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关于民生的诗句
1、积行人家天所佑,
2、题跋原文:
3、乾隆丙子,写祝刘母卞太君八十荣庆,暨青藜年学兄教可。
4、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5、——文天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6、清朝郑板桥写的《墨竹图题诗》
7、《竹石》清代:郑燮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9、《石灰吟》明代:于谦
10、——于谦人身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郑燮享誉“明吏”与“名家”,其为官清廉,心系民生,刚正狷介之意力透纸背,赋予笔下竹石脱略凡格的苍劲奇崛。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名扬画史,而其“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境与画格为作品融入生命力,在“湖州竹派”中显现卓具气节的鲜明风格。
12、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关于这副对联,有几个版本的传说:
13、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缺一少十(缺衣少食)
14、原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郑燮
1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6、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7、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这样可以么?
18、南山献寿高千尺,
19、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20、下面诗句都是赞美洁身自好的: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
22、先说结论,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出处,是清代诗人郑板桥的题为县县衙。郑板桥曾经在山东潍县担任过支线,一直在他的任上,她将为百姓谋福利,作为人生的一大要事,因此,郑板桥十分的爱民亲民,做出了许多便利于人民的事情,非常的受好评。
2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4、一、吕蒙正版本: 相传此联为宋朝吕蒙正所作。吕少时家境贫寒,生活窘迫。有一年春节,家中缺衣少食,过得冷冷清清,吕蒙于是写下此联。这幅对联巧用“隐字”修辞,上联隐“一(谐衣)”,下联隐“十(谐食)”,配上横批“南北”,隐“无东西”,含蓄地表达早年“缺衣少食没东西”的困境。 二、张秀才版本: 很久以前,有一个贪得无厌的县官,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但是这个坏县官却利用权势压制百姓,不许他们上报对他不利的实际民生。但是,消息还是传到了京城,皇帝于是派钦差大臣去查个究竟。 县官得到这个消息,派爪牙四处威吓百姓,要他们在钦差问话时,一定要说丰衣足食、国泰民安之类的话。他还特地派人给老百姓发些鱼肉,要他们在钦差来的那天挂在门口。 有一位张秀才决心要让钦差知道真实情况,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主意。 他找到县官说:“钦差大臣到来,小民想在自家门前贴上一副对联,让他知道我们这里丰衣足食的景象。” 县官问:“你怎么写?” 张秀才说:“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额是南北两字。”接着,他又解释说:“大人不是要我们告诉钦差丰衣足食吗?我的上联就是说穿的有二三四五套,下联说吃的有六七八九样,横额指住房坐北朝南好地方。” 县官一听,非常高兴,连连点头说好。 钦差到的那天,张秀才家门上贴出了这副对联。写法很别致:上联“二三四五”的上面空了一个字的位置,下联“六七八九”下面又空了一个字的位置,横额“南北”两字的前面后面也各空了一个字的位置。 当钦差大臣路过秀才家,看到了这副对联,略一琢磨,便明白了它的意思,又用心暗访了一番,查明了县官的恶行,将他撤职查办了。 三、青年版本: 姑苏知府凶狠残暴,害得百姓衣食无看着,叫苦连天。 有一次,听说皇上要驾临姑苏城了。有个青年就在皇上驾到之前一天早晨,于南门牌楼上贴出一付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匾是“南北”两字。牌楼下人山人海,却无人能解其意。 第二天早晨,皇上驾到,看了对子后也不解其意。 皇上便下昭书了,谁能解此联,皇上将加倍重赏。 这时,那个青年上前说:“左联二三四五,缺一,取个一字的谐音,是衣服的衣,就是缺衣;右联六七八九,少十,取个十字的谐音,是粮食的食,就是少食;横匾上只有南北两字,东西南北方,没有了东和西,意思是百姓再无东西可言了。整付对联意思是:缺衣少食无东西。这就是知府老爷给百姓带来的好处,请皇上为黎民百姓说话吧!” 知府一听,吓得跪在皇上脚前直喊饶命,而皇上呢?虽然佩服对联的精妙,但想到这副对联是公开骂知府和影射自己的,也就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把火气全发在知府身上,命人把欺压鱼肉百姓的知府给斩啦。 四、教学版本: 六年级毕业抽测中有道题:郑板桥任县令时,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某年年关将近,郑板桥带随从私访,走到一农家门口,只见大门上写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郑板桥看后,让差役回去取些衣服、粮食和银两来。差役取来后,郑板桥把这些交与这一农家,农户的主人感激不尽,连连磕头。 问:郑板桥为什么要给农户主人送东西呢?
25、劲节清风觉更高。
26、郑燮(公元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省)人。擅画兰、竹、石,尤精墨竹。在创作方法上,他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论。他曾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他笔下的墨竹,往往挺劲、坚韧,具有孤傲、刚正、“倔强不驯之气”,仿佛就是他人品的写照。在艺术手法上,他用墨干淡并兼,笔意瘦劲,画面布局疏密相间,注意诗、书、画的有机结合,还以书法笔意入画,如他画兰叶,就“借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
27、——李清照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28、《梅花/梅》宋代:王安石
29、兰荪蕙种自能饶。
30、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郑板桥关于民生的诗句
31、南山出自郑板桥传世名画《竹石兰蕙图》的题跋。
32、《墨梅》元代:王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