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说说

小学生古诗大全300首必背五言律诗优选133句

我想回到过去 发表于:2024-06-09 点击:62

1、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排列出来放在下面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2、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

3、对影成三人。

4、大约2000字左右。

5、竹里馆唐王维

6、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7、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

8、《寒食》

9、悯农唐李绅

10、独酌无相亲。

11、唐代王维的《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12、登鹳雀楼

13、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14、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15、《所见》袁枚〔清代〕

16、唐/王维

17、五言律诗:每句5个字,共8句。一首五律就是40个字。

18、第三种是以“平平平仄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仄收式。

19、柳叶如眉上,心花对脸红。

2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1、马诗唐李贺

22、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

23、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24、《春晓》孟浩然〔唐代〕

25、花间一壶酒,

2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7、“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28、不眠陪菊露,侧耳听秋虫。

29、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1、五律·槛菊

32、清·洪升

33、唐/骆宾王

34、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35、环玦多明媚,阴晴总寂孤。

36、举杯邀明月,

3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38、五言律诗的平仄,有四个基本句式:(一)仄仄平平仄;(二)平平仄仄平;(三)平平平仄仄;(四)仄仄仄平平。

39、朝向清霄去,加年华发翁。

40、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41、唐·苏味道

42、欣然当下好,何必忆春风。

43、鹿柴唐王维

44、七言绝句:每句7个字,共四句。一首七绝就是28个字。

45、唐/李商隐

46、同句交替:

4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8、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

49、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50、易水送别

51、唐/王之涣

52、用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一句,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53、这个有固定格式分为上下两部分。字数不等。

54、洪升这首诗道尽了寒食节时,思念父母亲人的真实感受。

55、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56、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

57、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58、《月下独酌》

5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60、《江雪》柳宗元〔唐代〕

61、五律•咏月

6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6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64、《月夜忆舍弟》、《秋思》、《风》、《感遇》、《喜见外弟又言别》、《听蜀僧浚弹琴》、《夜泊牛渚怀古》、《归嵩山作》、《秋思》。

65、恨别鸟惊心。(仄仄仄平平)

66、春望(杜甫)

67、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68、芳心从不老,劳悴有如无。

69、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

70、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7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2、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73、万里根能托,人间添坦途。

74、个人推荐五首如下!

75、上下句相对:

76、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

77、何须添赞美,心意与人同。

78、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79、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

80、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81、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

82、七言律诗:每句7个字,共8句。一首七律就是56个字。

83、唐代丘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84、《关山月》

85、玲珑当四季,三五映窗中。

86、《感遇》年代:唐作者: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喜见外弟又言别》年代:唐作者: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听蜀僧浚弹琴》年代:唐作者: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夜泊牛渚怀古》年代:唐作者: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归嵩山作》年代:唐作者: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秋思》年代:唐作者:白居易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87、《正月十五夜》

88、疏雨休前槛,新英艳小丛。

89、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90、家书抵万金。(平平仄仄平)

91、《独坐敬亭山》李白〔唐代〕

9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9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9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95、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96、唐/贾岛

9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8、寻隐者不遇

99、宋词散曲

10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01、明月飞乌鹊,空山鸣杜鹃。

102、登乐游原

10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04、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105、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五言七言律诗。下面两首律诗写了中国的寒食节日和中秋节日。

106、明月出天山,

107、第一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

108、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109、唐/李白

110、一轮天上月,清影落平湖。

11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1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13、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

114、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115、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11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17、五言绝句:每句5个字,共四句。一首五绝就是20个字。

118、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19、独坐敬亭山

120、浑欲不胜簪。(仄仄仄平平)

121、裁剪斑斓梦,羞披日月虹。

122、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123、《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这首十六句的五言律诗,是王维劝慰落第好友好友的送别诗。“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指未能考中并非因为没有才能;“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表达了对友人生活上的关怀;“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进一步劝慰友人落第只是偶然失败;全诗从诸多方面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厚真挚的关怀之情。

124、五律•中秋月

12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26、首必背古诗词,分为绝句和律诗,宋词散曲。

127、《寻西山隐者不遇》这首诗,虽名为寻隐者,实者主要表达了对“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这种清幽雅趣意境的喜爱,故能“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128、朝喜金辉暖,红霞乐夕辞。残宫失去语,秋远醉香枝。  心寄烟波上,遥书倩纸湿。嫣然飞绿野,乱绪有谁知?  雾蔼灵山满,秋归雨露时。寒云疏淡月,寂夜泣风迟。  叶落随流水,残枯树影直。烟浓绯絮远,染目惹相思。

12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30、《鹿柴》王维〔唐代〕

131、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

132、第二种是以“平平仄仄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平收式。

133、第四种以“仄仄仄平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平收式。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古诗  
>>以下同类内容推荐阅读:

1. 激励人生正能量句子,高级感励志文案短句

2. 人生励志正能量语录,致自己努力的文案

3. 致自己的人生格言,哲理句子精辟简短

4. 每日一言正能量句子,适合清晨发圈的早安励志心语

5. 每日一句正能量心灵鸡汤,经典语录人生哲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阅读更多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