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将军百度百科
1、初期的该型坦克是在美军过渡装甲车辆M47身上改进研发而成,战斗全重49.6吨的M48采用整体铸造炮塔和车体、船型的车体前部,其正面最大装甲厚度达120mm,并采用圆形炮塔和驾驶舱、战斗舱以隔火板隔开的设计增加其战场存活能力,这一防护力度几乎与苏军同时期的T-54相当,
2、小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年11月11日-1945年12月21日),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著名军事统帅。巴顿以作战勇猛,快速进攻闻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3、乔治巴顿越野车是一款美国产超级越野车,乔治·巴顿在国内只有很少的数量。
4、本杰明·巴顿是巴顿将军的孙子,现居住在美国纽约,所以本杰明·巴顿是巴顿家族正宗的后人,他还是享有盛誉的纪录片制作人,希望能帮到你。
5、二战期间巴顿将军指挥的是突尼斯战役。
6、年5月巴顿奉调回国,任米德堡坦克训练中心少校营长,同时兼任陆军坦克咨询委员会委员。而直到二次大战之前,这许多年年他先后担任过10多种职务,虽无卓著的业绩,但对坦克兵事业的兴趣丝毫未减。通过讲演和撰稿为组建独立的坦克部队大声疾呼,鸣锣开道。
7、年任夏威夷军区情报处长,晋升中校。1938年晋升为上校,调任住克拉克堡的第7骑兵团团长。1942年1月升任第1装甲军军长。1943年7月担任美国第7集团军司令。1944年1月到英国就任美国第3集团军司令
8、巴顿是巴顿将军的名字
9、此车以二战时期美国著名将领乔治巴顿起名,据悉,乔治巴顿身前独爱两种车型,一个是坦克另一个就是超级大吉普。
10、M48中型坦克,绰号“巴顿”是美军第三代“巴顿”系列坦克,就是为了纪念巴顿将军而命名,美国坦克命名都是以人物命名
11、巴顿应召出任第二装甲师旅长,1941年4月巴顿任第一装甲军第二装甲师师长,并晋升为少将。1942年初,巴顿升任第一装甲军军长,率部赴沙漠训练中心,模拟北非战场特点,组织训练为参战作好一切准备。1942年11月,巴顿率部在北非登陆成功。
12、首先说明乔治巴顿是一款面向亚洲市场类似“特供车”的专供车,可以理解为山寨车或者改装车,而其本质是台皮卡车。
13、小乔治·史密斯·巴顿,男,1885年11月11日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加夫列尔,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著名的军事将领,毕业于西点军校。[1]
14、主要是因为美国二战名将乔治巴顿经常乘坐这款越野车去巡视军队,乔治巴顿生前独爱两种车型,一个是坦克另一个就是超级大吉普。这个车型的越野型和稳定性特别可靠。而且有了这一个极其著名的人来免费代言,自然要起一个名字来加深两个的联系,以增强这款车型的知名度。
15、小乔治·史密斯·巴顿,男,1885年11月11日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加夫列尔,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著名的军事将领,毕业于西点军校。
16、巴顿是姓,比较有名的乔治.巴顿就是姓巴顿名叫乔治,所以你看美国电视剧或是电影基本上都是前面是名后面是姓。
17、因为坦克与超级大吉普都有较好的续航能力和越野能力。
18、二次大战之初,他一面密切注视着德军集中运用坦克部队实施“闪击战”的战况,一面潜心研究古德里安著述中有关坦克战术的战况文件。恰在此时,时来运转,在骑兵出身的阿德纳查飞(后被称为“美国装甲兵之父”)等人的努力下,1940年7月10日美国正式成立了装甲兵司令部,并组建二个坦克师。
19、到1918年7月巴顿已组建二个坦克营。1918年9月12日到15日,美军第一集团军在进攻凡尔登西南地区以及9月26日进攻阿尔贡地区时,都有巴顿的坦克部队参与。然而,绝大多数坦克战绩甚微。巴顿却因战场上的表现和战斗热情,获十字勋章,晋升为上校。
20、Barton常见英文名音译是巴顿。Barton代表是住在麦田边的人,适合男生英文名字,源自英语,Barton是个好听的名字,这个英文名字表示聪明、内向、自信。
21、年3月巴顿任第二军军长,指挥了战果辉煌的突尼斯战役,同年5月任第7集团军司令,配合英军在意大利西西里登陆作战。赫赫战攻使巴顿威望大增,官运亨通,晋升为四星上将,甚至被吹捧为“指挥坦克的奇才”。
22、巴顿生于1885年11月11日。1909年6月毕业于西点军校。1917年11月9日巴顿负责组建美军第一个坦克营的命令。为此,他先后赴英,法等国的坦克学校见习。而后回国建立一个训练中心,招收学员,实施严格紧张的训练,后来,马歇尔将军说“他是美军真正的第一个坦克兵”。
