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感情的素材
1、五、黄巢。
2、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3、六、岳飞。
4、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三代以后最了不起的君主,特别是华容合一的思想扩大了中国的内涵。
6、在危难与道德交锋的那一刻,吴菊萍用她那双脆弱的双手,毫不犹豫的托住了高楼坠落的幼童,她选择了道德,她就选择了义,而那双手也因此骨折。
7、十、张自忠。
8、其事迹极具传奇性,需要大力加以宣传。
9、一、黄帝。
10、蒙古族的英雄,也是中国的英雄。
11、大禹治水的功绩,怎么称赞也不为过。
12、虽然壮志未酬,但无损大英雄的名声。
13、不被利益所驱使的古人有很多,如春秋时期的晏婴。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贱,重视生产,反对厚赋重刑。他个人生活勤俭简朴,认为钱多会败坏自己的道德。有一次齐景公派使者访他。晏婴将家中仅有的饭食与使者分吃,两人都没有吃饱。使者回去禀报景公,景公立即派人送来大笔金钱,让晏婴好度日接待。
14、李绅是唐朝诗人,后来官至宰相,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15、忠诚和智慧的代表,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理。
16、然而,元稹是标准的始乱终弃。
17、八、李自成。
18、没有黄帝,就没有数千年的中国和中国文明。
19、南宋末年,在蒙古军队的打击下,面临着亡国的威胁,文天祥毅然肩负起抗元重任,号召四方英雄豪杰起兵,下定决心抗元到底。由于势单力孤结果被元军俘获。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劝降,文天祥不为所动,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最后为国捐躯。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20、七、成吉思汗。
21、然而,李绅发迹之后,却变成一个生活奢侈、人品低劣的官僚。
22、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谭嗣同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23、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代表了人民的意愿。
24、三、诸葛亮。
25、元稹是唐朝大诗人,流传最广的是两部作品,其一是《离思五首》中的第四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6、又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其业绩和志向永远值得后人钦佩。
27、虽是少数民族,但其功绩为整个中华民族共享。
28、二、大禹。
29、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深刻描绘出农民劳作的艰辛,感叹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30、对此人们的看法不拘一格,而我认为利本应是义的衡量,吴菊萍的选择已是毋庸置疑。利与义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的关系仿佛是权力与义务,行了义何畏收利?难不成要像做了坏事那般“息事宁人”?
道德感情的素材
31、四、唐太宗。
32、九、清圣祖。
33、野史中记载,李绅为官后“渐次豪奢”,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更让人不齿的是,此人还爱耍权威,无情无义,为官不仁,对帮助过他的人,也冷漠对待。
34、近代大学者陈寅格有评价:“综其一生形迹,巧宦故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岂多情哉?实多诈而已矣......乘此社会不同之道德标准及习俗,并存杂用之时,自私自利!”
35、她没有像常人一要把利与义划清界限,她同时选择了利,于是她接受了“最美妈妈”的表彰,更是接受了重金的酬谢。
36、晏婴婉言谢绝,并说:“我用君王给我的俸禄救济了百姓,可见我家里并不穷。一个人到了中晚年,每月只需十总布、四升粮就足够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