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闻早蝉》。
2、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闻新蝉寄桂雍》
3、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4、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5、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正遇友人来告别,一心分作两般悲。——《闻蝉感怀》
6、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唐·雍裕之《早蝉》
7、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闻蝉》
8、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唐·姚合(《闻蝉寄贾岛》)
9、《蝉》唐代:虞世南
10、齐女屏帏失旧容,侍中冠冕有芳踪。翅翻晚鬓寻香露,声引秋丝逐远风。旅馆听时髭欲白,戍楼闻处叶多红。——《新蝉》
11、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减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晚蝉》
12、一虞世南的《蝉》,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
13、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闻蝉》。
14、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如今饤在盘筵上,得似江湖乱走无。——《咏蟹》
15、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唐·姚合《闻蝉寄贾岛》
16、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唐·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17、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早蝉》。
18、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早蝉》
19、风蝉旦夕鸣,伴叶送新声。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风蝉》
20、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
21、此岁方晼晚,谁家无别离。
22、饮蝉惊雨落高槐,山蚁移将入石阶。若使秦楼美人见,还应一为拔金钗。《蝉》
23、人含不平意,景值欲秋时。
24、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唐·白居易《早蝉》
25、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26、君言催我老,已是去年诗。
27、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28、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唐·白居易《早蝉》。
29、蝉创作背景
30、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31、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垂丝钓》
32、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唐·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33、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闻新蝉赠刘八》
34、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早蝉》
35、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闻早蝉》
36、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六月三日夜闻蝉》
37、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宋刘克庄《三月五日饮方校书园》
38、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唐·司空曙《新蝉》
39、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画蝉》
40、虞世南的《蝉》一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
41、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秋蝉声》
42、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早蝉》。
43、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早蝉》
44、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45、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
46、先画树木树枝上画蝉,蝉的右边画个螳螂,螳螂的右上角画个黄雀,黄雀向螳螂那里飞
47、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画蝉》。
48、写到蝉的古诗:
49、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听早蝉歌》
50、蝉韵极清切,始闻何处悲。
51、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
52、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唐·姚合《闻蝉寄贾岛》。
53、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五代楚·刘昭禹《闻蝉》
54、全诗共四句: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托物寓意、精巧深刻的小诗。自古以来就为后人所传诵。前两句写实,首句写出蝉的形状与食性。“垂”,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次句写蝉声之远传。着一“疏”字,把枝干挺拔的梧桐写出,“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后两句是全诗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诗中比拟既形象又传神,达到虚与实、情与理的完美统一。这里,使我想起儿童时代,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上面绑着用牛尾做的圈套,痴呆呆地站在树下,望着停息在高高的树梢上的蝉,想捉又捉不到,只好看着它得意地鸣叫的境界。至今我仍能想象到它震动耳鼓的鸣声。儿时只知道贪玩,不知道能引申出这样一番道理:蝉的鸣叫传出去很远很远,不是由于借助秋风的力量,而是因为自身的努力,站到了高挺洁拔的树上的缘故。一个人的声名远播,要凭自己的品德和才学,不是靠权势地位所能达到的。这个世界很奇怪,立身自好,品格高洁,有独立人格的人,不会为扬名去巴结权势,结果他们声望很高,相反,道德低下,腹中空空的草包,即使攀附上某种势力,也不会名声高远。历史上不乏昏庸无能之辈,仅凭关系凭继承凭钻营,就享受到尘世的荣华富贵,但他们永远得不到崇高的声名。几千年的文明进化,几千年的美好憧憬,促进人类智慧发展到能上天揽月下洋捉鳖的水准,多少次划时代的进步,使许多古老的东西渐渐绝迹,作战时再看不到血迹斑斑的矛和盾,生活中早就不用笨重的石块和青铜。然而有一个现象却发人深思,就是人类的精神领域里,不些东西似乎隔千年而依然如故。庸俗、卑劣、自私等丑陋的行径,依然司空见惯,凭借秋风以扬名,攀附权贵以出头的,历来不断,所以古人的诗文仍能引起今人思想上的共鸣。人们常用“文如其人”来评价一个人的道德文章。虞世南的文就像他的人一样,时人称赞他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诗人笔下的“蝉”,就是他自我意识的表露。二同是唐代诗人,同样作咏蝉诗的,还有初唐文坛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他的《咏蝉》诗是: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政见不合,触怒了武则天,遭到诬陷,以莫须有的贪赃罪名下狱。这首诗是他在狱中听蝉鸣有感而作。全诗虽写蝉声,却处处浸透着一种低沉、压抑的情绪。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这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云,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的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的方法,把这份凄侧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我亦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第七句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自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哪一个来替诗人雪冤呢?“卿须怜我我怜卿”,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全诗从客观到主观,层层深入地状物抒
5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