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文案

登鹳雀楼古诗作者畅诸

冷眼观世界 发表于:2024-06-09 点击:67

1、后两句写诗人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2、作品原文

3、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

4、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5、朱斌,唐朝诗人、处士。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不详。今仅存诗一首《登楼》,最早收录于芮挺章《国秀集》中。

6、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一作季凌,一作季陵),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

7、该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8、登鹳雀楼的作者我们所学的是王之涣。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不过,据很多文献记载,这首诗很可能不是王之涣的作品,引经据典的作者有六七人之多,最有可能的是同时期的朱斌。

9、表达了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10、王之涣【唐】

11、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

1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14、《登鹳雀楼》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这首诗描写了登高望远的情景,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从中表现出诗人不凡的胸襟和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1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6、现存最早的唐诗选本《国秀集》将这首诗记在朱斌的名下,并且原标题不是《登鹳雀楼》,而是《登楼》。这本书是天宝年间的太学生芮挺章所编,收录了88位诗人,两百多首诗。

17、登鹳雀楼

18、王之涣,并州人,其兄之咸、之贲皆有文名。天宝间,与王昌龄、崔国辅、郑昈联唱迭和,名动一时。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诗六首,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其一)和《送别》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两首最脍炙人口,可谓“皤发垂髫,皆能吟诵”;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19、《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2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1、抒发了诗人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22、《登鹳雀楼》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个名句的字面意思是: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这个名句的引申义: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它;也表达了只有积极向上才能高瞻远瞩。

23、《登鹳雀楼》的作者有争议,有的说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也有的说是朱斌。

24、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表达了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古诗  
>>以下同类内容推荐阅读:

1. 三观超正的温柔文案

2. 哪句意难平说到你的心窝上了?

3. 清醒自渡的小短句

4. 一眼沦陷的温柔小短句

5. 句子不长,但足以让你释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阅读更多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