注重考生的情感、态度,重在使考生发挥主动性,考查对古诗文的初步鉴赏能力。这类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凭考生自己的喜好在诗文中选择语句作答。这类题更具有开放性和主观性。例如:你在课内或课外一定学过或读过一些描写春天的古代诗句,请写出你喜欢的两句。默写古诗文的应试技巧:1、特别强调字迹清楚,规范书写,由于这一板块阅卷要求中对书写规范的要求更高,扣分更重(一般是错一字,看不清,不规范均可不得分。)2、强调注意重点字,如一些难写的字,一些容易搞混的字,一些不常用的字,通假字,可特别标注,反复训练。3、要求学生尽可能理解记忆,特别是关注名句、主旨句、抒情句、议论句、哲理句、用典句、写景句的默写。4、直接默写,一时想不起来,可把整首诗背下来。5、理解性默写,认真审题,理解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切忌因为题目“眼熟”就草率作答。如确实想不起来,就写那首诗的名句,鼓励学生大胆填写,只要挨边即可,确不可空白不写。

18、这是一首乐府诗。

19、分析意境型

20、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21、清代:丘逢甲

22、这诗一起先照应题目,从北方苦寒着笔。

23、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

24、诗歌描绘了的意象。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或品格。

25、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

26、这里没有对长城作具体描写,但“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定是长城比幽州更苦寒,才使得思妇格外忧虑不安。

27、多么好的语言,多么美的意境!好散发着盎然的春意,读后令人心醉。这便是盛唐诗人刘方平的绝句《月夜》。

28、对雪的描写更是大气包举,想象飞腾,精彩绝妙,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29、“黄河捧土”是用典,见于《后汉书·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是说黄河边孟津渡口不可塞,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黄河当更不可塞。

30、”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

31、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32、这两句诗点出“燕山”和“轩辕台”,就由开头泛指广大北方具体到幽燕地区,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妇”。

33、诗歌描绘了竹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雪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的意象(步骤一)。诗人通过描绘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竹的意象(步骤二),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媚权贵,不迎合时俗的刚劲品格。(步骤三)

34、叶燮的《原诗》又说,夸张是“决不能有其事,实为情至之语”。

35、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36、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

37、答案示例

38、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描写足以显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39、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借助于神话传说。

40、“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原来是春的信息触动了诗人。在夜半更深、万籁俱静之际,突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这虫声驱走了严寒,报导了春回大地。闻虫声,我们仿佛听到了春的脚步,仿佛看见了千树梨花。本来是听到唧唧虫声而知春暖,可是诗人却先写感到温暖,再以“虫声新透绿窗纱”的具体音响来说明春已闯入人间,构思新颖,引人入胜。“今夜偏知春意暖”,正说明以前没有感到;“虫声新透绿窗纱”,则说明以前没有听到。“偏知”是所感受,“新透”是所闻,一感一闻,相辅相成,把诗的意境和盘托出。读到这里,那早春之夜的美景以及诗人兴奋喜悦的心情都跃然纸上。闻虫声而知春,诗人更难以入眠了。是思念家乡?怀想情人?嗟叹身世?还是什么别的?诗人一概不提,极其宛转含蓄,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41、分析诗歌意象型(景物形象)

42、睹物思人,已是黯然神伤,更那堪“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物在人亡,倍觉伤情。

43、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4、无怪乎胡应麟说李白的乐府诗是“出鬼入神,惝恍莫测”亭送别作者:【徐浑】年代:【唐】体裁:【七绝】类别:【未知】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45、教师直接指定默写易错字,易错学生上讲台黑板板书默写。

46、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

47、但这首《北风行》还略有不同,它对北风雨雪的着力渲染,倒不只为了起兴,也有着借景抒情,烘托主题的作用。

48、作者用“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等一连串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思妇的形象。

49、课外古诗词《春愁》作者简介

50、①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象?②诗中某一意象有什么特点?象征了什么品格。

51、诗歌的艺术形象是诗人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统一,李白有着丰富的想象,热烈的情感,自由豪放的个性,所以寻常的事物到了他的笔下往往会出人意表,超越常情。

52、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

53、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54、(清)郑燮

55、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56、背诵全诗,默写全诗。

57、)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58、答题思路:

59、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60、开头两句,颇有画意。夜半更深,一片寂静,诗人窗前眺望,只见银白色的月光斜照着半个庭院,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那迷人的月光又把诗人诗人的视线引向了天空,在群星闪耀的夜空中,他看到了北斗星和南斗星都有已横斜。这两句从庭中的月光写到天上的群星,随着视线的转移,画出了广阔无垠的空间,意境开阔。在这寥廓的画面中,有月色、星斗、人家,透过画面,我们还看到了一位不眠的诗人。

61、【赏析】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

62、这正是古乐府通常使用的手法,这样的开头有时甚至与主题无关,只是作为起兴。

63、教师读诗文句子,学生默写指定易错字。(当堂校对,教师书写示范)。

64、这正是他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征。

65、①诗歌描写了意象;②营造的氛围,组成一幅的画面;

66、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67、“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一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思妇将种种离愁别恨、忧思悬想统统化为极端痛苦的绝望心情。

6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69、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

70、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71、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意象特点;

