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说说

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精选333句

哥特式、悲伤 发表于:2024-06-09 点击:63

1、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如“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感遇二首》柳宗元)

2、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3、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4、江上葛天民

5、眼见客愁愁不醒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⑴柳“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7、把晨光说成夜景扣1分。

8、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9、一般说来,品味诗歌语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诗句的含义,分析遣词造句的妙处,品味语言特色。

10、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11、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12、三、看体裁

13、如说相同,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或说不同,《春》诗中“花鸟”与诗人情感已一同“溅泪”、“惊心”,情景融为一体,而《绝》诗中以“花鸟”无情反衬诗人的“客愁”,以景衬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醒”;或说出同中有异。

14、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15、诗的意境包括诗象(诗的形象),诗意(诗的意境),诗情(诗的感情)等几个方面。

16、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7、注意运用联想、想象: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

18、三、上课的时候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19、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20、C.二者兼有。

21、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22、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3、先分后总式

24、只要说出所选择的字的好处即可,不要求说另一个字的不好。

2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6、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27、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28、问: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

29、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30、古人用“海”字与今人不同,此处不要求落实,故“海”字不设扣分点。

31、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32、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33、②欢:指的是酒。

34、我不是辛弃疾、

35、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36、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37、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38、【后分说】

39、【此答案从用词之妙分析其效果】

40、定当响彻三千岁

41、⑽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42、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43、对于诗歌,要养成以下四点习惯来进行学习。即熟读成诵;整体感知;品味语言;赏析诗歌意境。

4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5、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46、秋思张籍

47、先分说】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

48、分共两问,设问指向明确。

49、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50、【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

51、但只说哪个字好,或两个字都好,没有回答为什么,不给分。

5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3、参考答案: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54、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55、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56、边塞征战诗。

57、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58、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59、注意关注诗歌题目: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60、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61、(2)《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和《绝句(其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都写到了“花鸟”。

62、”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63、】B语意双关

64、咏风王勃

65、此诗或题《江南意》。

66、【先总说】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67、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

68、我高一,这样的题确实很难,而且复杂多变。语文老师给了一个答题格式:

69、(二):初步读懂字面含意是理解其深层含意的基础;

70、⑼鹧鸪鸟

71、四、课后巩固。能背就尽量背。

72、三修辞手法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73、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

74、一抒情手法

75、秋 夜朱淑真

76、一、七分朗读,有感情的去读。读多了便知道作者心中的感情。

77、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78、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79、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80、[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81、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82、“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83、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84、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5、至于背诵,一定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弄清每首诗字与字、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抓住关键的字眼,反复多次朗读以至成诵。

86、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87、在诗中作者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注重炼字寄寓感情。

88、花落时,让风去扑救它,表现出了诗人对春色的挽留;让柳棉去护春寒,而柳绵又无力,寄寓了诗人怅惘而无可奈何的感情。

89、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90、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91、逐步的找出诗中的意象,古代很多诗人会将某种感情寄托在某种意象当中。根据找出的意象分析该意象在古代指代什么,进一步分析诗人的情感,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要了解积累这些意象的指代,就多加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吧!

9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93、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94、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95、”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96、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97、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98、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99、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100、二、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01、先总后分式

102、第二句描绘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103、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都应给分。

104、①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②并具体分析写风的活动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105、怀古咏史诗。

106、首先通读全诗,大致了解该首诗写了些什么东西。接着逐步的来分析

107、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108、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109、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110、【解析】此题选择的是比较常见的一首七言绝句——张籍的《秋思》,并且举出了王安石的评价,也算是一种提示。

111、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112、“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113、要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比如,赏析的步骤,赏析的角度等。赏析的步骤一般分为三步:赏析标题、作者,有序的诗词要赏析序;赏析诗词正文;赏析注释。赏析的角度有:整体赏析、局部品味。局部品味又可分为自选角度和给定角度。特别是名句,往往有很多角度。赏析者可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学生面对“古诗鉴赏”时,命题人往往从“自选角度”和“给定角度”两个方向命题。比如,“第二联为经典名句,请自选角度赏析”、“第三句历来传为经典,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整体赏析时,要从形式、内容、情志三方面入手。局部品味时,要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手法三方面入手。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对偶、对仗、互文、用典、借代、顶针、设问、反问等。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正面与侧面)、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议论、说明等。艺术手法:衬托、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后四种也叫结构手法)。

114、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115、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116、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117、两句诗的表现手法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118、你认为巧妙在哪里?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119、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120、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121、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122、坚贞、高洁的品质。

123、“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

124、一、看背景

125、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126、【例二】

127、多朗读,熟读成诵。

128、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129、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130、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131、“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

132、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

133、如有学生比较了高下,或认为两字都好,且言之成理,也应给分。

134、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135、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136、★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

137、⑵间接抒情

138、便教莺语太丁宁。

139、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14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41、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142、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143、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144、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14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6、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47、《易林》“酒来欢伯,除忧来乐。”

148、绝句(其一)春望

149、②写风的活动,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

150、”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151、再总说】。

152、例如,解答200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一考生这样作答:

153、知其美,悟其神,思其韵。

154、作者在这首诗中“扑”和“护”字用得很巧妙。

155、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

156、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57、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158、水口行舟宋•朱熹

159、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160、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161、八、训练平台

162、第一问2分。

163、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164、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

165、凄切之感,如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166、”、“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167、一个“扑”字和一个“护”字,把“风”和“柳绵”写得很有人意。

168、分析情景关系2分。

169、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170、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171、A.游子思归乡。

172、参考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寻常的)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173、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17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75、次北固山下王湾

17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77、答: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

178、”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179、(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意思对即可)

