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如:
2、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如:
3、“不很清楚”和“很不清楚”表示的程度不同;
4、“屡败屡战”重点在“屡战”,指虽遭失败而不气馁。
5、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6、我一巴掌打向她。
7、(2).树叶黄了。
8、“来早了”是述补结构,“早来了”是偏正结构。
9、虚词指的是连词、助词、介词、语气词这些词类。
10、(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11、大部分双音词都是按照上面提到的复合方式造成的。有些语素虽然在现代汉语里不能作为一个词单独用,但是有时候在借用古汉语的词句时,也偶尔作为词来使用。
12、“来早了”指来得太早,“早来了”表明早就来了;
13、汉语句子的句子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在主语前修饰主语,谓语前面是状语,后面是补语.
14、“洗衣服”是述宾结构,“衣服洗了”是主谓结构;
15、(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16、(3).小王十六岁。
17、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P232)
18、(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19、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如:
20、形态变化即词形变化,指一个词在句子中由于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而在形式上发生的变化。英语、俄语等印欧语言就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
21、(1)虚词的有无,会造成句法结构的不同
22、我狠狠地打了她一巴掌。
23、(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24、她被我打了一巴掌。
25、二、看实词。词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只有实在意义才能在句中表达出实在意义。所以判定此答案正确。
26、汉语中也有某些类似形态标志的成分,但数量少,普遍性差。如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商量—商量商量,干净—干干净净),“子、儿、头”作为有些名词的后缀(扣子、画儿、甜头),“们”用来表示复数(朋友们、同学们),“着、了、过”用来表示动作的不同过程等,但这类形态不仅很少,而且在表示一定语法范畴时缺乏普遍性,出现与否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不像在有形态标志的语言中,表示不同语法意义时的形式变化是强制性的。
27、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如:
28、(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29、“你能今天晚上来吗?”主要是问来的时间,“你今天晚上能来吗?”主要是问能不能来。
30、(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31、由于汉语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于是语序、虚词就成为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汉语表示语法和语义关系的主要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32、(2)语序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33、(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4、现代汉语最主要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实词。支撑汉语语法意义的实词的组合,组合的顺序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规范,主谓宾定状补成分的排列顺序,构成语序。
35、语素和语素可以组合成词(马+路→马路│开+关→开关)。有的语素本身就是词(手、洗),有的语素本身不是词,只能跟别的语素一起组成复合词(民→人民│失→丧失)。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的比重最大。
36、(2).咱们[北京]见。
37、汉语没有印欧语言那样的形态变化,没有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同一个词处于不同的语法位置、表示不同语法意义时,词形本身并无任何变化。
38、语序语言单位组合排列的先后次序
39、(3)语序不同,表达的重心也不同。
40、(1).他[已经]走了。
41、“屡战屡败”重点在“屡败”,指每战皆败;
42、(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43、(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4、解析:一、改变语序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汉语词语没有形态的变化,所以语序的作用便因此凸显了出来。例如——
45、二、虚词的有无和不同虚词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关系。例如——
46、基本词语就是“我”“她”“打”“一巴掌”,但由于语序不同,句子的意义也便有了微妙的变化。
47、句4在谓语“打”之前没用使用虚词,只是冷静地叙述了一个“我打人”的事实表象;句5在谓语“打”之前使用了虚词-副词“狠狠”,这就不仅描述了“我打人”这一事实的表象,而且凸显了打人者的心理;句6在谓语“打”之前使用了虚词-副词“无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