23、《巴顿将军》是好莱坞拍摄的一部相当著名的影片,许多人正是通过这部影片认识进而崇拜上巴顿的,而巴顿也因这部影片而名扬天下,成了二战中的著名将领。 电影难免有夸张的地方,那么在现实中,巴顿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是不是像影片中描写的那样历害。 通常,我们说某个人是名将,那就意味着他在若干重要战役中为胜利做出过重要贡献。如蒙哥马利在阿拉曼战役,朱可夫在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那样,但我翻阅了许多关于巴顿的书籍后却发现,在巴顿的战争生涯中,根本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战功! 影片中,好莱坞着重提到了三个战役:北非战役、西西里岛战役和阿登战役,在这三大战役中,巴顿或根本没参加,如北非战役;或参加了但表现平平,如西西里岛战役和阿登战役。 既然如此,那好莱坞又是如何把平庸的巴顿吹成世界第一名将的呢?回忆一下这部影片的情节安排,你真要佩服好莱坞的导演们的能耐,他们可真有本事,足以把羊吹成虎! 看看好莱坞是怎么吹捧巴顿的: 影片是从美军的卡塞林之战开始的,在这一次战斗中,美国的第二军被隆美尔指挥的德军击败了,战场上,美国士兵的尸体横七竖八,躺得到处都是,美军处在了危机之中。 迷茫中,可怜的美国士兵们翘首以盼,盼望着救星的到来。 救星终于来了,茫茫大漠之中,一辆吉普车从远处驶来,车上站着威风凛凛的巴顿将军,巴太阳来了,救星来了。 巴顿接任第二军的军长后,立即开始了拯救美军的行动,他首先给美国士兵们作了一次“手枪打飞机”的勇敢表演,随后对士兵们大声呵斥一番,立刻让已经被德国人吓破胆的美国士兵们振作起来,打败了德军。 但仅靠这些,对吹捧巴顿来说还是很不够的,这些只能证明巴顿比原来的第二军军长能干一些而已,所以接下来,好莱坞还要做第二步,把巴顿吹成天下第一的将军。 好莱坞把巴顿吹成天下第一的方法是这样的:让巴顿和各个国家最好的将军比试并逐一战胜他们,这样,巴顿自然就成了天下第一啦。 隆美尔是德国最好的将领,但在历史上,隆美尔从没有和巴顿交过手,如何让巴顿胜过隆美尔呢?好莱坞自有办法,他们安排了一场战斗,这场战斗我在史料上无论如何也查不出来,在这场好莱坞导演们设计的战斗中,巴顿打败了隆美尔的部下,所以,好莱坞说,巴顿比隆美尔强。 蒙哥马利是英国最好的将军,巴顿在与蒙哥马利并肩作战时,每次都比他跑得快,这一点,好莱坞倒没有胡说,这是有史料为证的,既然巴顿比蒙哥马利跑得快,因此,好莱坞说,巴顿比蒙哥马利强。 朱可夫是苏联最好的将军,但他既没有和巴顿做过敌手,也没有做过战友,如何让巴顿胜过朱可夫呢?好莱坞自有办法,他们安排了一场欢庆会,让这两位因地位悬殊而极少会面的将军在欢庆会上相遇了,会面时,巴顿把朱可夫骂得狗血淋头,而骂功很差的朱可夫只是重复了一遍巴顿的原话作为回敬,显然,在这场骂战中,巴顿大获全胜,他的嘴可比朱可夫的臭多了,所以,好莱坞说,巴顿也比朱可夫强。 既然巴顿比英国、德国、苏联最好的将军强,因此,他当然就是天下第一的名将。好莱坞就这样完成了对巴顿的吹捧。 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何以没有战功呢?好莱坞也作了解释:因为嫉贤妒能的艾森豪威尔没有给他充足的汽油!在影片中,巴顿咆哮道:“只要再给我几公升汽油,我就能一直打到柏林!” 是不是这样呢?这是永远都说不清楚的,毕竟没有谁能够让时光倒流到上世纪的44年,让历史按巴顿的要求再重演一次。 影片用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巴顿在西西里岛打一个士兵耳光的事,这本是区区小事:做错了,道歉并接受惩罚;做对了,连表扬都配不上。 这么一件小事,何以好莱坞要大肆渲染呢?影片的结尾给出了回答:布莱德雷对巴顿说:“我认为被你在西西里打耳光的那个士兵,比陆军任何士兵对获胜更有贡献!”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如果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那就是说,挨了巴顿耳光的那个士兵,在以后的作战中变得非常勇敢了,并成为了美国陆军中战绩最出色的士兵,但这样理解是错误的,因为挨了巴顿耳光的那个士兵后来并没有成为什么大英雄。 那么,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布莱德雷这番话的意思是:美国士兵们之所以在战场上勇敢作战,只是因为害怕挨巴顿的耳光! 影片以这么一段荒唐可笑的话作为结束,好莱坞到底要表示什么呢?或许好莱坞认为,既然这场滑稽闹剧至此已经结束,那么,是时候点醒可怜的观众们了:观众们,伟大的、天下第一的、美国的巴顿将军,他对二战的最大贡献,也就是那么几记耳光而已,哈哈。 最后说一说真实的卡塞林之战。 卡塞林之战发生在1943年的2月14日,当时,节节败退的德军为了阻滞美军的追击,组织了一次反击,使美国第二军付出了192人死亡、1024人受伤、2450人被俘的代价。而当时的美国第二军共有88000人,是当面德军人数的4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