180、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181、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182、菩萨蛮李白

183、注:①绿绮:古代名琴。

184、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185、我说这位老人是辛弃疾转世,为此打油赋诗一首

186、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187、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188、诗歌要反复朗读,要注意古诗节奏的划分。古诗朗读节奏的划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意义划分,常见的五言为“二三”式,七言为“四三”式。二是按音节划分。

189、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

190、先了解一下所读诗词是古风还是律或绝,是唐五代词,还是宋词明词清词,作者的生平和历史背景。这是极为重要的。要弄清楚作者到底在讲什么不是很容易的事,建议可以看带注的诗词,看看前人是如何解释的。当然前人的注解也未必全对,带着怀疑看诗词,多思考。最好是自己也能动手写诗填词,体会会更深。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意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9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192、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

193、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94、本诗构思新颖,用语精当,借景抒情)

195、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196、(一):先了解作者生平,这样才能读懂其心声;

197、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98、品味诗歌语言。

199、要了解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做到知人论世。

200、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01、初冬夜饮①杜牧

202、【例一】

203、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20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205、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这是赏析的前提,保证赏析不跑偏,也不走入死胡同。通过书籍逐渐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诸如《诗品》《典论论文》《文心雕龙》《沧浪诗话》《六一诗话》《人间词话》等。

206、(三):注意诗词的意象。古诗词中特定的词都有相应的象征,衬托相应的气氛,不可忽视;

207、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208、⑴直抒胸臆

209、四、看技法

210、⑼反语,讽刺。

211、写景抒情诗。

212、四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213、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214、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215、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16、整体感知诗意。

217、【前为观点,后为理由】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218、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219、一:赏析方法(步骤):

220、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221、(四):精析诗词中的用典,因为这往往代表作者的本意;

222、[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223、请看2004年高考浙江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224、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225、看注释,方便理解诗词。古诗文鉴赏的经典问题题型:诗歌的xx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此类经典问题答题模式:通过xx的意境,表达了xx的感情。或(诗歌的xx句描述了这样的······,有这样的······作用)。做题方法:紧抓意象,结合形容词、副词描写图景。阅读题答案尽量筒洁精炼又全面,可从分析文章结构,结合文章内容(文意)下笔。结构分析有6个方面:首尾呼应、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埋伏笔、做铺垫,设置悬念。也可从分析人物性格,细节结合文章来写。我还有更详细的答案不懂可以追问!

22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227、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228、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229、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

230、这个题目有点大,非区区之言可以尽述,只能列出些小标题了。

231、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232、无赖春色到江亭。

233、”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234、七、典例精析

235、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236、杜甫杜甫

237、“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238、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39、参考答案:

240、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41、(2004年高考湖北卷)

242、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243、悲凉的同义词。

244、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245、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

246、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247、(1)以上两首主题相同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48、下文通过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的惜春之情。

249、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250、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

251、“凉”。

252、二描写手法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会的……思考。

253、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254、”(姜夔《扬州慢》)

255、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256、舟次镇江是看不见海的。

257、如果可以我希望给你分享一个视频。我告诉你怎么去找:74岁陈彼得大爷那首《青玉案,元夕》你就知道能知道什么才叫诗词歌赋了~

258、①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259、分清各种风格流派:“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260、注意明察考题暗示: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

261、第二问4分。

262、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263、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264、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65、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266、古诗词鉴赏写作方式:

267、一般标题当中是全诗的主要内容,或者是写诗的时间地点等,指明了方向,有时候我们在欣赏古诗时会根据这一线索而去找寻作者的情感抒发。

268、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

269、第一问“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有些考生可能对“细节”有点陌生,实际上就是指后两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所体现出的思想活动和行动表现中的“行动”——“又开封”;“析”至少应该解释一下含义。

270、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71、意象,意境

272、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273、分点作答式

27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275、”(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76、⑻杜鹃鸟

277、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

278、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79、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意境。

280、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281、答:古诗词赏析方法为:

282、(这首诗一开始就紧扣春雨的特点写出了一个苍茫的空间,暗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

283、六、答题的格式

284、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285、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286、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287、“整体感知”就是能够结合注释大致知道诗歌的意思,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观点、感情,形成整体感。读每一首诗的时候,可以自己设问。

288、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289、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290、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29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292、解释意思2分。

293、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294、先观点后理由

295、我若回首谱此歌,

296、即遣花开深造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97、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298、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299、表达了诗人因饱受离乱之苦而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愁思。

300、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301、???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302、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

303、⑿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304、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305、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306、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307、五、看意象

308、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309、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310、第二问“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问得平常朴实,学生容易回答出来:作者开封,显然是查看这封因时间“匆匆”、托行人捎转的书信中是否有遗漏的内容,以便再补写上,千言万语,惟恐漏掉了一句,从而显示出了作者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深切的思念之情。

311、【解析】

31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13、春日即事①李弥逊

314、答: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315、B.思妇盼归人。

316、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317、先看题目,提取有效信息。

318、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字的妙处。

3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320、山水田园诗。

321、最后一句写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散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32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323、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32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325、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26、年年月月好轮回

327、咏物言志诗。

328、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对比(或“对照”、“呼应”)。

329、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330、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

331、(2004年高考全国卷一)

33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333、五、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古诗  
>>以下同类内容推荐阅读:

1. 激励人生正能量文案,励志拼搏努力的句子

2. 愿我牵挂的人早上好祝福语,早安真情问候句子

3. 激励人上进的语录,高级感励志文案短句

4. 正能量励志的句子,激励人生的经典语句

5. 激励自己努力的句子,正能量励志文案短句高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阅读更多
推荐图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