72、答题公式:什么意象+意象组合成什么画面+表达诗人的什么情感

73、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74、北风行李白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75、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仿佛中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

76、默写前后句,AB句。

77、课外古诗词《春愁》

78、迁移型默写,注意归纳和整理,如描写春夏秋冬,风花雪月的诗句有哪些。7、应用型默写,认真读懂提示性的语言,合理相关联想

79、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

80、教师读诗文句子,学生听读默写。(后期可以6人学生上讲台板书默写)教师校对。

81、北风号怒,飞雪漫天,满目凄凉的景象更加浓重地烘托出悲剧的气氛,它不仅又一次照应了题目,使首尾呼应,结构更趋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与情极为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人几乎分辨不清哪是写景,哪是抒情。

82、而幽州苦寒已被作者写到极致,则长城的寒冷、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

83、这里却说即使黄河捧土可塞,思妇之恨也难裁,这就极其鲜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强烈感情。

84、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

85、日月不临既承接了开头两句,又同“唯有北风”互相衬托,强调了气候的寒冷。

86、分析下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象?

87、《秋风辞》:“香飘胶东落,听闻二贞清;若无即妹醪,或解秋风忧。”

88、这两句是写思妇忧念丈夫,但路途迢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怀。

89、他的近一百五十首乐府诗,或“不与本辞为异”(胡震亨《李诗通》),但在艺术上高出前人;或对原作提炼、深化,熔铸出新的、寓意深刻的主题。

90、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91、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92、九上课外古诗前四首赏析:

93、朋友的船呢?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

94、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5、”(《李太白全集》)李白的乐府诗,不满足因袭模仿,而能大胆创造,别出新意,被誉为“擅奇古今”(胡应麟《诗薮》)。

96、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97、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9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99、课外古诗词及赏析: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的大意说:春回大地,面对着春天的景色,引起我无限春愁,这春愁无涯无际,难以排遣,勉强观望山景,仍然难以消除胸中的悲愁。想起惊心动魄的往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四百万同胞都为此伤心万分,同声大哭,因为去年的今天被迫割让了台湾。

100、王琦注:“鲍照有《北风行》,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李白拟之而作。

101、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

102、因丈夫离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网尘结。

103、答题模式:

104、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05、这首诗描写细腻,刻画传神。诗人以他特有的敏感,从气候的细微变化中捕捉到春的信息,用平淡无奇的字句,淡淡几笔,即将一片夜景绘出,热情讴歌了那蕴含勃勃生机的早春景色,生趣横溢,逗人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

106、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

107、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108、诗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诗人并不止笔,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倾泻出满腔的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09、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

110、(唐李白)

111、此诗信笔挥洒,时有妙语惊人;自然流畅,不露斧凿痕迹。

112、这首诗主要是讲述了当年在平度仁兆镇驻地二贞台村里发生的故事。这个村不大,但是颇为知名,历史渊源很深,至少可以上探到公元前的东汉年代。村庄边上有条洗心河,这条河在平度市古岘镇朱毛村的即墨故城西南侧。村庄名称和河流名称都与即墨故城筑城时姑嫂万里寻夫(兄)殉节的故事有关。

113、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114、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115、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116、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自可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宛然在目。

117、”反复不断的离别,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118、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

119、”高诱注:“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120、“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鞞靫”是装箭的袋子。

121、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122、前面的写景为这里的叙事抒情作了伏笔,作者的剪裁功夫也于此可见。

12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24、《秋风辞》不同于传统诗词,全诗共四句:“香飘胶东落,听闻二贞清;若无即妹醪,或解秋风忧。”这四首诗对仗工整,用词简洁,直抒胸臆,通俗易懂,一改东汉诗词的风格,在当时属于创新的上乘之作。

125、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126、“号怒”写风声,“天上来”写风势,此句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

127、《月夜》

128、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129、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

130、“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就是引用《淮南子·墬形训》中的故事:“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

131、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132、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或给人的启示和思考。

133、丘逢甲(1864年-1912年),汉族,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广东蕉岭)。[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

134、(其一)

135、怪诞离奇的神话虽不足凭信,但它所展现的幽冷严寒的境界却借助于读者的联想成为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

136、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137、诗中“燕山雪花大如席”和“黄河捧土尚可塞”,说的都是生活中决不可能发生的事,但读者从中感到的是作者强烈真实的感情,其事虽“决不能有”,却变得真实而可以理解,并且收到比写实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138、这里仅用“提剑”一词,就刻画了丈夫为国慷慨从戎的英武形象,使人对他后来不幸战死更生同情。

139、“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忧伤、骚屑不宁的意味。

140、更深人静,诗人为什么不能成眠呢?

141、“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4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143、《北风行》就属于这后一类。

144、答题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特点+意象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14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146、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47、③指出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48、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

149、不同的艺术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同。

150、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古诗  
>>以下同类内容推荐阅读:

1. 激励人生正能量句子,高级感励志文案短句

2. 人生励志正能量语录,致自己努力的文案

3. 致自己的人生格言,哲理句子精辟简短

4. 每日一言正能量句子,适合清晨发圈的早安励志心语

5. 每日一句正能量心灵鸡汤,经典语录人生哲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阅读更多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